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苏元朗、陈楠、白玉蟾……他们都曾在此修行“第七洞天”罗浮山见证道教史三次重大变革

羊城地方 2021-02-05 10:02

罗浮山游客大多都会前往冲虚古观拜谒罗浮山管委会 供图

酥醪观香炉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陈骁鹏马勇

作者/徐志达吴定球何志成

春节临近,烧香祈福是不少市民的传统活动。自古道教在惠州颇为兴盛。追根溯源,一切绕不开罗浮山。一千多年前,葛洪在罗浮山炼丹行医,著书讲学,传播道教,师从者甚众。

在罗浮山,葛洪对民间流传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改造。入隋后罗浮道士苏元朗在罗浮山创立道教“内丹派”。南宋,惠州人陈楠改变内丹派南宗只重自我修持的传统,主张济世利民;白玉蟾打破单传法脉,广收门徒,使道教南宗发展进入全盛时期。中国道教史上这三次重大革新都发生在岭南,且都以罗浮山为中心。

东晋葛洪隐居罗浮

革新道教推动儒道融合

葛洪,字雅川,江苏句容人,生于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他少年好学,伐薪以贸纸笔,性寡欲而无所爱。及壮,滥阅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其从祖葛玄弟子郑隐学炼丹之术。后前往罗浮山,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今冲虚观)潜心著述,行医炼丹,传播道教,自号“抱朴子”。

葛洪隐居罗浮多年,一生著作甚丰,阐发社会政治思想,提出“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的儒道双修主张。《晋书》本传评论葛洪:“洪博闻深洽,江右绝伦;著作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赜,析理入微。”

此外,葛洪对自东汉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道教两大派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进行大刀阔斧地革新改造。在《抱朴子》内、外篇中,葛洪提出道教徒要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主张,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

同时他总结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理论,为道教构造种种修炼方法,建立了整套修炼体系,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为上层化的官方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葛洪在罗浮山的种种行动,被称为道教历史上的第一次革新。此后罗浮山道教文化为世人所仰慕,全国各地不断有世外高人上山修道,使罗浮山成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第七洞天”。葛洪死后不久,其地位即上升到可以与三张(张陵、张衡、张鲁)相提并论。

隋朝苏元朗创新道法

从修炼外丹到修炼内丹

入隋后,朝廷实行佛道兼容政策,虽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当时,罗浮山尚无一间正规道观,只有葛洪所建的东、南、西、北四间简陋庵舍。隋唐时期,东庵发展为白鹤观,南庵发展为冲虚观,西庵发展为孤青观,北庵发展为酥醪观,并有苏元朗、邓元起、轩辕集等一批著名道士居此修炼。

道教在隋朝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内丹派”崛起。而其创始人,便是罗浮道士苏元朗。据《罗浮山志》记载,苏元朗早年隐居茅山学道,隋开皇年间来到罗浮山,隐居青霞谷修炼大丹,自号“青霞子”。他的化学知识渊博,可用不同原料配方和冶炼技术,合成制炼出与天然金银相似的贵金属。

虽然他善于炼外丹,但更主张修炼内丹。他在罗浮期间作《太清石壁记》,后著《旨道篇》,阐明内丹修炼之法,创立了道教的“内丹派”。他又感于《古文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秘诀》三部道经文繁义隐,难以解读,于是纂写了《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为内丹要归于“心炼”奠定理论基础。

他还用“外丹”名词解说“内丹”,提倡“性命双修”。在道教的历史上,从炼外丹转为炼内丹,是一次有重大深远意义的变革,是继葛洪之后道教历史上的第二次革新。到唐代,他的内丹理论在中原大地发展迅速,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南宋陈楠革新门派

济世利民与广收门徒

宋元时期,中国道教的派系很多,其主要的教派有内丹派、经箓派及雷法诸道派。内丹派南宗从张伯端至薛道光三位祖师,皆独善其身,唯以修真炼丹为要旨。从第四代祖师陈楠开始,南宗进行了全面革新,一改南宗只重自我修持,追求个体生命永存与圆满的仙道传统,主张济世利民,奠定了“内丹为体、雷法为用”的神霄派道法体系。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白水岩人。他幼年师事薛道光,在继承南宗道统的基础上,完善南宗修道求真的理想,实现了从偏重个人修持到关心社会疾苦的思想转化。在他看来,修丹之法不仅可以打破虚空,跳出五行,还能够建功立业于尘世。

宋徽宗政和年间,陈楠被擢提举道录院事,后归罗浮以内丹道法行世。实际上,内丹道法体系最早创始人是隋朝罗浮道士苏元朗,陈楠把它再次传入罗浮,就是把内丹道法体系带回“娘家”。在此期间,陈楠著有《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翠虚妙悟全集》行世。他在著作中继承、简化了炼丹方法,并主张禅道合一。

陈楠最得意的弟子是白玉蟾,出入常侍左右。白玉蟾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他自幼从陈楠学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其理论多融佛学与理学思想。他打破了陈楠以上四位祖师一百多年来的单传法脉,广收门徒,影响日益扩大,使道教内丹南宗神霄派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在陈楠、白玉蟾等在罗浮山革新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同时,陕西人王喆(字重阳)创立了内丹派北宗全真道。后山东人邱处机带领全真教进入发展全盛时期,成吉思汗对邱处机更为敬重,尊他为“邱神仙”,让他掌管天下道教,并授予全真道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

内丹派北宗全真道繁荣发展,而南宗开始陷入困境。由于不提倡出家,南宗多居家道士,加上南宗要求弟子坚持“道禅结合”,提倡“三教合一”,绝意仕途,故得不到朝廷的扶持。

入元后,全真道南下,南宗教徒与全真道教徒接触过程中,目睹其大发展,逐渐产生与之合并的要求。到元代中后期,在内丹南宗福建教派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最终实现了内丹派南北两宗的合并。从此,由张伯端创立,经陈楠和白玉蟾进行全面革新的内丹派南宗,成为内丹派全真道南宗。

元后教派起伏波折

风雨飘摇香火终延续

明代道教承宋元旧制,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系,官方发给不同度牒。正一道取代全真道的政治地位,居道教各派之首。

入清后,清廷对全真道实行保护政策,岭南全真道呈复兴之势。清康熙年间,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曾一贯,进驻罗浮山冲虚古观。

曾一贯号山山,师李清秋,他入罗浮后筑道场于紫霄洞,后被委任罗浮五观(冲虚、九天、白鹤、黄龙、酥醪)住持。这样一来,失势了三百年的全真道,通过龙门派又成为罗浮山道教的主流。

进入民国初年,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冲击之下,一些宫观殿堂变成了经营场所,做道士成为一种职业。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广东查禁和取缔了正一派道士开设的“正一”“祈福”道馆,罗浮道教日趋衰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惠州全境共有道士仅25人,罗浮道场一片冷清。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既爱教又爱国的道士在抗美援朝中纷纷集资募款,为抗美援朝捐赠飞机大炮。自“文革”开始,包括罗浮道教在内的各种宗教,在全国范围停止活动。直到“文革”结束后,罗浮道教才逐渐恢复活动。

新闻推荐

寒假主题班会课全城刷屏,服务资讯及时全面 南方+为留惠过年添加“安全餐”

惠州寒假安全教育线上主题班会让安全知识从“云端”飞入千家万户。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复杂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