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县第三区泔溪乡农民协会”木印成印于1923年 小印章见证惠州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惠州日报 2021-03-25 12:53

“惠阳县第三区泔溪乡农民协会”木印及铁印台。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杨建业 摄

扫码读印章故事

惠东县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放着“惠阳县第三区泔溪乡农民协会”的木印,以及铁印台。这枚小小的印章背后有着大故事:1922年,惠州地区农民运动开始风起云涌,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建立了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的高潭区苏维埃政权,让惠州在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潭成立了全国第一批乡级农会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是重要的革命策源地。翻阅历史,在广东的革命历史中,惠州具有重要的地位。当中不得不提的是,东江农民运动是中国革命历史中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影响深远。

1922年秋,彭湃来到高潭发动农民运动,经过黄星南等人的串连发动,高潭水口乡农会于1923年3月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批乡级农会组织。4月初,正式宣告成立惠阳县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高潭区农会成立后,全区24个乡相继成立了乡农会,会员发展到六七千人。

勇敢的高潭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彭湃在高潭播下的革命火种也点燃了“东江红都”。1927年11月,随着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高潭中洞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后方基地,一时间成为集党、政、军为一体的东江地区武装斗争指挥中心,当时的东江土地革命也成为早期的全国典范。

据记载,从农民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高潭人民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艰苦斗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高潭人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包括高潭人民在内的惠州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救亡。在解放战争中,包括高潭在内的惠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次掀起革命的浪潮。

惠州辖区内农会会员达2.5万多人

值得关注的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两次东征。期间,惠州农民运动有力配合东征军。1926年1月13日,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惠州办事处,朱祺任主任。

“农民运动因屡受军阀之摧残压迫,与几次斗争的训练,和所得之经验,认为非团结不可,于是惠属农运,勃勃有生气,影响到各界亦起来组织团体矣。”朱祺撰文认为,陈炯明等人倒下后,一般人民尤其是占人口最多的农民,痛苦尚未解除。几次东征,农民努力地帮助政府攻打敌人,想把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打倒,禁绝烟赌,建设廉洁政府等,但当时并未实现。因此,还须农民扩大组织,集中力量,同时与各界革命群众密切结合,协助政府,督促其实行,这才是根本解决的方法。

农民运动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朱祺认为,惠州农民运动以惠阳为中心,最初是1925年2月间第一次东征驱逐陈炯明的时候,农民运动即在淡水、平山(现惠东平山)一带秘密组织起来,会员有数千之众,紫金龙川各县受到很大的影响。

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时,周恩来率领工作人员到平山访贫问苦,会见了朱观喜等贫苦农民,从政治思想上给了农友巨大的鼓舞和启迪。随后,平山区农会正式成立,并立即派出农友为东征军带路、挑担和收集情报,为第一次东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二次东征,在攻克东江重镇惠州城后,平山区农会和农军积极支援东征军打倒陈炯明,发动蕉田、黄泥排、青龙潭、百坵田等乡村100多名农友为东征军做向导、挑担和情报工作。

由于第一次东征后惠阳农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时,全县建立20多个乡农会,会员2000多人。第二次东征后,由东征军总政治部拨款千元,作为惠阳县农民协会的筹备经费,惠阳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1926年7月,《中国农民》第六、七期刊发朱祺的《惠州办事处会务报告》显示,办事处下辖惠阳、紫金、博罗、河源、龙川等县,19个区农民协会,307个乡农会,农会会员25000多人,农民自卫军4000多人。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百宝 名片

该印收藏于惠东县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木质,印文阳刻直排繁体宋书:“惠阳县第三区泔溪乡农□协会□”,四边有框。印字部分残缺(“协”字上方缺一“民”字及边框;“会”字下方缺一“印”字及边框)。据了解,该印章成印于1923年,1979年从泔溪村农会会员后代钟少光处征得。

1923年4月,惠阳县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正式宣告成立,此后,全区24个乡相继成立乡农会,会员发展到六七千人,泔溪乡农民协会即其中之一。

新闻推荐

惠阳及大亚湾地区客户刊登请到惠州报业信息公司淡澳分公司办理

业务电话:13802474629联系人:杨小姐淡澳分公司地址: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富源路46号电话:0752-3365666传真:0752-336566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