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近四百年珍贵墨宝重现羊城晚报记者亲睹《意中幻肖图》及函可信札,藏品历经劫难尚保存完好

羊城地方 2021-05-07 14:01

韩氏大宗祠香火旺盛,画册封面木板刻着隶书“意中幻肖图”五字插图/杜卉

宗祠内悬挂着函可像

《意中幻肖图》每幅画的一旁,配有李默庵的题诗

《意中幻肖图》第七幅画:临帖

韩氏大宗祠位于博罗县城铁炉巷,路边都有指示牌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陈骁鹏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李海婵

4月17日,《羊城晚报·惠州文脉》整版刊出《高僧函可——亦儒亦佛能忠能孝》,文中提到韩氏后人珍藏《意中幻肖图》及函可生前信札,引起读者关注。5月3日,在韩氏后人的带领下,记者有幸现场一睹韩氏家族重要藏品——《意中幻肖图》,揭开其神秘面纱,了解后人保管文物的惊险故事。

《意中幻肖图》是函可19岁时托人所画,距今近400年历史,因暗喻了函可的一生,成为一时佳话。数百年来,《意中幻肖图》以及多位后人所写的序和题诗,集结成册,由函可世侄后人代代相传,鲜少示人,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其间,画册屡次遭受天灾人祸的威胁,数次失而复得。

幸运的是,如今《意中幻肖图》保存尚好,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艺术价值,引来不少专家学者研究,热度不减。今年70岁的韩氏后人韩百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家传宝物,韩氏后人会遵从祖上的嘱托,让子孙代代保管,传承下去!

保存尚好

画册及函可真迹应是世上仅存

说起《意中幻肖图》,必须先了解惠州一代高僧函可的生平。函可,俗名韩宗騋,生于1611年,是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少年时已出类拔萃,“弱冠名闻海内”。29岁时,韩宗騋遁入空门,法名函可,后人多称其为剩人和尚、千山和尚。他是清代文字狱第一个受害者和将禅宗带到关外第一人,是惠州乃至岭南文化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名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沈正邦、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仇江曾评价,在文化僧人中,函昰、函可师兄弟具有代表性。其中天然函昰在岭南影响较大,剩人函可则由于遭流放关外,在岭南的名气不及师兄,但如就全国影响而言,则并无逊色。

函可一生最令人称奇的是,他19岁时,请友人、画师陈三官,为他画了一套册页,共30幅,名曰《意中幻肖图》,内容描绘的是函可想象中的自己一生的际遇。这些幻想中的经历,有如谶语,竟与他此后的生命历程大体一致,成为坊间趣闻。

近日,记者在韩氏族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博罗县城的千山十二世侄孙韩百新家中,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意中幻肖图》。当天,不乏首次目睹的韩氏族人,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拿起手机围观拍摄。

现场,韩百新小心翼翼地将珍藏的画册放在桌子上,掀开包裹着的两层布后,一股浓郁的旧书以及防虫蛀药丸的气味扑鼻而来。画册封面为约半寸厚的木板,刻着隶书“意中幻肖图”五字,落款为:“光绪丙戌孟冬谢楷题签”。移开木板,可见一套约二尺斗方大小的册页,纸本设色,30幅画大部分保存较好,部分边缘有受损痕迹。这30幅画的风格比较接近明清书籍的插图,体裁类似近代的连环画,形象鲜活,色彩丰富。画上没有任何题款,亦无钤印,每幅画都配有李默庵的《奉题幻肖图》题诗(其中第二、第十六、第廿四图的题诗缺失),一律是五言八句。

随图册一起收藏的还有多份文字资料,为这份珍贵的藏品锦上添花。记者看到,不仅有剩祖法侄孙传晟、五世侄孙瑞龙、六世侄孙荣光、七世侄孙遇清、九世侄孙兆奎等所作的序言,还有清太守,隶书名家伊秉绶的题签、博罗知县吴懋政《题剩公大师意中幻肖图》七古一首等墨宝。最为宝贵的是,还有函可从辽宁寄回的信札两封共四页,“这应该是目前发现的世上仅存的函可书法真迹!”博罗文史专家彭天锡介绍。

如今,《意中幻肖图》也留下不少未解之谜,题诗作者李默庵以及图册作者陈三官生平有待考究,与韩家究竟是何关系仍不可知。此外,部分文字资料受损,字迹模糊,已经难以辨认。

