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利民惠民“看得见” 中国侨都绽放“文明花” 推动“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城市环境整治等,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养
江门已建成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邑门式”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黄华国摄
市民在白沙街幸福馆教孩子识字阅读。马立敏摄
在新会区黄克競大桥的潭江边,面积达1500多亩的南坦葵林生态公园风景宜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游玩。但过去一段时间,游客只能沿着裸露的黄泥地走进葵林,非常不便。随着江门创文行动的深入开展,近日有关部门组织施工队伍对入园道路进行了绿化修复,在葵林入口处新增了一条崭新的人行道,市民进入公园更加方便了。
城市因文明而更美丽,群众因文明而更幸福。近一年来,类似的变化在江门随处可见。在创文过程中,该市以创文惠民为出发点,从办好群众最关心的身边实事入手,推动“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城市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关键词政务惠民
24小时自助办证告别“排长龙”
在江门市公安局蓬江分局出入境办证大厅,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办理港澳通行证续签手续。自从该大厅新增了2台自助办证一体机后,市民仅需3分钟便可自助办理完成相关手续,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以往整天“排长龙”的大厅如今变得井然有序。
“窗口前移更惠民,说走就走更开心!”江门市公安局蓬江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马峻告诉笔者,目前蓬江区共投放14台出入境自助办证一体机方便群众签证,打造24小时自助办证区。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共受理、审核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77696份,其中自助机受理54069份,占总办理数约七成。
近年来,像打造24小时自助办证区这样的政务惠民措施在江门并不鲜见。该市以创文为抓手,持续推进深化行政服务改革,越来越多市民从中受惠。
舒适的藤制桌椅、免费的咖啡供应,还有报刊可供翻看打发时间……在滨江新城(棠下镇)“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市民对等候区的环境和各项便民举措赞不绝口。在该中心出入境自助办证一体机前,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帮助65岁的陈伯办理签证。“我年纪大了,这些机器都不会操作,以前我只能找工作人员,可能会妨碍他们本来的工作,现在有了志愿者帮忙,更加方便了。”陈伯伯对此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我们最近加设置了志愿者服务岗,还增添了无障碍通道,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在棠下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周伟业看来,创文就是“创服务”,“我们还开展了便民暖企走访活动,通过预约集中受理和上门服务到家这两种方式,解决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上班没时间办事、办事所需资料不清晰等难题,将"一门式"服务延伸到市民家门口。”
关键词文化惠民
每年安排千万元发展文化事业
“自助图书馆的环境很好,以后我会常来这里看书,感觉很方便!”从市区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出来,市民何晓亮感慨,江门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了。
24小时自助图书馆越来越多,是江门大力建设“十分钟文化圈”的一个重要成效。近年来,江门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惠民,满足市民对高质量文明生活的需求,鼓励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文行动中。为此,该市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举措,如设立文化强市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在硬件方面,江门五邑联合文化场馆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一级以上文化站建设达标率达100%,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纳入省文化厅试点,全市县(区)多厅数字化影院实现全覆盖等,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了均等公共文化服务。在软件方面,江门近年来成功举办了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和华人嘉年华等文化盛会;加快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结出硕果……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普通市民。蓬江区环市街文体服务中心主任刘彩英告诉笔者,环市街道以往全年举办的文化体育活动不足100场次,目前已经飙升至年均350多场次,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了。
“我们通过"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每月开展艺术团进基层的演出活动。”刘彩英说,艺术团经常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托老中心等单位,把舞台设在社区文体广场上、祠堂前、小区内、厂企里……“把欢乐送进基层,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近年来侨乡文艺事业结出累累硕果,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其中,《县令丁积》《航父冯如》分别获得广东省艺术节综合类剧目二等奖、戏曲类剧目三等奖;全市共6项作品入选省第7届音乐舞蹈花会,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万里赴戎机——五邑华侨抗战实录》获得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关键词宜居惠民
多管齐下创造一流生活环境
这一年来,江门以创文惠民为抓手,大力推进加强城乡卫生保洁、户外广告管理、“厕所革命”等专项整治行动,创造一流生活环境,合力建设美丽家园,取得明显成效,不少市场、厕所、小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三嘉福市场,来来往往的市民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买菜,和商户们有说有笑。但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市场环境变好了,我们买菜更方便了!”家住在市场附近的袁阿姨说,“新市场建成开放后,我就经常在这里买菜了。现在,市场又明亮又通风,路上很干净,既没有垃圾也没积水!”
