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在全省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 县财政每年统筹划拨500万元、18个镇(街)设基金分支,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南方日报 2021-03-25 09:01

志愿者为群众免费做艾灸。

文明实践宣讲员在博罗县长宁镇新江村文明实践站作《《传承善文化传承善文化共创文明城共创文明城》》宣讲宣讲。。

志愿者在县文化馆集中展演了一台晚会,观众被节目逗乐了。

春分将至,正是一年好春光。分散在博罗各乡镇的文艺志愿者,又开始了“一村一歌”的采风创作。近日,他们启动了2021年村歌创作的第一站,就在博罗县龙溪街道。

“一村一歌”“中医文化故事汇”“抗疫关爱行”……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博罗已累计培育了105个精品项目,源源不断地传递着爱、温暖和正能量,累计服务群众达60万人次,让文明之风吹遍博罗大地。

这些公益项目的落地,得益于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保障和扶持。近年来,博罗探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在实现志愿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同时,也正打造出文明实践的“蓄水池”与“活源泉,更好地吸纳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拓宽了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改变了以往宣传思想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推动文明实践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暖人心

志愿服务助农户渡过疫情难关

如果没有博罗众多志愿组织的帮助,柑橘种植户周锦芳或许直到现在还在为柑橘滞销发愁。

今年,周锦芳的柑橘场产量达到23万斤。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地收购商取消了上门收购,水果销售渠道受限,前来采摘的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怕柑橘卖不出去。”随着春节的临近,周锦芳一家愈加忧心忡忡。

让周锦芳感到庆幸的是,春节前后,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发动全县400多家社会组织、1500多支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多渠道、多举措助力当地农产品和花卉销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春节来临前,博罗县委宣传部和县农业农村局更联合策划举办了“云上年市”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联动各部门和社会组织,不仅搭建了线上直播带货和消费扶贫平台,还组织志愿者到实地帮助农户进行水果的采摘、打包、运输等,帮助农户解决了配送人手不足的问题,让农业生产顺利渡过疫情难关。

有了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者的帮助,周锦芳家的柑橘很快销售完毕,“我比去年还多赚了10多万”,周锦芳喜笑颜开地说。

博爱,是博罗这座文明城市的底色。

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博罗县实名注册志愿者204011人,占常住人口19.1%。逾20万志愿者,组建了1577支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7444场,人均服务时长达到44.6小时。

在博罗群众有需要的每一个节点,正是这些志愿者挺身而出,或协助相关政府部门,抑或自主发起志愿服务活动,为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送去温暖。

博艾志愿者协会的中药汤剂抗疫行动即是典例。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为严峻之际,协会志愿者自筹价值约18万元的药材997余公斤,由该协会会长石中华发动其所在的中医药行业资源,走遍各家药房采购药材,还自费2万元购置2台煎药包装一体机、煤气灶、煲药桶、包装袋/箱等设备,分阶段为居民、一线抗疫人员和复工复产企业员工派发防流感中药汤剂。2020年春节前至元宵节期间连续20天,该协会采取定点派送和上门派送两种方式,为县内居民、一线防疫人员和志愿者派送凉茶,着力保障一线工作。

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推进,博罗主管部门很快意识到,由志愿服务组织自筹资金或志愿者自掏腰包并非长久之计。为此,早在2019年7月,博罗就在全省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探索政府社会互动模式,打造文明实践的“蓄水池”与“活源泉”,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细水长流”,助力优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务实有效开展。

同年10月,一批社会热心企业捐赠了1950万元充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将用于资助实践活动创新、时代新人及模范集体奖励、志愿者积分兑换和创新项目补助,开启了政府社会互动模式的探索。

2020年7月,为解决“平台不专、渠道不畅、活力不足”等问题,博罗在惠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文明实践基金会——惠州市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并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

蓄水池

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注入

基金设立后,建立稳定长效的资金来源渠道同样关键。为此,博罗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由县财政每年统筹划拨500万元作为基金基本保障。此外,博罗18个镇(街)还设立基金分支,专门整合各类公益善款。

与此同时,博罗积极鼓励社会资源,通过宣传、鼓励、吸纳爱心企业家,促进更多慈善基金加入到爱心基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中,实现良性互动,保证基金发展的可持续化,保障项目发展。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持续带动下,近年来,基金吸引了不少热心企业参与文明实践。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捐赠公益资金近2000万元,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

2020年新诞生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客家婆景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的典型案例。据博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喻红介绍,为将客家婆景区升级打造成为客家文化的展示馆和非遗基地,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投入100万元,并撬动企业投资2000万元,共同打造成为博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喻红表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项目化扶持,博罗实现了系列文化传承、关爱帮扶类的志愿活动项目化运作。以客家婆景区为例,近年来,博罗通过基金的项目化扶持,使一批客家文化的非遗项目活化起来,也让客家精神通过志愿服务传播开来。

上级扶持和社会募捐同样是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上级部门对试点工作、地方特色公益性文化活动等配套扶持资金,以及在雷锋月、国际志愿者日等时间节点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募捐活动。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3月,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共筹得3500万元,已使用基金1540多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扶持公益创投大赛项目,540万元用于扶持镇级实践所、村级实践站文明实践活动。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县之一,也是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之一,博罗目前已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78个。为了让文明实践继续深化,在原有的“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博罗不断拓展,打造了“红色博罗”“粤曲清音”“客家乡情”“百姓中医”等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点、户”。

