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三和街道拾围村矮岭村民小组传承革命精神建设新农村 当年烽火战顽敌 今朝发展蹚新路

惠州日报 2021-04-12 08:53

矮岭村民小组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矮岭革命历史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的老红军和革命烈士用过的生产工具。

纪念馆里展出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近百年前,这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革命儿女英勇奋斗,写下可歌可泣的诗篇;如今,这是一片投资兴业热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勤劳的人们努力拼搏,村民小组集体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一跃成为当地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惠阳区三和街道拾围村矮岭村民小组这个革命老区,今昔巨变让人惊叹。但“走进”历史深处可以发现,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未在这片土地消失,种庄稼如此,闹革命如此,搞发展也如此。如今,这种精神已经成为矮岭人民的“遗传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气象,指引矮岭建设更美的家园,走向更好的未来。

革命历史

土地革命时期惠阳县委机关曾设在矮岭

从叶挺大道拐入三和街道拾围村矮岭村民小组,沿途看到的是整洁的街道和一栋栋楼房,这个村庄的民房已基本与三和街道的城市建设融为一体。而在这大片楼房的包围圈中,则是矮岭的旧村庄。

这片老村庄不仅是村民过去的居所,更是矮岭革命老区旧址。虽然现在已基本无人居住,大部分房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但不少房屋都是当年革命活动的场所,见证了近百年前那段光荣的革命历史。

矮岭村民小组为淡水河中游东岸的一个自然村,村民有一部分姓严,大部分姓黄。黄氏先民比附近的客家人较迟到达此地,在沿河边地势不高的岭墩上建房定居,故名“矮岭村”,当地及周边人俗称其为“矮岭仔”。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全村有110户近500人。旧中国的矮岭村民,深受地主豪绅的重租盘剥和地方官吏的敲诈勒索,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彭湃领导和组织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使长期遭受剥削压迫的农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矮岭村民也开始走上了英勇抗争、探寻真理的道路。

1925年,矮岭成立了4个农会小组,开展减租斗争、支援国民革命军东征。1926年,矮岭村建立起第一个革命组织——矮岭村农会,会员达200多人,黄其谭当选为会长。农会成立之后,随即成立了妇女会和儿童团,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陷入低谷,但是镇压和屠杀并没有吓倒矮岭人民,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举起武装起义的大旗,开展土地革命。

1928年春,矮岭建立起中共矮岭党支部,黄其修担任支部书记,黄世梅担任组织委员,黄少朋担任宣传委员。党员有黄其谭、黄少芬等10多人。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开展减租斗争,发展外围组织。当时,矮岭村还建立共青团支部、赤卫队和儿童团,群众踊跃支持和参与革命运动。

1928年冬,中共惠阳县委根据斗争发展实际,把县委机关迁到该村的振新学校,在这里开展长达两年的地下工作。这一时期,矮岭成为惠阳县农民运动指挥中心,为惠阳乃至东江地区土地革命的开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振兴学校是1923年由矮岭村民筹资开办的。1928年初,由中共党员黄少芬任校长。黄少芬1907年生于矮岭村一户普通村民家庭,先后在惠阳县象山学校和崇雅学校就读,1926年中学毕业,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到南京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习。1928年初回乡担任振新学校校长,兴办教育,开设农民夜校,向广大青少年和村民宣传革命道理,教唱进步歌曲。

中共惠阳县委机关进驻矮岭后,村中男女老少都踊跃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县委机关设在振新学校期间,还开设油印室,油印大量革命传单,大部分由矮岭村群众利用各种途径带往淡水、白花、平山等地散发。许多共产党人先后到这里汇报、研究、联系工作,刘克礼、李国英、刘志远、叶锡康、薛育南、叶文华、叶奋生等都先后多次以黄少芬书友的名义来这里联系或开展党的工作。

1931年春,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出动大量兵力重重包围矮岭村。当时,共产党员黄少芬、黄少朋等正在村里开会,矮岭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他们安全转移。这之后,矮岭的革命斗争环境更加艰苦了,党组织活动和联系地点只能在隐蔽流动中进行。

抗战时期东江前线特别委员会曾在矮岭办公

1933年至1934年,秋长、淡水、镇隆等革命根据地连遭国民党反动军警多次围剿,地方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一部分党员和革命者分散在各地以不同形式继续坚持斗争。

矮岭一些分散隐蔽的共产党员在黄开的带领下,团结群众,组织各种秘密或公开的革命活动。

黄开,原名黄世开,1909年12月出生在矮岭一户农民家庭,1919年至1926年在村里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斗争,1928年在矮岭加入共产党,参加过海陆惠紫苏维埃起义,后被派往陆丰参加培训。大革命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在家耕田做小生意维持生活。

1935年冬,黄开组织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办起一间全村集体共有的榨油坊,命名为“同生公司”,以此维护村民利益,开展抗日救亡等革命活动。1936春,在黄开的组织领导下,矮岭村10多名党员和农会会员共30多人以同生公司为基础成立“大同共耕社”,1937年4月成立中共大同共耕社支部,黄开任书记,这是土地革命后期在惠阳最早重新建立的党组织之一。

党组织恢复活动后,大同共耕社开垦了100多亩荒地,年收稻谷300多担,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为惠阳党组织的重建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矮岭村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建立起自卫队、农抗会,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党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成为惠宝乃至东江地区牢固的抗日大后方。

1940年7月,为方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东江特委分为东江前线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前东特委”)和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前东特委由尹林平、黄宇、陈祥、张持平、余慧等人组成,领导惠阳、东莞、宝安、海丰、陆丰、博罗、增城、龙门等县的党组织,机关设在矮岭和坪山(现属于深圳)等地。机关领导常住矮岭,办公地点就设在矮岭的祥兴祠堂。

