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为惠东渔歌发源地 国家级非遗越唱越精彩

羊城地方 2021-04-16 11:47

古城一角

作为惠州首项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在几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渐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不断登上大雅之堂,越唱越精彩。

惠东渔歌工作室专家陈志祥向记者介绍,惠东渔歌自宋朝时传入惠东,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当地最原始的渔民称为“疍民”,他们长期过着海上漂泊的艰难生活,生产方式单一,生活十分枯燥,于是以歌自娱,以歌解忧。经过岁月的沉淀,逐渐形成了疍家独特的曲调、风格和演唱方式,后人称之为惠东渔歌。

据《惠东县志》记载,自宋朝起,这种浅海渔歌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惠东渔歌流行于稔山、平海、港口、巽寮等沿海一带。“按照历史上属地管辖来讲,亦可认定平海为渔歌发源地,历史上港口、巽寮一带均属平海管辖。”平海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惠东渔歌有40多种曲调,曲调开朗、辽阔、豪放,以福佬话组词,内容主要反映劳动、爱情、生活等,在旧社会以叹苦的内容居多,解放后则以赞美新生活为主。它的曲调或高亢豪放,或柔婉低沉,节奏自由多变,达40多种,已被收入《中国曲艺辞典》。

千百年以来,几经沉浮,政府机构与民间力量合力促进渔歌发展,找到了千年渔歌与现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令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港口渔歌手苏木水、苏带心把渔歌唱到了北京城,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经过不断努力,2008年,渔歌作为惠东典型的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渔歌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曲,惠东渔歌颇具大海般的韵味和浓郁的南方滨海文化特色。不少文艺创作者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渔歌成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天蓝蓝,海蓝蓝,光脚丫,走沙滩……阿爸出海打鱼去,阿妈织网一番番,一网鱼,一网虾,鱼虾满仓归海湾……”由罗嫦玉作词、廖志涛作曲的惠州童谣《天蓝蓝海蓝蓝》,凭借清澈的童声演唱、悠扬的渔歌曲调,拿下“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2019年主办的广东乡村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天蓝蓝海蓝蓝》是取材于惠东渔歌曲调,同时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印象渔歌’作品。”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廖志涛介绍,童谣充分运用和声色彩、人声色彩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意蕴,向人们展现了湛蓝的天空下,渔民划着船儿在浩瀚的大海上纵情歌唱的画卷,体现了新时代渔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新闻推荐

春天的味道

□武桂琴同事从西安回来带了从野外采摘的白蒿,裹一丁点面粉先蒸熟,然后炝炒,成菜后似春雪拂碧野,带着雨露、微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