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惠州有111宗签约项目来自深圳 深惠产业协同创新上演“双城记”

南方日报 2021-04-27 06:42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加快在深惠两地布局。图为惠州华星光电的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伯恩光学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台。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我们公司2009年就落户惠州仲恺,今年计划在惠州再投资扩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近日,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宏生在深圳的一场交流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和创维集团有类似举措的企业,在深惠两地还有很多。2020年以来,惠州有111宗签约项目来自深圳。因地理上相邻、产业互补性强,加上土地开发强度较为悬殊,近年来,“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深圳总部、惠州基地”的故事在两地频频上演。

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包括深莞惠等城市在内的深圳都市圈。在这些背景下,深圳互动“双城记”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带来了哪些新思考?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趋势1

产业互动:“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日趋普遍

在黄宏生看来,惠州与深圳唇齿相依,是深圳企业辽阔的大后方。在这里,他的公司每年生产3000万台智能终端。如今,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他想进一步拓展包括5G+8K在内的显示产业链,今后有望形成年产200亿元的产能规模。从用地、人工、产业配套等方面考虑,无疑,惠州成为合适的投资地。

此刻,身处深圳的黄宏生兴致勃勃地描绘着惠州产业园数年后的生产场景和规模。约100公里外,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另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已经投入生产了,这是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惠州的子公司。深圳杰普特于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当时募资所投的6个项目全部由惠州子公司建设,投资额达6.83亿元,包括相关生产和研发项目。

这一项目生产各类激光器和智能装备,达产后年产值约为14亿元。目前,一期已有三条产品线正在生产,二期正在马不停蹄建设中。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主任邓东升介绍,陈江从深圳引进了多个优质项目,包括杰普特等在内的多个项目都陆续进入了投产阶段,接下来会看到明显的产能爬升。

而在博罗县,正威惠州高端铜加工项目今年3月底也已投产,同时启动了二期项目的建设。如果进展顺利,今后这里将建成世界单体最大铜杆制造基地、世界单体最大铁路导线基地。这同样是总部位于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投资的项目,投资额预计有150亿元。

此前,正威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表示,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紧邻广州、深圳和东莞,正在加速与深圳的人才、科技、资本的融通发展。因此,很多深圳企业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落子惠州做长远布局。

正是在这种产业互动过程中,10亿、100亿乃至1000亿级的大产业陆续培育出来。比如,位于惠州的旭硝子显示玻璃生产的约90%玻璃基板原板要先运到TCL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完成研磨、阵列等工序,然后再回到惠州,给惠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做进一步加工,随后出货给整机厂完成后面的电视整机工艺。在这种典型的产业共建体系推动下,深惠两地正在共同打造一个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地,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逾1000亿元产值。

比亚迪、德赛、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深惠两地做着不同的布局分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进一步加强了产业互动,从而将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据统计,仅2020年以来,惠州就有111宗签约项目来自深圳,投资总额达1070亿元。

趋势2

创新培育:更多研发力量转向惠州

在这些深圳企业里面,除了一部分是看中惠州在用地方面的便利,还有一部分看中的是它的市场,因为庞大的制造业可以为相关技术带来广阔的应用场景。

深圳东方龙大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涛介绍,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可以为公司的5G加城市大脑数据业务提供大量应用场景,这对于新业务拓展市场非常重要。深圳市元码数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杏娟也认为,惠州作为临深制造业城市,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可以为数字经济提供市场依托。

提供土地进行产业化,提供市场扩大产品应用,惠州的这种优势为深圳企业家群体所关注。正如惠州市有关负责人所说,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吸引了更多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产业链相对更完善和高端,而惠州具备较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这使电子信息产业“双城记”在惠州和深圳之间频频上演,形成总部在深圳、子公司在惠州,深圳研发、惠州生产,两地协同创新的格局。

在深惠产业互动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容易为人所忽视。此前,提到深惠互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深圳企业来惠州要地,然后建厂投产。实际上,近几年来,越来越多深圳企业在向惠州转移和扩大产能的同时,把研发力量也带过来了。

比如,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不仅可以从事生产活动,还有数百名研发人员,从而将惠州公司打造成该公司的华南基地,近几年产能不断提升。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建设的佰维存储科技产业园项目,将从事芯片有关的研发生产,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产。贝恩施(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的子公司同时从事生产和研发,成为贝恩施在深圳之外设立的第一个全资子公司与区域性总部基地。总部位于深圳的科莱德,去年在惠州动工了年产100万套车载智能中控系统项目,而且计划今后整体搬到惠州。

有大批产业项目引进和大量研发团队入驻,这正是一个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所急需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惠州近几年加大了对深招商力度。早在2018年,惠州市商务局就联合各县区在深圳设立办事处。今年2月,仲恺高新区驻深圳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在深圳揭牌。近日,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与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在惠州成立办事处,以促进深惠两地产业深度融合。

“我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要往深圳跑。”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东江科技园管委会主任伞金福介绍,虽然园区有专人驻深招商,他还是想自己来对这些项目把关。东江科技园看上的企业,必须是上市或准上市公司、行业头部、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视野放诸整个惠州,各县区有相当一部分负责人和伞金福类似,频繁奔波于深惠两地,为惠州物色一批好项目,这也为各地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后劲。

■对话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理宗:

深惠应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深圳和惠州地理上相邻,产业上相近,协同创新在两地并非新话题。如今,在“双区”驱动等机遇的带动下,深圳和惠州要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力度,迫切需要做哪些事情?近日,记者围绕这些话题,采访了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理宗。

南方日报:围绕深惠产业协同创新这一主题,你认为深圳和惠州在这方面各有什么优势?

