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验收标准把好“绿色关” 全流程管控加速绿色效能发挥 惠州民用绿色建筑认定有了“施工图”
惠州市当前已有948个项目、10170万平方米规模建筑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今年1月1日,《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正式施行,广东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迎来新变革。绿色建筑标识不再设置设计标识,评价统一设置于建设工程竣工后,专注绿色建筑性能的有序落实。
然而,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时间延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再进行评价如何确保企业按规范实施,设计、施工过程如何实现有力把控,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序有度实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过渡?日前,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印发《惠州市民用绿色建筑验收工作指南(试行)》(下称《验收指南》),细化规范全市绿色建筑验收适用范围、方式及各级别标准,鼓励实施预评价制度,切实推动惠州绿色建筑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张峰
绿色建筑纳入竣工验收:细化绿色建筑验收标准项目建设不再有“漏网之鱼”
随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绿色低碳渐成社会共识。始于2016年获得一星标识评价权限,惠州绿色建筑在“十三五”期间得到飞速发展。
截至2021年4月初,全市已有1017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取得绿色建筑标识,但绝大多数均为设计标识,运行标识仅有7个、面积53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完成设计标识的多,但实实在在运行的很少。”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这就是现状,也是制约惠州绿色建筑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建筑设计指标停留在图纸上,只有真正运行起来才是真"绿色",市民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该负责人介绍。
对此如何有效施策?《验收指南》将成为最直接的手段。
记者注意到,为推动绿色建筑任务落地,早在四五年前,惠州便已将绿色建筑指标纳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中。然而,新建造技法实施,相关查验的规范不够具体和精细化,在实际验收过程中则常出现“漏网之鱼”,部分企业则为了压缩成本试图规避,均导致部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难以有效落实。
《验收指南》将使得该问题不复存在。在该指南的附件查验表中可看到,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建筑装饰、通风空调、电气与智能化、给排水、室内外环境等各个项目均予以规范,并实施企业自查、县区专项验收和专家评审等形式相结合,多维度、全流程把关确保绿色建筑不走样。
随着《验收指南》印发,惠州办理竣工验收的民用绿色建筑项目都必须按照指南相关规定进行验收。该指南同时要求:新建绿色建筑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或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建设,且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验收时,组织相关单位对新建民用建筑项目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查验。
严格查验促绿色落地:预评价+承诺制验收全流程管控确保绿色效能落实
聚焦到验收方式,《验收指南》明确将施行绿色建筑分级验收和承诺制验收。
针对绿色建筑等级的不同,该指南指出,对基本级和一星级的绿色建筑项目,由于大多不涉及复杂的评价条款判定及参数运算,项目可由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验收和核定;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项目,由于涉及复杂的评价条款判定及参数运算,采取专家验收方式或承诺制方式开展验收工作,由行业专家判定达标情况。
具体到承诺制的实施则是建设工程审批效率提升层面的机制优化,若建设单位联合项目物业服务单位承诺在3年内取得相应等级的绿色建筑运行标识[住建部2019年3月印发的新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称为“绿色建筑标识”],主管部门确定满足最低星级标准要求即可进行竣工验收。
“此举的实施对于项目建成加速落地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能否有序实现,主管部门对于项目后续周期的持续监管要求会很高。”惠州建设行业某知名专家介绍,项目竣工验收交付,若承诺的绿色建筑等级无法实现,政府届时即时进行倒查或惩处,建筑工程绿色效能也将难以落实。
不只是承诺制存在类似问题,新《国标》引导绿色运行将绿色建筑评价设置于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运行一个周期之后也将使得该问题始终存在。
如何进行优化完善?《验收指南》提出鼓励建设单位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开展绿色建筑项目预评价工作。鼓励建设单位开展设计标识评价或预评价工作,经专家评审通过确定绿色建筑参评条款、得分内容及项目星级,为项目验收的方案制定、检测内容、《自评估报告》编制提供依据。
“这就类似于既有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的过程,通过详细审查施工图、项目设计文件,以及各项设计建设指标内容,预评价留底留档,既能作为查验的资料也可作为后续承诺验收的资料规范。”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称,绿色建筑项目实施预评价,办理竣工验收时材料可根据预评价报告进行检测,而未进行预评价则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项核验。
■关注
通过项目验收≠绿色建筑
严禁企业进行虚假宣传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影响市民购房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前期的预评价还是后期的验收,都只能作为绿色建筑认证过程的一个把关,而非与绿色建筑划等号。”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指出,绿色建筑标识评价体系的优化意味着住宅项目销售周期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认可将不复存在。
如何规范监管,规避开发企业滥用绿色建筑宣传带来行业纠纷?
