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20天重启六镇供水项目,保障近10万人生活用水 博罗抗旱记
5月14日中午,东江水经博东六镇供水项目处理,流进了杨侨、杨村两镇居民的家中。
5月14日中午,东江水经博东六镇供水项目处理后,流进了杨侨、杨村两镇居民的家中,一场抗旱持久战宣告险胜。险,就险在这个时间点——倘若5月14日东江水没来,最多3天后,杨侨、杨村有近10万人将面临自来水断供的严峻局面。供水项目重启后,将一改两镇饮用水源单一的局面,从源头上提高供水和抗旱能力。
文/图:韩庆鹏
杨侨杨村两镇旱情长达半年
杨侨和杨村,发生了缺水的问题。
四月春末,粤东入汛失败,算上去年的秋冬两季,旱情笼罩已达半年之久。国道205杨侨大道,沥青被没有云层遮挡的艳阳晒得发烫,往来车辆划开团团热浪。从北方运货南下的郝师傅中途在杨侨镇落脚,与路边餐厅的谢老板闲聊中,他听到了前所未闻的怪事——镇里近来频频停水。“广东会缺水?真是少见,我还以为只有我们北方才旱呢。”餐罢,郝师傅给大货车加满了水,谢老板告诉他:“你加的是我从附近村子拉来的井水。”
同样在国道旁,怀安百货的蓄水桶“近来卖了不少”,蓄水桶摞在门口的显眼处,不时有人前来问价。随着旱情的持续加重,这种售价53元、容量120升的塑料大桶几乎成了当地家家户户的标配。
旱情以来,杨侨镇桥东社区居民翁大爷常常半夜醒来好几次,他想着半夜用水低峰会有水,但常常一滴水也等不来。翁大爷独居在一处老旧平房,地势较高且水管老化,“动不动就停水,一来我就拼命装。”他找出了一根多年未用的老扁担,从打了井的邻居家或镇政府组织的送水消防车处担水回家。翁大爷71岁了,身体非常硬朗,总是不用别人帮忙。“我身体没问题,可总是担水吃也太麻烦了。”他苦笑说,“好多年没担过水了,像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这是我遇见过的最严重的旱情了。”在杨侨镇和杨村镇,人人都这么说,而这或许不仅仅是共同的主观感受。数据显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18日,惠州市平均降雨量为112.1毫米,较多年同期偏少74%;全市水库蓄水5.874亿方,较多年同期平均值减少18.6%;全市478座水库中136座达到死水位,其中7座干涸……
持久而严峻的旱情对惠州市多个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博罗县杨侨、杨村两镇,降雨量的大幅减少和水库蓄水存量的持续下降,更是直接导致了生活用水紧缺。两镇居民的生活转换成节水模式:用洗脸水冲马桶,用淘米水浇花浇菜,减少洗澡的次数。他们总是打开水龙头看看来水了没,一来水就把家里所有的容器装满,然后给每个人定量分配。
杨侨镇桥东社区居民李瑞群住在六楼,水压上不去,楼顶的蓄水池也渐渐空了,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她只好从一楼提水。尽管只提两桶水,但要爬上六楼,中间也得休息好几次,“每天手臂都是酸的”。两桶水,一家三口要用一整天。为了节省用水,李瑞群把餐具换成了一次性的,洗澡都得跑回娘家洗,一切清洗都让位于饮用。
两个往常雨水丰沛的、饱受涝灾困扰的岭南小镇,过上了缺水生活。
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
2003年,杨村华侨柑橘场改制为杨侨镇,地处杨村镇的东北侧。两镇紧挨着,像一对孪生兄弟,就连两个镇政府也在同一条路上,相隔不到一公里。农场时代起,两地就共用着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改制后,两镇的联系依然密切。在供水方面,杨侨杨村两镇长久以来共用着同一个自来水厂——杨村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并联互通。而随着近年来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管网的逐渐老化,两镇的生活用水供应变得有些吃紧。而此次旱情,使这一潜在问题提早暴露了出来。
“今年开始,眼看着下宝溪水库的水位每天十几公分地往下掉啊,大家都很着急。”杨侨镇党委委员高碧强一脸愁容地回忆道。作为杨村自来水厂的唯一饮用水源,下宝溪水库自旱情发生以来,库存量只出不进,“这样下去岂不是很快就没水喝了?”