前东特委在矮岭期间,酝酿制定出重大的斗争策略,并于1940年9月在宝安布吉乡上下坪主持召开东江抗日游击部队干部会议,会议确定坚持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主动打击敌人。这次会议的召开,及时扭转了东江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被动局面。

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矮岭村的党员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斗争,并坚持到最后胜利。在这个近500人的村庄里,先后有60多人走上革命道路,并有11人为国捐躯。1952年,矮岭被惠阳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老区”的称号。

精神传承

自筹资金建立惠州首个村级革命历史纪念馆

清明节前后,矮岭革命历史纪念馆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前来参观,大家一边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一边感慨矮岭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

矮岭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矮岭村民小组的中心地带,前面是宽阔的休闲广场,左边是矮岭文化活动中心,纪念馆占地280平方米,由矮岭村民小组筹资于2009年7月修建而成,这是惠州第一个由村民小组修建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其实,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为何要修建这样一个纪念馆?“铭记历史,启迪后人。”曾任拾围村党总支部书记、矮岭村民小组组长的严小康说。

70多岁的村民黄德夫、黄秋都是过去的生产队干部,他们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未在这片土地消失。如矮岭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稻谷等农作物收成不好,大家就想方设法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如甘蔗、花生、番薯等。矮岭村民还积极发展各种副业,如村里先后办起了茶园、果场、瓦窑、糖厂、竹器编织厂等,全村经济建设稳步前进,成为当年淡水公社“四最”(最早购进手扶拖拉机、最早安装有线广播、最早安装照明电路、集体分红最高之一)村。

上世纪90年代,矮岭纳入当时的惠阳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开发范围,迎来新的开发建设机遇。在开发区“以地换厂、租地办厂”的优惠政策推动下,矮岭从一个落后的村庄发展为当地最为富裕的村民小组之一。2007年,矮岭通过厂房出租、土地出租及其他收入,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村民的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

经济发展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渐渐搬出了老村庄,一些曾为革命活动场所的房屋也开始出现破损甚至崩塌,年轻一代对矮岭村民小组的革命斗争历史知之甚少,这让老一辈村民深感不安。严小康说,矮岭村民小组作为惠阳革命老区之一,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涌现了3位老红军,共有11人为国捐躯。“但是这些革命斗争历史和烈士的英雄事迹都是靠村里老人口口相传,没有过多的文字记载。”

为此,2006年,矮岭村民小组开始推动矮岭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筹建一个革命历史纪念馆、打造一个活动中心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筹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工作并不容易,其中收集资料的工作最为繁琐。严小康说,村里不少参加过革命的村民在外地工作生活,有些已经去世,其后人也在外面工作,要寻找到这些人或后人很不容易。同时,村里也联系了惠阳的党史部门,重新梳理了矮岭村民小组的革命历史,并由村中老人带领,把村里与革命事件相关的遗址遗迹拍照形成图文资料……花了一年多时间,村民才把建馆资料基本收集齐全。纪念馆于2008年4月动工,2009年7月建成并开放。

走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缅怀先烈 牢记历史”几个大字,整个展区分实物区和图文区,实物区主要展示相关历史年代的用品用具,图文区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6个部分。

纪念馆建成10多年来,被省、市、区三级党史部门授予“党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党员群众以及青少年前来参观,矮岭村民小组的光荣革命历史也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矮岭村民小组计划完善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内容,将新时代以来矮岭村民小组取得的成就展现出来,让更多村民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保护老村庄建设新村庄”推进新农村建设

采访中记者得知,矮岭村民小组的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当地排在前列。村集体工业用地约9万平方米,厂房面积3万平方米,村民小组集体年收入达300多万元。村民通过务工、经商、房产出租等方式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此外,每人每月还有600多元的分红。

“物质充足了,精神也要丰富。富起来了,更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来时路。”拾围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仿荣说,矮岭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老区精神,围绕“保护老村庄,建设新村庄”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

现任矮岭村民小组组长黄春华介绍,近年来,在三和街道、拾围村干部的带领下,矮岭村民小组对村庄进行了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以及文化室、卫生站、风景林、客运点、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以矮岭村民小组为辐射,整个拾围村也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本村人、新客家凝聚成一股力,为拾围村、三和街道发展贡献智慧。在去年初抗疫期间,就涌现出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村民王贵友得知村里缺少防疫物资后,第一时间为村委会送来1500个口罩,缓解了燃眉之急;在拾围村居住了好几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卓金棒、卓金鹿两兄弟,去年2月7日捐赠一次性口罩4000个、红外温度计10支、消毒酒精若干,“只想为"新家乡"出力”。

革命精神的传承还体现在敢闯敢试上。黄仿荣说,虽然拾围村的经济发展不错,但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完善,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如今的三和街道正打造惠阳规划的首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在“双区”驱动机遇下,凭借毗邻深莞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5G、智能硬件等优质项目扎堆落户。从2018年6月起,三和街道提出“打铁行动”,对传统低端低效的铁皮厂房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企业自主升级、引进优质企业合作运营、二级市场股权转让等方式,建起高标准厂房,实现提质增效。目前,拾围村九子村民小组已和企业合作利用留用地建厂房,项目正在推进中。接下来,拾围村将积极配合三和街道办,探索征地留用地产业升级模式,为村民小组和企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提高村民收入。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李芳娟 通讯员彭灼芳 王瑞彬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新闻推荐

博罗县矿产资源网上挂牌销售公告惠公易矿博罗[2021]1号

(CGCS2000坐标系)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广东省建筑石料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字〔2020〕8号),参考《国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