坚定文化自信 涵养城市文明 “侨”文化为城市文明添彩

江门日报 2018-07-05 21:40

“华哥侨妹”表情形象生动,从文明城市建设、奉献爱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方面,宣传“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

6月23日,“华哥侨妹一起创文”表情包正式上线。酒窝美眉“侨妹”身穿“簕杜鹃”花式旗袍,别具侨乡韵味;金山少“华哥”挂着洋气金丝眼镜,俊朗英气,颇具华侨特色。24个表情形象生动,从文明城市建设、奉献爱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方面,宣传“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用市民熟悉的语言和语调宣传文明行为。

在创新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融入“侨”元素,“华哥侨妹”只是一个缩影。江门作为全国著名侨乡,“侨”文化独具魅力。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江门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侨乡文化,是江门坚定文化自信和涵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建设“岭南儒城”“世遗侨都”结合,突出文明城市的“侨”特色。

传承白沙文化

国学堂授课推广传统文化

公元1428年11月27日,一代真儒、“岭南第一人”陈献章出生在新会都会村。他年少机敏、勤奋好学,19岁应乡试中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读书。陈献章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世称其为陈白沙。他“立诚以为始”“致虚以立本”“自得以为验”的哲学思想,自成“江门学派”,不仅开辟了儒学新路,更成为侨乡文化、城市文明的源源活水,影响着一代代侨乡儿女。

江门近年来依托“白沙”这一文化标志,启动了国学普及工程,白沙国学堂已成为全市推广经典国学、弘扬侨乡文化的品牌,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张名片。2016年底,该项目成功入选省文化厅第二批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记者了解到,白沙国学堂授课分公办国学堂和民办国学堂两种。公办国学堂由相关部门邀请专家学者举行公开讲座,传授国学知识。民办国学堂则是由市博物馆与本地教育志愿者合作举办的“弟子规”国学班“国学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放在当代,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2017学年秋学期开学之际,江门市依托陈白沙纪念馆举办“开笔礼”活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白沙国学堂已举行11场教育推广活动和多场大型文化活动,包括国学课堂讲座7场、国学体验活动4场,覆盖四市三区学校、博物馆和相关社区。

活化世遗碉楼

一楼一主题宣传核心价值观

从白沙文化到华侨精神,内涵丰富的侨乡文化是滋养城市文明的“阳光”“雨露”。开平碉楼与村落,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华侨文化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文化象征。散落在五邑大地上的每一幢碉楼,都有属于它们的时代印记,但它们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那就是五邑先侨“爱国爱乡、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勤劳奉献”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已成为传承侨乡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开平碉楼由于自然因素和水泥构建使用寿命已到达极限,缓冲区及其以外的碉楼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对碉楼的保护维修迫在眉睫。目前,江门市已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碉楼活化工程,按照一碉楼一主题,打造一批家风家训楼、乡贤楼、好人楼,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融入生活场景。南楼与焕业楼活化案例,就是沿着这一思路探索开展的其中一个在建项目。

赤坎南楼和塘口仓东村焕业楼的活化利用,有别于一些传统建筑利用为商业用途的方式,其不以商业创收为目标,由文博和旅游部门为主体,通过“资金引入、合作共赢”的方式,在保留建筑物原貌、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对两座碉楼及其附属建筑物进行包装改造,分别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门五邑家风家训教育基地”。以此促进公共文化建设,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

共筑爱心之城

五邑乡贤扶贫济困回馈乡梓

每一幢开平碉楼背后,都有一段爱国爱乡的华侨故事。而这样的华侨精神,在当代五邑乡亲身上更有了集中体现,他们的善举为江门注入了爱心之城的城市基因。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7年,全市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赠物4.58万项,折合港币75.43亿元。捐赠项目金额以教育事业最多,其次是扶贫济困、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华侨华人捐助扶贫济困、捐建基础设施的项目逐渐增多。

祖籍台山的陈策文是香港知名实业家、香港群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79年陈策文回家乡台山时,看到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已变得残破不堪,触痛了他对家乡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于是,他牵头发动旅外乡亲捐钱,1982为家乡的孩子们建起墩头华侨中学。随后,他还建了一个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并发动6个儿女捐建两幢教学楼。办公室、宿舍、礼堂、纪念馆、体育室、运动场在陈策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全部建设完毕。

在积极捐助家乡教育的同时,陈策文还致力为家乡父老乡亲改善医疗环境。他1980年前后捐建的台山市斗山医院,被升格为台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升格后,他又追加捐赠了1000万元人民币。如今,这个医院肩负了斗山镇30万人口的医疗服务。此外,陈策文还捐资建设了台山市妇幼保健医院,并捐建交通设施。其中,由他1993年捐资220万元建设的上阁水泥路,是改革开放后台山旅外乡亲独资捐建的首条水泥路。

吕志和、黄球、伍舜德、伍威权、马观适……像陈策文这样的五邑乡贤还有很多,江门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凝聚了众多侨胞的智慧和汗水,也正是在他们的鼓舞和带动下,江门成长为一座爱心之城。这种爱国爱乡、互帮互助的华侨精神,已经融入城市文明的DNA,影响着一代代侨乡儿女,涌现出越来越多感人的故事。传承侨乡文化,发扬华侨精神,江门在“侨”文化的涵养下,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明。

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新闻推荐

中学生环保 创意海报手绘大赛 台山学子获佳绩

江门日报讯(记者/区景常通讯员/台教宣)近日,台山市教育局、环保局联合举办第十届“珠中江阳”中学生环保创意海报手绘大赛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