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从牵手到亲融的雪域高原情思想援藏引领各项援藏工作,惠州对口支援林芝朗县结硕果

惠州日报 2021-02-01 08:06

图①:惠州与朗县两地小学生一起参观冲康庄园,了解朗县历史。图②:在达贵村,每家都新建了厕所,上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村民提供热水。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冯丽均 通讯员刘子文 摄图③:工作组深入朗县农村调研,了解朗县产业情况。图④:经过专家的指导,扎村村民掌握了藏药材种植技术。本组图片(除署名外) 由广东省援藏工作队朗县工作组提供

“扎西欧珠家6人5340元、其律家4人3560元……”一场村集体经济分红及党员群众入股资金利息发放大会,让朗县仲达镇达贵村一片沸腾。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2016年成为惠州对口援建地区时,这个位于雅鲁藏布江边、地域面积为惠州三分之一、林芝海拔第二高的雪域高原县,便牵起了惠州与西藏的汉藏情。“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援藏工作队朗县工作组以思想援藏为引领,民生援藏、产业援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消费援藏等多项工作结出硕果,惠州与朗县进一步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

去年末,惠州日报记者深入朗县采访,见证了一个个变化。

一场震撼的“厕所革命”村民大会

去年12月16日,上午10时,-6℃,海拔4000米,朗县仲达镇达贵村。

“这里"下乡"叫"上乡",大部分乡村都在高海拔的山里。”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两个半小时,与脸色煞白的记者不同,援藏干部周瑜面不改色,他早已习惯成自然。

一场解决村民问题的“直通车”开进了达贵村。

朗县住建局局长尼玛次仁、朗县发改委副主任周瑜到村里实地了解村民反映的基础设施问题。“这条排水管有点堵。”26岁的村民白玛群宗掀开窨井盖说。两人仔细查看后对她说,马上联系建设方跟进完善。

达贵村是朗县“第二高”村,平均海拔3950米,有55户210名村民,以放牧和种青稞为主。从3800米到4500米,4个村民小组分4个海拔层递升,氧气也变得越来越稀薄。村子里,一眼便可看到家家户户新的米白色小房子,上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那是厕所,惠州援建的,刚验收过。”达贵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边巴介绍,以前卫生知识不普及,条件好的家里建个露天旱厕,更多的人是户外随地如厕,而且家家户户人畜混居,村道上全是牛粪。一入夏,村子里臭气熏天。

2019年7月,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朗县工作组进驻后,马不停蹄地对朗县三乡三镇52个行政村(居)逐个进行深入调研,都被这种场面“震撼”到了。调研一轮后,工作组认为,改善人居环境是百姓最盼望、最迫切的需求。

经过研讨,工作组提出“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以“安全饮水、雨污分流、人畜分离、房屋改造、产业造血”五覆盖原则,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项目得到省援藏队与惠州市的支持,第一批挑选了8个高海拔、偏远落后村庄,投入4800万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全村铺设排水管道,家家户户建起厕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同时,根据村民意见选择村子边缘地带统一修建牛棚,推行人畜分居。有的村党群活动中心是危房,便一并新建改建。

去年10月,8个村的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惠及560余户1860余名农牧民,达贵村就是其中之一。达贵村还新建一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室、村民阅读室、人民调解室等功能场室。

然而,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我们万万没想到,厕所让村民开发出了"新用途"。”边巴对此哭笑不得。

原来,不少建好的厕所并没有被村民用来如厕。因为有了热水,进入秋冬季后,在宽敞的厕所里用热水搅拌喂牛草料非常方便,村民便将厕所变成“搅拌所”。草料沾了水流入排污管道,常常出现堵塞。

“我们专门召开了如何正确使用厕所的村民大会,专讲什么东西不可以往厕所里冲。”讲到这场“厕所革命”会议,边巴忍不住激动起来。

潜移默化的改变,在达贵村的厕所里进行。再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的厕所,白色瓷砖被洗刷得干干净净,洗漱台上再没有搅拌棍了。“村子变化很大,生活也改变了很多。”正在努力学普通话的白玛群宗一字一句地说着。

“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援藏才是主线,抓好这条主线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工作。”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导班子成员、朗县工作组组长、朗县县委常务副书记郑陆滨认为,援藏援的是“融合”,不是把广东观念强加给朗县,是汉藏合力共同为民谋福祉。因此,援藏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援藏工作的引领作用,带动当地部分干部和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援藏工作组对我们思想影响很大,用建设带动思想改变,凝聚村民力量,这是我们从没想到的。”指着村里新建的牛棚,尼玛次仁说道。

