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龙成为文化名人大营救中转站
1942年元旦,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开始。
首先是廖承志、连贯、乔冠华一行先行,并在沿途检查和布置接待、转送工作。拂晓之前,他们在香港乘小木艇,在李健行护送下,避开日军的巡逻艇到达九龙。在九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方办事处,廖承志和林平、何鼎华等仔细研究了从九龙到东江游击区的路线、警戒和沿途食宿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廖承志等决定走东线。
1月2日晨,黄冠芳到九龙接待站与李健行接上了头,护送扮成香客的廖承志等撤出九龙市区,通过启德飞机场附近几个检查岗哨,出了封锁线,到达牛池湾。江水带领8名短枪队员承担护送任务。他们翻过九龙坳后,走海边小路经北围、打蚝墩、沙角尾、山寮直到大环村,蔡国梁在这里接待了廖承志等人。天黑以后,廖承志等一行在蔡国梁等人的护送下来到企岭下海湾,登上由刘培率领的护航队武装船,悄悄地升帆出海,避开了日军的海上巡逻队,偷渡大鹏湾。1月3日早上8时到达沙鱼涌,然后由刘培等人护送到田心交给惠阳短枪队。
为了安全起见,曾生在石桥坑接待了廖承志一行。廖承志等和随后到达的张文彬同曾生一起研究了在白石龙和田心的接待工作,以及下一站的接待和护送工作。决定连贯到老隆,向后东特委布置在老隆设立秘密接待站和从老隆至韶关的护送任务;乔冠华到韶关,会同粤北省委布置在韶关设立秘密接待站和从韶关转送桂林的任务。
1月9日,紧张的营救工作正式开始。午夜,邹韬奋、茅盾等第一批文化界精英,换上便装,打扮成“难民”,在港岛洛克道临时集中点集合,由交通员带领在铜锣湾避风塘上船,分乘三艘小木船,避过日军的巡逻艇,安全到达九龙秘密接待站,踏上了脱险的旅途。
1月11日晨,邹韬奋、茅盾一行20多人,由交通员带领来到青山道口,插入源源不断的难民队伍,向北经九华径到荃湾。到荃湾后为了避开日军的检查岗哨,他们离开了难民队伍,向北走小路进入大帽山区。林冲带领的武工队在这里警戒掩护。他们再爬过大帽山,穿过峡谷,走进了平坦的元朗十八乡。曾鸿文带领的武工队在这里负责警戒、掩护和接待,大家在此住宿一夜。
1月12日,接待站的干部给每人发了一张由“白皮红心”的元朗乡长签署的难民回乡证,然后分批上路,在元朗再插入难民队伍,经落马洲顺利通过日军岗哨,渡过深圳河到达赤尾村。从赤尾村往北穿过宝深公路,再过梅林坳,安全到达龙华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白石龙村。
当时,白石龙村有一座在战争中废弃的天主教堂,经过一番整修后,成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指挥部和办事处,也是迎接抵达白石龙村的文化名人的首个“避风港”。
当时的白石龙村几经扫荡,村民家家缺吃少穿,但是武工队和村民还是热情地迎接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精心准备了荤素搭配的晚餐。据《曾生回忆录》记载,茅盾尝过饭菜后感慨万分:“这顿饭吃得真痛快,比什么八大八小山珍海味更好,永远也忘不了。”
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 整理
新闻推荐
平海古城旧时是海防重镇,城内分布着众多古井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丽媛在来势汹汹的城市化浪潮下,众多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