“改造后,市场的环境变好了,外面还设置了停车场方便停车,买菜的人也多了!”在嘉福市场经营蔬菜档的档主陈成达一边为客户装好蔬菜,一边告诉笔者,“现在每个月的经营收入比以前多了近七成,但月租金却只比以前贵了100块。在进行改造时,市场管理部门还人性化地帮我们的摊位设置了排水孔,摊位比以前干净多了,客户也多了!”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推进“厕所革命”也是江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走进已改造完成的陈垣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笔者发现,原来的水泥地面已铺设了崭新的瓷砖,厕所内干净整洁,并未闻到异味,还增设了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厕所,极大改善了市民如厕的环境。
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更宜居的环境,江门还大力整治占道经营的乱象。在棠下镇江沙路沿线的两家石材店铺门前,曾经被石材侵占的过道如今已清理干净。据周边村民反映,在整改以前,工人们还会在空地上切割加工石材,不仅占据过道上的车位,还妨碍了行人、车辆通行。
“我们曾经下发通知要求商户自行清理,但是他们一直拖延着,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棠下镇城管中队协管员周富强说,“现在,我们对这些黑点加大整治力度,两天就完成了清理工作。同时,为了维持整治成果,我们每天至少来回巡查五六次。”
关键词平安惠民
逾36万志愿者助力建设平安江门
平安惠民也是江门创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平安江门”“法治江门”建设力度,认真解决群众信访诉求,做好重大节点时段维稳安保工作,维持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笔者了解到,该市通过组织交通安全、防拐防骗、急救防护、食品安全、居家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等专题活动,营造和谐平安社区,多项举措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譬如,蓬江区丽苑社区日前邀请社区民警、驻点律师、医护人员、学校老师等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授课”。家长陈先生在听过“关爱儿童防拐防骗”安全专题知识宣教讲座后连连点赞,“这样通俗易懂的授课形式真有趣!社区举办的这次专题讲座,将相关防护知识送到家门口,很实用!”
另一方面,去年以来,江门成立了平安江门志愿者服务总队,推动平安志愿活动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为打造“平安江门”汇聚更多力量。据统计,目前江门已有4704支平安志愿者队伍,成员超过36.7万人。
今年58岁的胡洁英喜爱跑步,退休后成为平安江门志愿者服务总队的一员,平常经常参加义剪、探访等各类公益活动。同时,她把跑步与巡防有机结合起来,“希望有更多跑友参与到平安创建工作中来”。
“志愿者是一个有爱的群体,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平安江门微马义工服务队负责人毛军峰告诉笔者,“看到有人摔倒、广告设施不合理、路灯坏了、打架斗殴等情况,志愿者都会采取自己力所能及的处理措施或者报警。”毛军峰表示,自己便曾多次“随手拍”并拨打12345,反映走火通道被堵、路灯损坏等情况。
新会北门社区:
打造创文惠民示范社区
每天傍晚放学后,位于新会区北门社区的党群服务“一条街”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都会涌进一大批学生,馆内瞬间座无虚席。而隔壁的自助服务大厅同样人气爆棚,市民纷纷来到出入境办证一体机、交通罚款自助缴款机、“侨都之窗”自助服务机和社会保障卡自助服务终端机前,自助办理各种业务。
同样,每天傍晚也是北门社区兰苑小区公园最热闹的时刻。孩子们在滑梯上欢快嬉戏,老人家则围坐在旁闲聊,这里的楼房虽略显陈旧,但却干净整洁。经过一番升级改造后,公园内不但增加了更多绿色植物,还增设了花圃围栏,运动场地焕然一新。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近年来,北门社区以创文惠民为抓手,大力提升社区的居住环境,打造办事更方便的政务环境,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如今,北门社区已成为全市创文热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活环境更宜居让“颜值”与“气质”齐飞
“楼道变明亮了,停车位也多了!”“社区环境变干净了,不怕惹蚊子了!”“路修整好了,花草也修理好了,小区环境美观了很多”……近两年,北门社区实现了环境“大变身”。笔者到社区进行走访时,不少市民对此都竖起了大拇指。
据北门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该社区正逐步推进“旧貌新颜”和“七乱”整治开展,同时围绕“一楼梯、一花圃、一车位、一公园、一信箱、一路面、一渠道、一消防栓、一市场、一氛围”等“十个一”升级改造工程,使居民居住、出行、经营环境得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为社区居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目前,北门社区已基本完成“三线”整治工作,建成了1间新型环保垃圾屋,改造了4个旧花圃,并重新铺设社区门前人行道……“附近的环境变好了,房子自然也跟着升值,我们当然高兴。”正在树荫下乘凉的梁伯告诉笔者。