王理宗:从历史上看,深惠本来就是一家人,以前联系不够紧密,但随着大湾区深入融合,今后一定会变得更加密切。接下来,双方应该把产业联动起来,做一篇协同发展的大文章。

深圳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金融资源、高端人才、战略产业方面,并且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有良好的市场化、行政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优势。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非常广阔的土地,面积是深圳的五倍多,但人口远没有深圳多,这说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深圳现在空间受限制,所以惠州能为深圳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

南方日报:深惠两地的协同创新不是今天开始提的,今后要加强这种协作力度的话,你认为深圳和惠州最需要做的事是什么?

王理宗:我认为,如果深圳和惠州要形成产业协同创新的格局,首先应该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要建立互利共赢、携手合作、务实分工的政策和制度。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活动过后平台散了,人也走了,没有固定的联系沟通机制,这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必须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比如沟通机制、产业链接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在这些机制的牵动下来实现各个环节的对接。

南方日报:在深惠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你认为深惠各自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比较恰当?

王理宗:我认为最好的协同就是形成“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深圳总部、惠州基地,深圳产业、惠州服务”的模式。深圳的创新资源非常丰富,但因土地等原因,产业化方面受到限制。而惠州的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产业基础非常扎实,土地空间广阔,两地又相邻。所以,惠州如果能转化深圳的研发项目,进行产业化承接,逐渐提升创新能力,两地必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格局,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当然,在长远的产业培育过程中,惠州也要注意差异化选择,除了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两大主导产业,还应该发展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以免和深圳形成同质化竞争。惠州在旅游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基础也是很好的,我认为这也是惠州未来的一个方向。总之,深惠一定要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有所分工,去占领未来的产业。

■观点

深圳东方龙大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涛:

惠州要把深圳人才用起来

深惠产业协同创新,深圳企业会看中惠州哪些优势?深圳东方龙大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涛介绍,公司是做5G信号屏蔽器的,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公司现在的生产基地在深圳和东莞,都是自己的园区,但厂地有限,很难再进行扩产。而且还面临招人难的问题,用工和用地的费用也高,这进一步影响到公司利润。现在深圳房租和招人都比较困难,公司想转移产能到惠州,而且可能会把和公司有关的一些5G产业链厂商都带过去。

为什么想要落户惠州?周涛说,一是考虑到惠州离深圳近,有地理优势。二是和其他城市相比,惠州在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能够落户惠州,项目将定位于5G加城市大脑数据的整合业务。这也是考虑到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地域广阔,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应用场景,便于实现产品应用和市场推广。

他表示,现在最关心的是人才转移的问题。深惠两地的协同创新,需要两地积极互动和资源互补。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最关键的。惠州要把深圳溢出的人才利用起来,让惠州未来逐渐成为深圳企业的制造和研发中心。当然,很多公司的总部仍然可以留在深圳,这样,深圳以后就可以朝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在国际上的创新互动也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观察眼

在先进产业承接中提升创新能力

深惠产业协同创新,下的是一盘大棋,其本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包含三个层次,即企业升级、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升级,三个层次依次递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演绎。

对照这三个层次,以惠州为例,借助紧邻深圳的先天优势,引进了大批先进企业。当然,本地企业也通过加强研发和智能化改造等措施,使得惠州企业实现升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更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因此,要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升级,首先要有先进的企业和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惠州紧靠深圳这棵“大树”,承接大量优势企业,这一步走得很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后面两个升级会自动实现。因为产业是有链条的,上中下游形成完整的链条,集聚发展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形成聚合效应。换言之,如果只是零星地引进一些关联不大的企业,即使它们比较先进,也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引进企业要结合各区域的主导产业体系,针对产业链来择商选资。

在完善产业链的过程中,惠州应借机将先进产业的产能转化为先进的研发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样才能保障惠州的先进产业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支持创新型城市的长远发展。

相比上述产业升级的路径,惠州有相当多的服务工作应该做在前面,也就是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这包括交通领域的大建设,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大投入,以及政务服务等软环境领域的持续提升。

正如惠州有关负责人所说,要促进深惠两地交通、产业、经济、人文等方面融合发展,惠州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服务,以“综合成本洼地”构筑起“投资高地”。

新闻推荐

惠州市1500余人参加粤港澳“共读半小时”活动 特殊群体手语共读发“声”

惠州慈云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开展共读活动。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领阅读风尚,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