一波三折

历经天灾人祸数次失而复得

这幅近400年的罕见墨宝,韩氏后人是如何代代相传,又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记者从嘉庆八年(1803年)千山五世侄孙韩瑞龙所写的序可知,《意中幻肖图》原有正副两本,正册长期藏于其家中,副册由函可带至华首台,因韩瑞龙的祖父与华首台和尚释今但(字尘异)“订世好”(订立世代友好的情谊),便以正册交换副册。

1788年,韩氏族人收藏的副册被窃贼盗去,此后便杳无音信。十余年后,被发现在某人家中,取回并重新装潢后珍藏,期间也有不少名家闻讯前来“赏图”,如隶书名家伊秉绶为其题签,博罗知县吴懋政为其题诗。据韩氏族人介绍,正册随僧人流落至广州海幢寺已无踪迹,族人曾经前去寻找,却没有任何消息。不少专家认为,韩氏所藏应是世上独存。

据韩百新的父亲,即千山十一世侄孙韩子瑜生前手写的《我家祖传〈意中幻肖图〉百年来的经历》可以看到,《意中幻肖图》是由长房人代代嫡亲后裔的子孙掌管保存,传到韩子瑜父亲手上时,已经是晚清民国。那时社会动荡,兵荒马乱,他们费尽心思才得以保存下来。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全家随身携带《意中幻肖图》,一度避到山区。不幸的是,韩日缵的父母及韩日缵夫妇等五副珍贵的大型肖像未能及时带走,被付之一炬。

新中国成立后,韩子瑜接过父亲的“重担”,但画册的保管之路依然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文革”时期,韩子瑜将《意中幻肖图》交到公社。文革后,韩子瑜偶然间看到《羊城晚报》报道了文物归还政策,决心将画册拿回。后经多方努力,《意中幻肖图》终物归原主。领回后,画册已经破烂不堪,四周被蛀虫侵蚀。在2000年左右,韩氏大宗祠出钱将画册重新裱装。

2007年,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得悉图册的下落后,专程将图册和文字带到广州进行全套摄影,首次向世人介绍这份秘藏文物。据韩氏族人介绍,整个拍摄过程都由省公安厅派人全程监视,可见图册的珍稀。经过媒体大力宣传,引来众多文化人士前往博罗寻访,欲一睹而后快。其中不乏浑水摸鱼的“文物骗子”。据韩氏族人韩耀伟介绍,2010年,曾有10余名外地人打着函可弟子传人的旗号,希望借用画册展出,后被识破,仓皇而逃。

2011年,在函可诞辰400周年之际,韩氏族人采用宣纸水印复制出版了30册,以象征函可30年的人生历程。此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原本,藏品没再对外展示过。年近70岁的韩百新按照父亲的叮嘱,一直将藏品收在家中,打算让子孙代代保管,传承下去。

意义重大

明清岭南民间绘画的珍贵标本

《意中幻肖图》不仅形象地展示了函可的传奇一生,更直观反映了晚明社会的种种实相,具有很高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艺术价值,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如今更是引来不少专家学者研究,热度不减。

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沈正邦、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仇江撰文评价,《意中幻肖图》名虽云“幻”,其实描绘的是想象中的现实生活,所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学者了解当时的社会是很好的感性资料。他们举例,如第二十图《囚困》中的监狱和刑具,第廿三图《采樵》中的作坊,第十四图《豪饮》中的饮宴场面和家具,第十六图《卧游》中的游艇等,都有较细致的描绘。

陈三官和这套《意中幻肖图》诞生于明朝末期,正处于岭南画坛的繁荣期。沈正邦、仇江认为,这似乎可以说明当时广东的民间绘画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呈现自己的特点,“就这套《意中幻肖图》来看,它的构思巧妙,构图讲究,笔墨纯熟,色彩清丽,画法于传承中不乏创新。”

“作者陈三官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叹!”惠州著名画家黄澄钦曾欣赏过《意中幻肖图》原作,他认为,从三十幅作品看来,其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跃然纸上,明显受到明代“吴门四大家”之一的仇英影响。作品不仅有仇英精密、准确的画风,又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题妓”画,所绘文士、仕女、庭院、回廊、树石,可与仇英笔墨比肩。而在“扶犁”“采樵”“荷锄”等画中所绘的简陋屋舍,在茅草屋顶迎风口处压上了几排瓦,以防吹翻,墙上砒荡的石灰砂泥已脱落,露出竹编的夹心,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便扑面而来。“舟游”一画中,船的结构精密,人物安排周致,亦见仇英笔墨痕迹;但茅草船篷就去除了仇英宫廷画舫富丽堂皇的气派,而表现出民间文事活动的清雅和平易。