接下来,近期北门社区还将启动“旧貌新颜”工程,对80栋居民楼的楼道进行粉刷,更新楼宇的防盗门、消防栓,并张贴文明宣传画。同时,该社区还计划增设更多LED屏,循环播放文明宣传广告,形成浓厚的创文宣传氛围。
在硬件改善的基础上,北门社区更着力打好“文明素养”牌,从“里”到“外”散发文明魅力。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链接辖区内“党建联盟”内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力量,该社区定期组织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开展文艺表演、创文入户宣传、卫生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文明劝导等行动,让更多居民形成共识,使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如今,走进北门社区,一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在楼宇的外墙上,融入了陈皮、醒狮等新会本土文化特色的创文宣传标语,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坑坑洼洼的路面如今铺上了沥青,穿上了“新衣”;以往杂草丛生的旧花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广的水泥地面,同时还新增了80个停车位和156个摩托车停车位;居民楼的电视、通信线沿着电力线的杆柱布线行走,横平竖直、牢固安全、协调美观,小区面貌明显改观。
办理事项更方便一条服务街串起千家万户
“好吃!”傍晚6时,年近70岁的林婆婆已经在北门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的“维达老地方”长者饭堂用餐。“每天,我们都会准时到这里开餐,长者饭堂饭菜的价格便宜又干净,关键是很方便,吃完饭还可以跟大家聊家常。”林婆婆开心地说道。
以“维达老地方”为基地,新会区社工机构整合了各类资源,为社区长者提供季度生日会、长者学堂等一系列服务。此外,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设有健身室、书画室、棋牌室等。如今,社区内的老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另一个“家”,除吃饭外,还定期到中心参加各项活动。
打造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只是北门社区创文惠民的一个缩影。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该社区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率先打造出惠民服务的示范标杆——新会区党群服务“一条街”:党员服务中心、义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以及面向残疾人服务的康园中心在圭峰山脚下一字排开,成为综合性的居民服务平台。
“我们的服务面向居民,因需而生。以创文为契机,我们正不断丰富社区服务项目,逐渐走向多元化服务体系。”据北门社区党委书记杨炳华介绍,该社区公共服务站还为居民整合了党员服务、科普体育、治安调解等106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功能,通过集中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事的模式,为全体居民提供更为完善、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疑难事,都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得到受理和解决,极大地缩短了社区居民的办事时间,”杨炳华说,“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社区网站、微信公众号,为居民及时提供社区动态和信息咨询服务,真正实现了进一室、窜百线、联千家、解万难的目的。”
“我平时下班的时间比较晚了,来不及到窗口办理的一些事情,现在都可以在这里操作,方便了不少。”市民李先生说道。通过搭建“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北门社区便民服务阵地向前迈进一小步,居民办事省去一大步,实现了“敞开一扇门,办成千家事”,架起了一座连接社区广大居民的“连心桥”。
撰文:郑琦
新闻推荐
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冈州大道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编号:GCJY2018-073)已由江门市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以新发改〔2018〕89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