一本卫生健康读本和一个零的突破

去年12月18日,上午10时49分,

-2℃,海拔3300米,朗县朗镇巴热村。

当天上午,巴热村将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朗县卫健委副主任、朗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郭文斌赶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召集村民提前进场,他要教给大家一样“东西”。

“点开微信,找到朗县人民医院的公众号加关注,里面有很多大家想知道的知识,看不懂的不要紧,有藏语讲解……”郭文斌身边,巴热村的驻村专员拿着手机,用藏语指导村民如何获取朗县人民医院的公众号信息。

晚上7时30分,-7℃,海拔3300米,朗县中学。

把支教的惠州学院大学生送上飞机后,援藏干部刘子文马不停蹄赶回朗县。任朗县教育局副局长、朗县中学副校长的他,给学校申报林芝市级民族团结特色育人模式的研究课题后,向参与的教师分析详细的实施计划,鼓励大家结合实际创新开展课题活动。

“我们要借助好援藏力量,相信自己能填补朗县课题领域研究的空白。”朗县中学校长巴桑次仁对老师们说。

珠三角城市对口支援的林芝各县区,在医疗、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是援藏建设的重点。对口支援朗县以来,惠州持续以资金、技术、人才“组团”援藏,采取两地医院、学校“结对子”和“校地共建”方式,致力为朗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和教师队伍。

朗县不少村民因长期劳作和卫生习惯易患各种急性病与慢性病,但他们不太愿意就医,根本原因在思想观念。让孩子们带动家人一起培养卫生习惯更有效,工作组安排医疗援藏技术人才兼任朗县8所中小学卫生健康副校长,还与朗县卫健委、教育局联合编制《朗县中小学卫生健康读本》发给全县中小学生,深入浅出讲解卫生健康知识。这是林芝市第一本为当地学生编印的卫生健康手册。

朗县小学教育质量在林芝一直排在前列,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刘子文经过调研摸底,决定在全县试行“三级”教学目标考核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据悉,朗县是林芝市第一个推行该教学考核机制的县区。

作为朗县唯一一所中学,朗县中学教学质量却在林芝市垫底。2019年5月,有丰富校长经验的巴桑次仁担任朗县中学校长。“我那时心里没底,一连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巴桑次仁觉得压力山大,他面临的困难很多。

制订教师管理规范制度、安排教师到惠州跟岗学习、为年轻教师搭建“一台一室”……巴桑次仁和刘子文对学校制度进行梳理改革,推动形成朗县中学校园文化,使得教师队伍质量迅速提高,也带起了教学质量。去年9月,朗县中学98位学生考上西藏自治区级高中,占初三学生总数的61%,为学校前5年之和。其中,一位学生考上内地西藏班,实现了朗县中学零的突破。这也使得朗县中学的排名,从林芝市各县区倒数第一升至顺数第四。

结业典礼上,巴桑次仁借助惠州援藏为中学引入的“红毯文化育全人”理念,特意在学校铺设红地毯,邀请考上高中的学生带着父母走红毯。那一天,全校都沸腾了,许多家长激动落泪。

一座海拔3800米的荒山变“金山”

去年12月15日,上午8时40分,-9℃,海拔3800米以上,朗县拉多乡老扎村。

高原的早晨来得晚,路面结着冰,对面山顶白雪点点。援藏干部杨智伟和扎村党支部书记拉巴次仁站在盘山路边商量,下面100米处的梯田里虽然一片枯黄,但他们来年的希望正在“发芽”。

扎村原处大山深处,38户162名村民,因海拔高、耕地少、干旱,村民多以挖虫草为生。2007年,扎村启动整村搬迁计划,新家园在几十公里外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因新村和老村距离太远,加上老村水源问题难以解决,田地面临抛荒。

2011年换届选举,拉巴次仁成为扎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干部,当时他21岁。普通话流利、头脑灵活有干劲,3年后他当选扎村党支部书记,是朗县屈指可数的90后藏族村支书。

“以前,村民用两三个月挖虫草挣的钱就够生活一年,但不可持续。”拉巴次仁决定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干什么?之前村里成立过养殖合作社,但经营不善倒闭了。这时,党员阿旺旦增提出,可以将祖传的药香秘方拿出来,共同建设药香厂。

说起藏药,朗县有底气,扎村更有底气。对藏医影响深远的南派创始人苏卡·娘尼多杰就出生在朗县拉多乡,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样的药材,从苏卡·娘尼多杰手里拿出来,功效就不一样。”至今,老扎村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沟里,仍是桃儿七、黄精、藏木香、紫茉莉、甘青甘兰、棱子芹等藏药材的产地。