黄澄钦介绍,陈三官并非一般画匠,“听涛”一画中亦见仇英遗风,幽洞旁巨石箕踞、溪远流长,山石用刚健细劲的线条勾勒,略加稀疏皴笔,清淡花青作渲染,其色似有若无,显得清、淡、秀、雅,空一切色相,为此图册中高格独标之作。“如此全才,生平无考,想必是当时以卖画为生的佼佼者!”

对于韩氏族人而言,《意中幻肖图》意义更为重大。正如韩族后人韩建帆所言:“文化内涵早已超越陈三官当年所做的30幅幻相,是研究剩祖、博罗韩族家史、明末博罗民俗不可得多的珍贵文化遗产,亦是激励韩族后人弘扬先祖懿范的精神源泉!”

文脉现场

博罗韩氏后人呼吁社会共同关注

宗祠文化资源亟待保护活化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李海婵

屹立在东江之滨、葫芦山麓,博罗县韩氏大宗祠香火旺盛。作为博罗的名门望族,韩氏家族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城内冠以“大宗祠”的仅此一家,可见其人文底蕴之深厚。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韩氏宗祠、族谱、著作、祖居、祖陵等十分齐全,较为少见。新时代下,如何开发利用好宗族文化资源,使其发挥作用?韩氏族人正在积极探索。

700多年来,韩氏家族一直扎根于县城铁炉巷。当地口口相传着一句话“铁炉火红旺寒家”,“寒家”之谐音就是“韩家”。一直以来,韩氏以书香门第著称。自元代绵延至清代,荣登进士3人,中举24人,另以恩贡、拔贡、生员等登科者则不绝如缕。杰出者如十一世祖韩日缵,官至明礼部尚书,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德业声施在天下;十二世祖函可,亦儒亦佛、能忠能孝,玉成曹洞宗著名高僧;十八世祖韩荣光,居官建言、传道授业,以诗、书、画“三绝”于世。

走在铁炉巷上,随处悬挂着韩氏家族杰出人物的简介和精神内涵的宣传。在指示牌的引导下,记者走进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巷道。经过曲折狭窄的小巷,一座饱经历史风霜的韩氏大宗祠立于眼前。

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始建于元代的古祠堂,主体由正祠和两边厢房构成,正堂供奉着祖先牌位,供案上香火不断。在宗祠大门上,张贴着“魏国家风远,昌黎世泽长”楹联,祠内悬挂“宫保尚书”“忠贞竞爽”“监察御史”“按察副使”等牌匾,展示着博罗韩氏的郡望和先祖的功绩。

据韩氏宗祠理事会负责人韩景慈介绍,很长一段时间,宗祠被占用,直到1988年才交还给韩氏族人管理使用,并于当年5月,挂牌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还时,诸多贡祭用品、起居、牌匾、古楹联等具有价值的文物已经缺失。从1991年开始,族人想方设法逐渐修建完成。目前,宗祠整体保存较好,但木质结构的房梁、桁条、门窗、外墙等受白蚁、雨水的侵蚀,多处出现下沉、倾斜、朽断、漏水等损坏,多年来,通过族人筹集资金用钢架加固。“但不是长久之计,目前也无人能够长期来照看,有一定的隐患!”

在宗祠背后,还尚存韩氏义塾及韩氏古井,流传下众多传说故事。韩氏义塾是由十世祖韩鸣凤开设,持续四五十年之久,教化了众多乡间子弟。明朝末期博罗韩氏英才辈出,韩氏义塾功不可没。如今,韩氏家风一脉相承。新时代的韩氏子孙秉持诗书传家、晓理笃践之训,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仍延续教书育人的传统,“不是刻意为之,但几乎每一家都有教师,桃李满天下!”

目前,韩氏族人正在筹划出版第二本文化册,旨在进一步弘扬家族故事,激励后人。接下来,韩氏族人还计划将义塾打造成文化园,但仍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韩氏宗祠理事会负责人韩景慈呼吁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共同保护开发好韩氏宗祠文化资源,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新闻推荐

找一处民宿,慢慢聊

五一假期适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找一处隐匿在山林村野里的民宿,留下来与阳光、山水、花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