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消费 做优做强“单项冠军” 激活消费“一池春水”

惠州日报 2021-04-08 09:09

33号青年文化街区成年轻人聚集地。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摄

夜晚的水东街热闹非凡。

电商直播有巨大发展前景。

去年,惠城区跨境电商产业增长20%,“保税+新零售”模式开启,跨境电商体验店试水不到半年,零售额超1500万元;惠州酷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带货直播日均16小时仍满足不了需求;春节期间,西湖景区预约量居全省第一,仅农历大年初一预约人数就超18万人,带动“两街一巷”(水东街、金带街和祝屋巷)等街区旅游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这些不断刷新的数字背后,是惠城区新消费迅猛发展,释放着强劲的消费潜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新消费异军突起。作为惠州中心区,惠城区社消零总额占全市近四成,此类指标优势明显,首位度高。有发展前位优势,但不能“躺赢”。如何把这个“单项冠军”做优做强,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新消费经济发展的新风口在哪?如何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这些成为惠城区发展新消费下一步主要思考方向。

定位

将新消费培育成“比较优势”

在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近日,惠城区召开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强调要全身心融入“双区”发展大局,全方面承接“双区”辐射带动,努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

“"城市首位度"指的是一个城市中的"长子担当"和首善之区。比的是总量,更是质量,不求全能冠军,但在优势领域一定是"单打冠军"。”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说,对标“城市首位度”要求,要突出特色、扬长补短,做到在最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上集中发力,在最能产生效益的事情上狠下功夫,在最容易见效的事情上率先突破。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的抓手很多,突破口在哪?根据数据分析,惠城区作为惠州中心区,聚集了全市最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法律等公共服务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其中服务业增加值、社消零等指标具有明显优势,首位度比较高,是该区经济发展的“长板”。

如果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为“圆点”,经济发展的“长板”项目锻得更长,才能助力“圆规脚”不断拔高,最后画出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为此,在惠城区最新布局的“3+3+X”产业体系中,大力布局GDP占比六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服务业,集聚定位最清晰、业态最丰富的商圈,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等。新消费成为关注点之一。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消费成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今年,惠城区将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大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借力开展进出口业务。规划建设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支持“首店经济”“名店经济”发展,打造特色商圈。繁荣夜间消费市场,打造特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突围

特色商圈、新零售、直播经济发展正当时

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等数字消费新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老商圈和新模式不断融合,旧厂房厂区接连被改造成科创楼、文创区,“保税+新零售”实现在家门口“买买买”全球化,区域经济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新供给引领新消费,推动消费和供给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动态平衡。

“在新消费方面,我们将从3个方面来突围。”惠城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商圈;另一方面是巩固推广“保税+新零售”模式助推消费升级;再者是加速惠城区MCN电商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构建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商圈上,惠城区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特色市内免税店、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吸引平台企业、高端品牌进驻,打造华贸、港惠、水东街等示范街区、特色商圈。主要是推动差异化商圈布局:完善和提升以华贸为中心的江北CBD商圈;以港惠新天地、万饰城和三环天虹等为依托,打造和提升演达——麦地综合商圈;高标准建设以沃尔玛山姆店(粤东地区首家)为主的万象汇和隆生金山湖商场为中心的金山湖高端商圈,打造新的商圈增长极。同时,推动文创街区新业态发展,继续对祝屋巷、水东街、金带街的文创、文旅内涵进行挖潜,探索文化商体消费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将蓄力打造“夜经济”。成立夜经济商家联盟,推动大型商场充分利用户外空间,举办涵盖“夜市、夜娱、夜秀”等内容的夜市活动,再度活跃以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为主的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为城市增添活力。

“"保税+新零售"模式将被复制推广。惠城计划在更多商圈布局跨境电商体验店,以新零售助推消费升级。”该负责人说,将完善惠城与前海E码头合作的“一店三态”供应链服务平台,制定完善相关服务规范。预计上半年将在旭日西湖壹城商业综合体,或三环百基广场布局“一店三态”新选址,引进香港知名一线品牌,打造高端消费新增长极。

直播经济也将“划重点”。在数字化经济与共建产业内外联盟的指引下,惠城将联合行业龙头打造一个国家级MCN示范基地。通过电商运营能力提升及MCN赋能,实现3年销售额300亿元的突破,树立惠城区电商经营典范。

记者走访

■商圈消费 文创“破圈”拉动新消费

老厂房化身抖音“网红”、千年古街成年轻人新宠、祝屋巷蝶变成城市名片……惠城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通过城市更新实现空间重构和土地重配,将网红、美食、酒吧、文创元素跨界“混搭”,在产城人的全新融合发展中蹚出一条新路,激活“商圈新消费+”能量。

近期,火爆抖音的33号青年文化街区成为惠州市年轻人聚集地。这里此前是老惠州人人皆知的“高高制衣厂”,如今汇聚了滑板、户外攀岩、涂鸦、音乐、街舞、篮球、钓虾等多种青年文体业态,还有备受90后、00后喜爱的密室逃脱等游戏,“商圈新消费+文创街区”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获租商业黄金地段工作室,平均租金在1000元~2000元之间。“降低租金,让我在追梦路上减轻了不少压力。”“可乐和油画”工作室是街区文创公坊首批进驻的工作室之一,负责人刘乐和说,经年轻人口口相传,生意比之前好了不少。

