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 警惕以养老为名 的诈骗套路
近年来,银发经济引来众多投资者的眼光。可在一些人眼中,所谓老年人的钱好赚,只是因为老年人好骗。他们不是通过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让老年人甘心情愿地掏钱,而是通过各种编排好的话术、通过一个个精心炮制的骗局,用套路掏老年人的腰包。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披露了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对老年人实施金融诈骗的套路。
用“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
案例:赵大爷得知一家名叫中安民生的公司可以做“以房养老”保险,由于受到利益诱惑,赵大爷未经儿女同意就在中安民生公司办理了住房抵押。然而让赵大爷没想到的是,中安民生所谓的“以房养老”,是拿他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然后公司拿贷款做了其他投资。和赵大爷类似情况的受害者有800多人。除了资本上门追债外,部分受害者的房屋还面临被拍卖的风险。
警示:假借国家政策施非法集资
自2014年6月份开始“以房养老”试点工作以来,该政策推行并未受到热捧。截至目前,仅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开展了此项业务,而且出单量很少。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以房养老”出台了指导意见,但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少困难,特别是缺少配套的落地细则。此时,一些民间非保险机构跃跃欲试,个别机构更是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打起“擦边球”,甚至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混迹其中,搞起了“以房养老”类型的欺诈。
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以房养老、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不法分子所宣称的“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只是其假借国家政策,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宣传的手段而已。
在相关案件中,老人们多是经熟人介绍,接触到以抵押房子借款的投资理财项目。由于太容易相信他人,又缺乏法律常识和投资理财知识,加上还有高额经济收益的诱惑,一些老人没有经过家人同意,就稀里糊涂地签署了一堆条件苛刻、包括借款合同和房产全权委托协议在内的文件。最后,老人不仅可能钱房两空,还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养老钱
案例:在湖南长沙,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多名老人在一家老年公寓预定了养老床位,每个人投资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当时养老公寓承诺,合同期满后将退还老人预付资金,每个月有1%以上的利息,每年还会有分红。最终,在拿到老人的资金后,公寓运营团队人去楼空,这些老人最终血本无归。
警示:以高回报诱骗老年人投资
记者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会打着投资养老名义,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这些都是抓住老年人特点设计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销售老年产品等旗号,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如公园、超市、小区等,不断向老年人群灌输金融养老、新型投资等概念。如不法分子会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利用小恩小惠博得老人好感,降低老年人警惕性。等老年人放松警惕后,趁机对其道德绑架、虚假宣传,最终目的是骗取老年人钱财;抛出高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不法分子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养老服务”项目。
防骗指南:“两谨记、两注意”
上述骗局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恶劣,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消费者,做到以下“两谨记、两注意”。
谨记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宜有赌博心理而冒险入局。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记住投资是有风险的,别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
谨记选择正规机构。购买理财投资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注意提防集资诈骗套路。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还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涂坚)日前,惠州学院2021年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专项招生计划公布。教师专项(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