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齐法化”三字刀币

惠州日报 2021-04-05 08:32

惠州博物馆藏一件“齐法化”铭文铜币(见下图),通长18.3厘米,通宽4.8厘米,重48克,呈扁薄刀形,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等四部分组成。刀首略尖,凹刃,刀身弧背圆折,上宽下窄,圆形刀环,刀首、刀身、刀刃、刀背正面皆有郭高高隆起,刀身与刀柄之间断开,背面郭明显。利用铜范盒翻制、叠铸范片工艺,刀柄正背面皆有两道平行线纹连接刀身、刀环。因其正面刻有“齐法化”三字,故学界称为“齐法化”三字刀币,背面靠刀首端有三道平行线纹,下带符号并有一铭文“上”字,此刀币表面带绿铜,有部分锈蚀磨损痕迹,造型古朴端秀,保存完好。该刀币经广东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战国时期货币,并定为国家三级文物,距今约2200多年历史。

这件“齐法化”三字刀币,是现在俗称的钱。据史料记载,刀币起源于东方的齐国,后逐渐遍及齐、燕等地。刀币又称刀化,是由手工工具刀削演变而来。齐刀可分为春秋与战国两大时期,在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中,齐刀是铸体最大、币文最精美的一种货币。齐法化,学术界简称三字刀,为田齐中晚期货币。“齐”指齐都城临淄,“法化”意为符合当时规定标准的货币。齐国自春秋以来一直为刀币体系的国家,货币由各地分散铸造,流通的货币有“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之法化”等。其中三字刀也形同早期断缘型“齐之法化”,为齐化中最早出现的大刀。另背面一、二字均有,如化、日、工、甘、吉、上、行、司,以及辟封、安邦、十化、大行、法昌等近20种。惠州博物馆藏这件三字刀,是战国中期齐威王、齐宣王(公元前378年—324年)为统一币制而铸行的大型刀币,为齐国行用时间最长、发行数量最多、流通最广的一种刀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齐国境内的货币统一。其实齐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东方的大国,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齐国国力进一步增强,齐威王时,以邹忌为相。邹忌是一位比较开朗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齐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日趋活跃,促进了货币制度的改革。“齐法化”三字刀币,作为流通时间最久的一种货币,也是齐国强盛的见证。而齐法化的出现早于秦国半两钱,说明齐国货币统一的意识要比秦国早得多,对之后秦统一货币产生了重要深刻的影响,使齐法化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惠州博物馆藏战国“齐法化”三字刀币,大型厚重,铸工精湛,币文流畅华美,于诸刀币中首屈一指,特别是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货币,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齐刀币的研究也是齐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我们了解2000多年前齐国商品经济及冶金铸造、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文/图 钟雪平

新闻推荐

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定制公交上线,等你来约

惠州日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李辉镜)人数较多,又有长期或固定集中出行的需要,怎么办?日前,惠州市公共交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