33号青年文化街区,只是惠城挖掘文创新消费市场的精彩缩影。今年市两会提出,要高水平规划提升西湖品质和环西湖中央文化休闲区,打造“足并杭州”的靓丽名片。以西湖为基点,结合惠城区城市会客厅项目打造,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等江湖街巷文旅消费也引人注目,“商圈新消费+历史街区”正在崛起。

拥有近千年商业历史的水东街,如今在文旅融合推动下,一期街区经过重新打造运营,入驻了50多家商户,形成了文创中心、文化展览、休闲娱乐、零售配套、电音剧场、时尚餐饮、潮尚酒吧、精品咖啡等九大主题老街文旅商圈新业态,夜晚人声鼎沸。去年底,通过修旧如旧,水东街二期“一轴三街九巷”的鱼骨状空间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增设的特色商铺、手信店等让经济业态更为丰富,重现古街形态旧时景象。“今年,水东街一期将引进更多深受市场喜爱的餐饮品牌,进一步延长市民、游客的驻留时间。”奥动文化旅游投资(惠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磊说。

惠城区依托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为纽带,串珠成链,形成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和旅游吸引力,引爆文旅流量变现。临近水东街的黄家塘沿街旧民居、旧厂房被修葺一新,旧粮仓变身艺术综合体;文人墨客曾竞相聚集的金带街修旧如初,犹如温润君子,体现着这座城市的风雅气韵;西湖边上的祝屋巷年前完成一期整治,近百家文创团队进驻和文创业态涌现,将蝶变成崭新的城市名片,预计每年吸引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营业产值7亿元。

■直播电商

剑指国家级MCN示范基地

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电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直播电商成为超级风口。当时代的鼓点在背后敲响,惠城“追风人”群起,各种直播令人目不暇接。不少企业也“乘风直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是一款可以社交的AI电视,想要的宝宝们,可以点击34号链接购买……”惠城区鹅岭南路TCL工业大厦里,一名男主播正面向手机镜头向直播间的观众喊话。这样的直播间,在这栋大厦里还有10多个。通过这些直播间,TCL的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疫情"大考"下,电商市场表现为增长和竞争加剧并存的局面。”惠州酷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直播营销经理兰洁说。在这样的形势下,TCL把目光放在了亮眼的线上市场,加大资源投入,谋转型、谋发展,以获取更大份额。目前,他们有直播团队50多人、直播间13个,去年TCL电商直播引导销售超10亿元。

“即便是这样,还是不能够满足公司直播的需求。”兰洁说,作为新消费浪潮下催生的新兴商业体,MCN为产业链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据了解,TCL电商一期直播基地占地1300平方米,接下来,计划扩展到超3000平方米,与惠城区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国家级MCN示范基地,成为惠州市最具影响力的内容电商示范基地。

■保税+新零售

家门口“买全球”,建园区“卖全球”

“买个保健品,从付款到清关离店用时仅5分钟。想不到在家门口就可买到海外靓货,还可在一定限额内享受税费优惠。”在港惠新天地的CW大药房内,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前聚集了不少前来选购的市民,市民方小姐一次购买就成为该店铁杆粉丝。

CW大药房是惠州市首家线下“保税+新零售”体验店,于去年11月7日开业。截至今年3月,CW大药房实现跨境电商零售额超1500万元。这只是惠城区助推消费升级的首次试水。接下来,惠城区将进一步复制推广“保税+新零售”模式,在更多商圈布局跨境电商体验店。

惠城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惠州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保税+新零售”新消费形式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让市民在家门口"买全球",只是我们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结合惠州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企业也将借这股东风向全球"开卖"。”该负责人介绍,惠城区凭借区位、交通、商贸、物流等优势孕育了约2000家电商企业。去年,面对疫情冲击,跨境电商企业销售逆势增长,较前年增长20%。

站在产业发展拐点上,为打破跨境电商行业“小、乱、散”的发展态势,惠城区于去年开始着手建设惠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落户马安镇,总规划占地面积约700亩,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一期将建设成为全市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度最高、进出口营收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总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此举直接助推惠城区跨境电商产业强化下一个“5至10年的竞争力”。

该负责人认为,可利用这个契机发展惠城区空港物流、跨境电商产业,更好融入市区一体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惠城区还将推动惠州邮政、惠州顺丰等做好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配套建设,并与京东集团联合发展建设海外仓等跨境电商业态。

智库观察

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秘海英:打破商圈同质化 探索消费新模式

推动高品质商圈建设,要大力推动“名店经济”“首店经济”“老字号经济”,发挥名店、首店等品牌宣传效应和自带流量作用,同时将设计、品牌、活动、体验等方面结合起来,给消费者带来特色消费体验,让商圈形成新的网红打卡地、旅游文化景点。

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要打破同质化商业现象,探索新的商业消费模式,如跨境电商、无人销售等模式,做到线上和线下结合,打通“人-货-场”边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还要注重在商圈打造节庆消费品牌,营造消费热潮。如港惠新天地三期规划了步行街和主题街区,将人文、自然、科技等融合,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森林式购物公园,涵盖了步行街、主题街区、创意集市等。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龚妍 谭琳 卢泓宇

通讯员梁敏 程理均

新闻推荐

“硬”联通加速 “软”标准首推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深圳特区报广州3月29日电(记者刘良龙)3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