记者注意到,不同于一般的规范指南,《验收指南》在细化绿色建筑项目验收流程和规范要求的同时,对各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企业行为的惩处也予以明晰。
针对该问题,指南内容显示,针对未开展绿色建筑竣工验收的项目,住建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的,将把有关违法线索移交当地城管执法部门按职责给予行政处罚,并将处理结果通报住建部门。
聚焦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变化,《验收指南》指出:严禁项目进行虚假宣传,严禁建设单位将通过绿色建筑验收但未取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项目宣传定义为特定星级的绿色建筑项目。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项目实施预评价或通过验收,均只是代表着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落实了按图施工要求,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落地。但是否绿色建筑,在实际交付运营过程中是否能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还有赖于建筑的运行管理、使用行为等的优化和规范。
他介绍,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是在项目交付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展,切实有效地监测和检验绿色建筑实际效能的发挥。如果将仅通过验收但未取得运行标识的项目等同于特定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宣传是不准确的,存在着虚假宣传的嫌疑。“根据该指南规范,开发企业据此对外进行宣传的行为是严令禁止的。”该负责人说。
■相关
惠州574.9万平方米建筑
完成预评价
高星级标准项目占比超六成
随着新版《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施行,惠州绿色建筑节能预评价工作正稳步开展。
7日,惠州市绿色建筑与建设节能协会官网发布《惠州市2021年第三批绿色建筑预评价项目》,公布了最新一批预评价绿色项目名单,惠阳区南站新城北区四期、大亚湾区第四中学新建工程等21个项目、172.3万平方米建筑通过省绿色建筑标识预评价。
梳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可看到,截至目前,全市年内已共计发布了3批次绿色建筑预评价项目名单,共计52个建筑项目实施预评价,总建筑面积规模则达到574.9万平方米。
“自2016年获得标识评价权限以来,惠州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快速开展,新建建筑"覆绿"已成常态,当前标识评价体系更新优化,但整个机制已经足够成熟。”市绿色建筑与建设节能协会会长梁志华介绍,预评价工作其实就是绿色建筑落实的一道“守门关”,对项目施工图、设计方案和各项建设指标进行审核确认,确保指数指标参数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要求。
对比过往建筑“覆绿”工作进展,关注预评价各批次建筑项目的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发现,随着新国标和新省标的加速推进落实,惠州绿色建筑工作提质增效发展的势头表现明显。
据惠州市住建局科技教育科公示的《惠州市绿色建筑评价设计标识项目信息汇总表》显示,自2011年开展绿色建筑工作以来,全市当前已有948个项目、10170万平方米规模建筑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其中高星级(二星级及以上)项目仅有153个、857.2万平方米,高星级项目建筑面积占比仅有8.43%。
然而,在新发布的3批次预评价项目名单中,高星级项目少这一行业发展困局正在悄然改变。在今年以来公示的52个实施绿色建筑预评价建筑项目中,通过省标一星级标准预评价项目26个、227.4万平方米;二星级标准项目26个、347.5万平方米。
可以看到,在今年前5个月的预评价工作中,一星、二星绿色建筑项目在数量上已经持平,在面积规模上,高星级标准项目占比则达到61.7%,首度超过同期低星建筑面积规模,这也意味着高星级绿色建筑正在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惠州建筑节能工作正在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惠州仲恺高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区ZKD-002-19号 地块工业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惠公易土仲恺[2021]052号
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79号《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