这些文明实践阵地的开拓,同样离不开基金的支持。通过基金撬动,博罗已拓展形成544个县镇村全覆盖的“中心、所、站、基地、点、户”六级阵地网络。通过基金扶持,新增理论、普法、三农、“百姓宣讲员”等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宣讲5162场次,每村每年平均宣讲次数达到13次,每场平均参与人数达到100人以上。

“通过财政资金的扶持,吸引广大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文明实践工作,改变了以往“政府搭台、政府唱戏”的工作模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可持续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博罗县文明工作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基金主要扶持公益创投项目、应急性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先进典型激励等,特别是对群众需求比较强烈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孵化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提升。

活源泉

扶持孵化105个精品项目

基金用于扶持公益创投项目,是博罗为加快孵化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作出的有益探索。

事实上,早在2017年,博罗就创新探索开展公益创投大赛,设置项目征集、项目初筛、项目评审、项目优化、项目公示等一系列环节,评选优质志愿服务项目。

自2018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博罗围绕文明实践工作需要,改进公益创投大赛机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培育扶持精品项目,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围绕文明实践重点工作内容进行项目设计和申报,通过材料评审、现场展示等形式进行公开竞投,全程邀请相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等参与评议,因时因地制宜确定扶持项目、补助金额,以“精准滴灌”的形式促进品牌项目成长,做到项目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高效灵活的基金,助推了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培育了一批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催生了一批文明实践项目品牌。博罗县文明工作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基金扶持,博罗已孵化105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合计投入600多万元。从项目申请到资金拨付整个流程,最快一周完成,既合法合规又高效便捷。

这些项目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便民服务、邻里守望等类型,面向城乡全覆盖,已累计服务博罗群众达60万人次。

在博罗的农村地区,基金的效应正在显现。在基金的扶持下,从2019年开始,博罗文艺志愿者深入博罗各乡村采风,迄今已创作出120多首村歌。“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一村一歌"。”“一村一歌”项目统筹指导、博罗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李雷告诉记者,其团队将在2022年前完成全县378个行政村的村歌创作任务。

悠扬明亮的村歌,已经成为博罗农村里时常响起的旋律,让人一听就能记住乡愁,留住乡情。这同样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资助。“村民会唱、爱唱,村歌才有意义”,李雷介绍,为了让村歌真正在农村得到传唱,从2020年开始,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别拨付4.5万元,用于邀请音乐教师到各村教唱。目前,博罗已有超过20个乡村开展了村歌演唱培训,并组建起村合唱团,成员均为经过选拔的村民。

“以前刚开始下乡的时候,很多村里都不太配合,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创作村歌。”“一村一歌”项目开展取得的成效让李雷感到欣慰,“现在情况改变了,很多村都争相邀请我们创作村歌,请求把创作时间提前。”

在李雷看来,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管理较为严格,可以有效避免基金滥用和流失。记者了解到,为规范管理基金,博罗还制定了《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收到的所有捐赠、资助等必须通过博罗县慈善总会账户统一接收,再划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项资金账户,由博罗县慈善总会出具广东省财政厅印制的公益事业收据,确保捐赠者享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

与此同时,博罗选聘退休老干部、公益企业家、志愿者代表组建理事会、监事会,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基金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让基金会实体化、规范化运作。

博罗县文明工作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每一笔支出,均进行了严格的绩效考核,确保基金的使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群众急需的项目给予针对性扶持,至今已解决了农村缺少音体美教师、留守老人就医不便等一系列农村群众迫切需求问题。

■观察眼

用好基金激发文明城市生命力

走进博罗,实践活动蓬勃发展,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在这里,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激发出了来自最基层的活力。

如今,博罗已形成了文明“3+19+N”宣讲队、“1+1+37+N”志愿矩阵等庞大的服务队伍,全县近20万志愿者、约150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了超过3万场次的各项惠民活动。

坚守的志愿者群体,在经年累月中默默奉献,用坚实的步伐丈量文明的尺度,用言行举止诠释文明的内涵,用心灵引导他人走向光明。

项目,是文明实践的抓手。近年来,博罗持续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投大赛,整合各部门志愿服务工作经费,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创新性地为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并孵化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正是有了基金的支持,成百上千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在把文明新风送到博罗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文明实践成为每一位市民的行动自觉,激发出一座文明城市的生命力。

在一场场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层群众转变了观念和角色,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群众在参与治理中收获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是文明社会的象征。在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文明实践基金来源尚未形成长效保障,县内高质量宣讲人才较为缺乏,镇村志愿服务队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群众的覆盖面不够广,群众参与度不够深。

文明实践的力量来源于群众,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向更广、更深处推进,就需要更多聚焦于群众需求的志愿项目,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动力。

文明实践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通过市场化的管理理念,用基金孵化培育出更多有活力、接地气的项目,拓宽覆盖面,提高文明实践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做大文明实践规模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打响品牌,以城市的发展为根基,培育了让人记得住的实践品牌。在笔者看来,一方面需要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注入,让基金更高效、更精准地投向有潜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结合博罗的人文基础培育壮大、推广有特色的品牌项目。

当然,基金运行是否高效便捷,基金管理是否安全规范,基金来源是否常态长效,同样是摆在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面前的命题。博罗可进一步探索常态化募集社会爱心资金,以高质量的基金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公益启程 为爱加满能量

车队在新作塘党群服务中心前广场举行简单的物资交接仪式。爱心传递,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爱心车主为低保群众献上爱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