考虑到旱情结束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障更长时间内的生活供水,今年2月1日起,杨村自来水厂开始实行分时段增压供水和错峰供水措施。彼时起,一场近10万人参与的抗旱持久战打响了。前两个月,抗旱措施主要为缩减一定供水量以及两镇全体居民做好蓄水节水配合工作,尽管有些吃紧,但生活用水基本可以保障。
进入到4月,抗旱进入了困难时期。有效降水迟迟等不来,也不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下宝溪水库的每一次缩水,都挑动着近10万人的神经。
4月1日,下宝溪水库库容剩下121万立方米,而该水库的最大库容量是1125万立方米。杨侨镇处在供水水尾,个别地势较高或管网老旧的居民点开始出现水压不足和长时间停水的情况。对此,杨侨镇政府立即启用了消防车和洒水车实施移动供水。杨侨镇宣传委员邓秋娣每天辗转在各个社区微信群之间收集缺水信息,再形成移动供水的路线和指令,确保不遗漏一家一户。
4月15日,惠州正式进入汛期,可是干旱没有随之褪去。偶尔零星的降雨只是润了润地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田的干旱,而对于水库蓄容无济于事。一天之后,坏消息还是来了,下宝溪水库水位已经下降至死库容,已无法自流供水。
4月17日,下宝溪水库测得自1965年投入使用以来的最低库容——71万立方米,只有往年同期的四分之一。水库植被线与水位线之间露出龟裂的湖床,常年深藏不露的湖心岛也见了天光。当天,杨村镇常务副镇长黄添伦带队在水库中放置了5台抽水泵,因电缆负荷有限,只能启用其中3台。即便24小时不断运转之下,日供水量也只能达到1.2万立方米,而两镇居民基本用水日需求量为2.5万立方米左右。无奈之下,两镇紧急联合下发限时供水的公告,停止一切采用自来水生产的行为,切断具备地下水供给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同时加大消防车和洒水车移动供水的频次……
4月19日,杨侨杨村两镇开始实施“分区分时集中供水”措施,每个镇供一天停一天,循环往复,确保每个镇每次断供不超过24小时。抗旱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阶段,保障生活用水成为两个镇政府的头等大事,保供水工作组连轴转地排查问题管网和缺水信息,充当志愿者帮群众提水抬水,调配外地的消防车和洒水车……然而,忙碌之余,每个人脑子里都盘算着那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一个水库有71万立方米水,抽水泵每天抽取1.2万立方米,请问几天水库就没水了?
连续工作20天攻坚克难恢复供水
答案再简单不过,但这道题却不止一种解法。苦苦等待降雨无望,大家把目光对准了一个停用多年的水厂。
2005年,博罗县政府与顺德天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同年10月,博东六镇供水项目动工建设。2014年,该项目已基本完工,但仅试运行了一天,就因股东内部问题停止生产了。7年来,项目一直处于停用状态。为解决群众饮用水紧缺的问题,博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杨侨镇政府尽快启动博东六镇应急供水项目。
4月24日,在抗旱最困难的阶段,博罗县自来水厂和杨侨镇人民政府各抽派20多名工作人员进场施工。“这个难度太大了。”博罗县自来水厂厂长张有为工作经验丰富,但一打开厂门,面对眼前的情况,他为之一惊。厂院内杂草齐人高,到处堆满了杂物,进到厂房内一看,重要的设备和电缆都被人偷光了,水电等基本设施都没有,“基本上就剩下一个空壳”。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面对10万人极有可能面临自来水断供的风险,40余人的工作队没有半点犹疑,一头扎了进去。两队人马一边负责联系供应商采购设备,一边负责清场,联系供电部门抢通电路。4月28日,清场完成。5月3日,厂内通电。而这其中,采购设备难度最大。供水装置需要大大小小的配件组装完成,而这些配件来自多个不同的供应商,采购期间又恰逢五一假期,“好多都不发货”。
张有为与各个供应商说明了紧急情况,也得到了理解和支持,甚至有的厂家库存没货,相关配件是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基本上是到一个货装一个货。”张有为说,“等全部采购完了再安装肯定来不及。”
所有工作全都在互相配合,同步进行,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的插曲。5月2号,设备第一次抽水,等了11个小时也没见水来,仔细排查发现,因为停用太久,取水口出现了堵塞;5月4日,设备再次抽水,却因输送管道阀门被打开,全部流在中途;5月12日第一次试供水,供水阀门生了锈,六个人一起用力都扳不开……“每次出现问题都是一身冷汗。”杨侨镇党委委员高碧强说,“还好最后都全部解决了。”
5月14日中午,经博罗县疾控部门检验合格后,项目正式供水。目前,项目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可基本满足杨村、杨侨两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从进场到供水,40人的工作组连续工作了20天,成功让东江水经观音阁流入了杨侨杨村两镇的居民家中。项目供水前,下宝溪水库库容仅剩下20万立方米,已经达到了可供抽水的极限。
新闻推荐
■龙船厂加紧制作龙舟赶订单中堂融媒体中心供图本报讯进入龙舟季,中堂镇的龙舟制作工场迎来一年最忙之时。记者近日来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