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惠融合发展蕴藏文化密码地缘相近、文脉同源促惠州加速融入“双区建设”
惠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日趋便利的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的产业集群、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等,都是吸引企业、项目抢滩落户的重要因素。短时间内,惠州持续焕发“融深”活力,成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价值洼地”。那么,深惠两地加速融合发展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文化密码?
据专家分析,深惠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人文渊源。在历史上,由于地缘的关系,惠州多个县区与周边城市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至今仍一脉相承。据惠州历史学者、民俗专家林慧文介绍,惠州自古便是东江中下游区域文化圈核心所在,并延伸辐射至深圳、东莞、河源、汕尾等地,因此深圳和惠州呈现出历史的同域性和文化的一致性。
深圳在建特区之前,属于旧时惠阳地区管辖,这已是广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时至今日,深惠两地在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方面仍不乏共通之处。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深圳频频举办“客家文化节”,其中客家凉帽、龙岗皆歌逐渐成为深圳人所熟知的客家文化标签;而在惠州惠阳,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和惠阳皆歌都已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惠阳地区还在深圳市初期建设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发展力量。据介绍,在深圳特区设立初期,惠阳地区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特区建设。世易时移,曾经的小渔村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蜕变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其中惠阳的贡献不可磨灭。
如今深惠合作再上新台阶,基于紧密的地缘、人文关联,两地在交通、产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也水到渠成。区位优势使惠州本身具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融合更加和谐、可行。近年来,惠州也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借鉴、吸收周边城市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从而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中。
需要指出的是,惠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也让其在发展中能够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和谐联动、加速融合。回望历史,惠州文化底蕴深厚,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此融合交汇,多元文化杂糅交融、兼收并蓄,发展成属于岭东雄郡独有的、带有东江文化烙印的惠州文化。开放与包容的特质,使得惠州独具宜居宜业宜游的亲和力,多年来吸引无数人到此安居乐业;越来越多企业慕“历史文化名城”之名而来,被惠州的优良的营商环境与人文特质所吸引,选择落地生根。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惠州的地缘禀赋和文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助推城市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陈丽媛)
新闻推荐
陶米缸。龙门县博物馆供图百宝名片陶米缸,高38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29厘米,腹径38.4厘米,呈酱黄色,完好无缺。此缸作为广东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