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再解放 改革不停步 作风大转变 干部善作为 江门 坚持高质量发展 开创工作新局面
江湛铁路通车在即,江门将进入主动作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
杨兴乐摄
江门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开办企业的办理时间压减70%以上。
杨兴乐摄
繁忙的外海码头。江门今年首季进出口总额增长13.7%。梁文悦摄
美丽的古劳水乡。林慕恒摄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河长制”经验在全国研讨班上分享,地方立法经验登上全国讲堂,乡村振兴综合改革成为全省试点……最近一段时间,来自江门的改革创新经验频频获得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肯定,成为江门发展成效的生动注脚。
近两年,江门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等各项工作部署取得新的成效。
江门提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进一步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不停步、作风大转变、干部善作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全市工作新局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江门贡献。
“我们要以雷厉风行、先行先试的闯劲,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韧劲,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付出,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的"江门样本",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质量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的目标。”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强调。
撰文:董有逸戴惠甜郑琦张泳渝沈文金
简政放权??“放管服”走在全国前列有力提升营商环境
作为江门市江海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办事员,苏颖文的工作是为会员办理证照。两年来,她切身体会到在江门办理工商登记越来越便利,“以前"跑断腿",现在"笑开嘴",这样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江门市工商局局长容新荣介绍,改革后,在江门开办企业的申请材料压减了60%,办理时间则压减70%以上。“原来要跑9个窗口16次,现在1个窗口1次就可以。选择全程电子化登记,则可以实现零跑动。”
近两年,江门以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新政,其中“证照分离”改革事项134项,总量排在全国前列。日前,江门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获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成为落实该项重大政策措施中广东唯一获得表彰的地级市。
得益于改革,江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成效初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沃土。招商引资频传捷报,投资230亿元的正威国际集团华南产业基地落户江门;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迸发,2017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52.27%,是全省增速的2.5倍。今年1月—4月,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64%。
江门正以更具潜力的姿态走向未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江门市委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发展观念和方式上来一个深刻转变,树立起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为此,江门将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和低效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二是扩大行政审批委托制授权范围,不断拓展承诺制改革试点领域,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力争投资项目承诺制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三是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下大力气消除各类信息孤岛,压减审批事项和环节,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力争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只进一个网、办事零跑动”。
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长制经验登上全国讲堂
“通过落实河长制进行治理,天马村河的水质变好了,小鸟集体回归,巴金大师笔下的"鸟的天堂"再次重现。”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专题研究班上,因为成效明显,江门市长刘毅专门分享了江门落实河长制的经验。这是继去年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江门再次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而登上全国舞台。
江门河长制的工作成效有目共睹: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创新设立“三个清单”制度,引入科技手段探索“智慧河长”……通过在组织、机制、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江门走出了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治河之路,形成了全民治河的强大合力,全市河流的治理水平加快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江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江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河长制为抓手,着力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实践取得新的突破。
立法先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自2015年江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继出台实施,共同守护江门的“山”“水”“城”,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这些立法经验也作为全国优秀案例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上分享,标志着江门的地方立法走在全国前列。
铁腕治污,加快推进。2017年,全市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18家,淘汰黄标车8394辆,主城区西江沿岸烟囱基本拆除,以“铁手段、硬执法”打好环境质量改善攻坚战,全力守护碧水蓝天净土。根据省环境保护厅通报的今年前5月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江门空气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今年江门将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加快建立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动主城区及周边地区玻璃、化工、陶瓷、印染、皮革等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搬迁退出,以严格的环境准入和防治措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纳入全省试点城乡融合发展争创新局
6月,荷花盛开的季节。江门鹤山市古劳水乡的千亩荷塘,荷叶田田,荷花点点,引来众多观赏的游人。旖旎的南国水乡风光和灿烂的咏春武术文化,让古劳成为珠三角市民自驾游的热门目的地,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我的店收入翻了8倍!”民宿横溪人家的老板娘说道。在古劳镇,不少村民都将自家房屋进行开发,以水乡私房菜和乡村民宿的特色招徕游客,或者在景区出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在这里得到展示。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古劳之变折射出的是江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努力。江门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工作,加快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取得初步成效。
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江门市委提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近日,江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方案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乡村基层治理创新以及推进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的六个方面提出了21项改革任务,明确年内要取得实质进展。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市,江门将以“3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5年复制推广改革试点成功经验”为目标,全面部署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走出一条低碳、环保、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出新路、作出示范。
■保障
全力真抓实干善作善成
强化高质量发展队伍保障
江门市台山海亮铜业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施工。随着这一项目6月中旬试产,海亮铜业今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项目顺利落地、加速投产的背后,是台山多次举办政企协调会、现场会解决规划报建、用电等难题,用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区域的快发展。
在施工现场,台山市招商局局长魏思远在了解项目进展的同时,也详细记录下企业的需求。“多到基层看看,才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在即,港珠澳大桥和江湛铁路即将通车,江门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可以主动作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
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担当新使命、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
近两年,江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储备一批博(硕)士高层次党政人才;启动科级干部双向挂职“双百工程”,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锻炼;完善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体制机制……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全市干部作风的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可逆,高质量发展任务不能等,高质量发展的担子已经落在我们肩上。”林应武强调,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乘势而上,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重大历史责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侨乡人民的业绩。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江门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须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的不良作风,发扬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突围精神,树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新作风,真正把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干在一线、干出一流。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按照江门市委部署,在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围绕增强干部队伍“八个本领”和新技能新知识实施精准化培训,弥补干部专业知识缺陷和专业能力短板;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事业观,树立高度负责、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江门工作新局面。
■亮点
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经济加快进挡提速
美丽的银州湖畔,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揭牌,未来这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产业合作的前沿阵地;忙碌的外海码头,每天都货如轮转,海信、金羚等企业的洗衣机从这里出发,远销世界各地……
正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江门,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经济加快进挡提速。一季度,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创下近年来最佳排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增速比去年同期快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3.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从发展速度看,江门经济发展呈现进挡提速的良好势头。一季度江门GDP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与领先城市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增速均超过两位数,显示出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强。
从发展质量看,江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66亿元、280.04亿元、277.85亿元,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1:46.63:46.26。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迅猛,显示出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从发展后劲看,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江门正在成为各类优质企业的投资沃土。以新会区为例,今年4月,该区在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举办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其中3大万亩园区共签约项目11个,投资总额约92.6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科技等领域,显示出江门高质量发展动能正在加速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