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里笑声多
幽静整洁的移民村。
从353省道拐进一条村道,两边都是僻静的竹林,如同一道绿色的拱门。隔着竹林,淡淡的鸡鸣犬吠,屋舍田野,若隐若现,穿过竹林小道,就到了禾仓村的新移民村——军民小组。
春季来时,万物复苏,小道两旁的竹林正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让人流连忘返,风吹竹叶,沙沙作响。不禁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站在禾仓村军民小组村口,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竹海,整个村显得幽静整洁。村子规模并不大,房子共有三排,共28户人家,每排房子的巷子里都铺着水泥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据禾仓村的长者介绍,新移民村是1972年从龙门龙潭新寮村竹坪水库移民过来的,主要姓氏为罗姓和巫姓。
刚来时全村只有十来户人家,由于当时建的房子都是简易的泥坯墙,且规划不整齐,历经几十年,房子都已老旧,基本成了危房。在2012年,由于国家扶贫政策,政府给移民村每户补助2.5万元左右的款项,再加上村民们自己的积蓄,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有的甚至建起了小别墅,围起了小院子,里面种着应季的瓜果蔬菜等。
现在的移民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外出,留下的多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罗国房就是禾仓移民小组一位63岁的退休工人,他年轻时前在广州花荟研究中心上班,主要做水电方面的工作,现在在村里养老。
罗国房熟悉移民村的掌故,偶尔有游客或驴友到访,他总是乐于向大家介绍这里的过往,“以前的日子主要靠耕田和竹木,十分辛苦,现在好多了,吃喝不愁,还有退休工资,可以舒心地在这里养老,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且风景如画,来了就舍不得走。”
1972年罗国房随父母从新寮村移民过来这儿时他才13岁,念初中。刚来时,村里的房子还是较为低矮的砖瓦泥坯房,也没什么规划,不像现在的房子一排一排,那时有些零乱。但不管怎么样,房子总有,有安家之处。政府除了建房,还每家每户分土地,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新的土地上建设着美好的家园,而他和村里别的孩子一样,除了上学,闲着的日子就帮着父亲一起去田间劳作,其乐融融。
罗国房说,树大分叉,孩子大了总有自己的理想,他也一样,毕业后便去了广州花荟研究中心工作。“1998年前后,整个广州的绿化都是我们做的。”罗国房很骄傲地说。那时他才23岁,年轻且有抱负,他主要做水电工方面的工作。2015年,惠州仲恺大力发展城市绿化,罗国房所在单位接下了这项工程,绿化工程除了花卉、树木的种植等外,园林的排水及灌溉更是列入其中,且非常重要。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老式的灌溉及排水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全自动化设备,一个开关便可全部控制系统。在设计这套全自化设备的系统里当然离不开罗国房这样水电工方面的技术人才。
村子虽然不大,却五脏俱全,村里除了修建篮球场地作为村民的活动场所外,另还建有军民文化室,村民们如果有什么活动或是开会都会聚集在此处。每到晚上吃过饭后,广场上老人小孩,相映成趣,笑声不断。
新闻推荐
惠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惠公易土市直[2021]015号
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79号《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