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勇英烈万古传

东莞日报 2021-03-24 16:08

■虎门威远炮台及林则徐雕像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距虎门销烟已经过去180多年了,鸦片战争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满目苍夷的虎门古寨,早已变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再也找不到半点历史残迹。然而世人还没有忘记当年虎门人民反英抗暴斗争的历史,先烈们的精神一直长存,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偶从电视上看到粤剧《水勇英烈传》,令我这个老作者不胜感慨,叹沧海桑田,光阴飞逝!这出大戏问世距今也40余年了。而使我欣慰的是,至今还有剧团在演,民间还在传唱,观众们还为它落泪,被它感动。前年,林则徐的第六代孙女林岷来虎门参观,看到了《水勇英烈传》这个剧本,这位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作为民族英雄的后代,她说非常喜欢这个戏,并把剧本要去了,还希望能引她见见我这位作者。

如今,40多年了,我这个老作者也该说说这个戏了,一来是为了向广大观众做个交代,二来是向虎门谢恩。

半生深深虎门情

我与虎门自小就结下深深的情缘。虎门抗英的故事曾伴随着我成长。

10岁那年,我在故乡麻涌念小学,有一天,中山大学下来实习的校园作家,给我们班讲故事,讲的就是虎门人民抗英斗争,说着说着,还向我们推荐他们刚出版的著作——《英雄的虎门》。从此,这个叫人神往的地方,那个令人羡慕的作家职业,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15岁那年,我终于得到机会,见到了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麻涌中学的老师领着我们班同学到虎门参观。当我登上沙角炮台,放眼惊涛拍岸的古战场,立即心潮澎湃,诗句冲口而出:“虎门地方好风光,鹅公山外狮子洋……”没想到,这首随口之作在《东莞报》刊登了!更没想到,这几句涂鸦之作,竟成了我人生的一大课题。

后来,在一段很长的岁月里,为了解虎门,讴歌虎门,我付出了心血,受到了锻炼,也因此而实现了崇高的理想,成为一名剧作家。

年轻时,我在东莞宣传队和东莞粤剧团当过编导,常到基层驻点,丰富的虎门生活,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我写的几个剧本都成功了,都得了奖。而大戏《水勇英烈传》的创作让我获得了更好的收成。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写的戏,是一出描写虎门人民反英抗暴斗争的大型新编历史粤剧。东莞粤剧团演出,获惠阳地区汇演创作一等奖,导演一等奖,在广东省汇演中获得创作二等奖(是届汇演戏曲最高级别奖)。《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国家级刊物《剧本》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登评论,给予了高度赞扬。省里召开三次座谈会。会上,我作了创作情况和经验介绍。省市电台频播,唱段广泛流传,多家杂志刊登剧本,被广东人民出版社收入《1949-1979广东戏曲选》一书,作为解放30年广东戏剧创作的重要成果向海内外推荐。汇演后,上级把我从东莞粤剧团调到广东粤剧院任编剧,我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含泪疾书写水勇

那是1977年初秋,惠阳地区文化局召开题材研讨会。会上,接到任务要我写一台大戏,参加翌年举行的省汇演。我不假思索就报了题材:虎门抗英。

随后,我一头扎进虎门抗英纪念馆。当我带着使命再次投进虎门的怀抱,伫立威远炮台,远眺浩瀚伶仃,触摸“节兵义坟”的碑石,缅怀着这些名字莫考尸骨无存的英烈们,半生对虎门情感的积累不由一下喷发出来。深夜里,我在虎门抗英纪念馆毅然地铺开了稿纸。

其中,我写到了虎门陷敌,惨遭血洗的凄凉景象;写到了水勇争赴征程与敌同归于尽,只好以“生死签”定夺生死的动人情景;写到了身披重孝的老弱妇孺跪拜海边,以水当酒为英烈送行的悲壮场面。我真的不能自已了,我的心早已飞到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东莞日报》说我“23天含泪写水勇”,的确是这样的——每写到动情处,我都不禁潸然泪下。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从心里涌出来的。十多年的心里积淀,23天的含泪疾书,酣畅淋漓,直抒胸臆,有如瓜熟蒂落,一朝分娩,既痛快,更为笔下的英雄深深震撼。请来指导我音乐作曲、年逾古稀的陈梦老师也为之落泪……

在此,我还要说说我的妻子万秀维,她是与我一同从东莞中学高中毕业的同班同学,是我所有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员”。组织上为给我一个舒适的写作环境,开笔第二天就把我接回东莞可园招待所,还给我妻子安排了一个长假,让她全程照料我。她日夜守在我身边,为我加衣送水,煮面熬粥,抄书递纸。稿纸上留下了她多少斑驳的泪痕啊!如果不是她,我怎么能坚持下来?

水勇精神动地天

脱稿翌日,我强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赶回剧团讲戏。我几乎把全剧连唱带比划地背了出来。我的激情打动大家了,场上阵阵哽咽声。紧接下来是艰苦排练。鸦片战争离我们太久远了,主要角色的性格又各自不同,很难想象,无从模仿。为了将一切做到最好,每位演员都得补课,学历史,学表演理论。刚好,我们团有一批演员是从广东粤剧院下放来的,他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最难的是武打了,设计的动作难度高,难为了成年后才入行的演员。晨光中,星月下,一个个引颈高歌,声嘶力竭,挥刀舞剑,遍体淤伤。处处尽见水勇精神!

排演这个戏没请外援,全靠自己力量,这何止是本团协作,可以说是全县大协作。几十天的艰苦奋斗,东莞粤剧团终于把这个大型历史剧搬上舞台。那一天,东莞大戏院门前张灯结彩,人们奔走相告:我们东莞人演自己的大戏!最激动的是应邀来观摩的虎门镇领导和当年的销烟地镇口村民。

锣鼓一响,全场喝彩,为我们东莞的光荣和自豪鼓掌!我们的演出就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当晚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只闻场上阵阵掌声和抽泣声。其中,最感慨的是省港大班的艺术家们,他们一时无法理解,来自乡土演员的表演是如此的中规中矩。而简陋又大气的舞台美术,把省里的舞美专家深深地吸引了。我呢,一直屏着呼吸,从幕缝中窥看评委们赞赏的表情,等待着最后的鉴定。

演出谢幕了,在悲壮的乐曲声中,怒涛间泛起一座浮雕——水勇们高举义旗,在刻有“金锁铜关”的巨石前面造型,浮雕冉冉升起,直上云霄。台前,一队队悲极生愤的民众,纷纷举旗更勇猛地冲杀过场!全场大合唱,歌声震撼着广州的夜空。全场观众随之起立,热烈鼓掌,含着泪水向英烈们致敬!

几十年过去了,当日的盛况还历历在目,耳边犹闻观众的掌声。是的,我们在东莞大戏院,在惠阳地区大会堂,在广州大剧场,在农村草台,《水勇英烈传》的精彩演出,都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给水勇的,是给虎门人民的,是给英雄的虎门的。

向虎门英烈致敬!

2021年1月31日改于广州

作者简介

作者袁润澄,1944年6月出生于东莞麻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曾任广东粤剧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历任广东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粤剧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会长、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粤剧学校艺术顾问。代表作有新编历史粤剧《水勇英烈传》、大型现代粤剧《金沙梦》、电视剧《水乡一家人》、《我爱水乡——袁润澄剧作集》等。

新闻推荐

留惠过年哪里玩? 运动打卡喜乐多

休闲锻炼器械齐全,各个年龄段都可找到合适自己的快乐。标准足球场的设置,提高了体育公园的逼格。星河丹堤体育公园落成开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