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朗县发展藏医药产业可为。扎村党支部争取到23.3万元启动资金,建立苏卡药香厂,采摘晾晒加工藏药材,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但一味靠采摘天然药材,产量有限不说,容易竭泽而渔。

工作组在调研中发现,朗县藏医药与惠州中医药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上可谓“缘分深厚”,藏医药种植、制药、治疗与研究形成产业链,可成为推动朗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以藏医药规模化种植加工作为产业援藏的突破口,这个建议得到各方支持。

“扎村自然条件优越,村"两委"班子有号召力,我们一说,他们很快响应。”工作组将老扎村原有的300多亩耕地改成藏药材种植基地,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山南、拉萨学习,请来西藏农科院专家指导村民,实现药材在“原有环境”保持药性。

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智伟为了藏药种植几乎住到扎村,大小事和拉巴次仁一起商量。去年春节期间,他担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赴藏,几乎天天和拉巴次仁视频连线,了解药材生长情况。

如期回到朗县后,这对好朋友继续在山上和村里忙碌着。当夏季来临,种植基地里的桃儿七开出了粉红色的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研究员、臧药材种植专家白玛玉珍惊叹,“这是西藏目前人工仿野生种植规模最大的藏药基地。”

工作组还请西藏最大的藏药国企甘露藏药、深圳波顿集团到现场考察并洽谈合作意向,西藏最大的藏药民企奇正藏药也慕名而来。“你们的药材品质很好,以后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一位药企负责人说道。

心头大石终于落地,惠州援建新扎村的1005平方米多功能药材晾晒房也建了起来。去年秋季,扎村首种的40亩桃儿七收获4000斤果实,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入,实现村民分红。

起步成功让扎村干部群众有了更大勇气,他们将老扎村抛荒地充分利用起来,计划打造千亩藏药材种植基地。他们估算,待所有藏药材成材并集中上市,预计可实现产值超过200万元。“以前不敢想,现在有了方向。”拉巴次仁笑着说。

一场竞夺项目扶持资金的村官大PK

去年12月19日,下午3时,3℃,海拔3200米,县政府办公大楼。

在4楼会议室里,朗县首场别开生面的村官PK大赛正在进行。6位村官站在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利用PPT展示,用汉语或藏语介绍“家底”,讲述怎么“花钱”。

“他们都是有备而来,每个人的发言都很有条理,和之前简直天壤之别。”援藏干部吴皓是评委之一。任朗县住建局副局长的他,与朗县扶贫办、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等11个部门负责人一起,认真听取每一位村官的发言,给每个村打分。

这是朗县第一次以PK方式来竞争项目扶持资金,一改各村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旨在激活基层组织的活力。最终,4个村共获得6400万元的2021年小康示范村项目援建资金,每个村将利用这笔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产业。

与此同时,位于江南新城的朗县藏医院里,一场远程教育培训正在进行。惠州、朗县两地医护一起“上课”,为他们授课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权威医生。

走在雅鲁藏布江边,冬日的暖阳照在两岸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群山上,变化在朗县不断发生。江南新城过去不远,建设中的拉林铁路(拉萨-林芝)设置“朗县站”,这条计划2021年通车的铁路,将改变藏东南不通火车的历史。火车站对面,规划中的朗县光明新区正在平整土地,这里将打造成朗县产业园区。未来,两个新区之间将建起一座惠州援建的跨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援藏干部孙立武常带队到工地检查。任朗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的他,深知招商引资对朗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去年,工作组帮助朗县实现落地11个招商项目、到位资金2.6亿元,顺利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这一年,工作组探索启动首届“手牵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夏令营活动,7个惠州小学生家庭进藏与朗县学生代表结对子。这一做法得到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高度肯定。“分离那刻,孩子们和家长们都抱在一起哭,”朗镇中心小学校长次仁桑珠说,“这是隔山隔海不隔爱。”

这一年,朗县特产在惠州设了“专卖店”和“专柜”。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搭建“7+2”消费援藏平台让林芝特色优品打进大湾区市场,朗县的核桃油、苏卡药香等特色产品出现在“林芝源”惠州门店、惠州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

这一年,为推荐朗县特产,工作组带着拉巴次仁“试水”直播带货,创下当场直播售货34.3万元的纪录。直播结束后,后台陆续有消费者下单。最后统计,这场直播共销售了40万元朗县特产。

这一年,朗县入围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这离不开广东对朗县的支持,更离不开惠州对朗县的支援。”朗县县委书记扎西认为,惠州援藏不仅在经济建设上给予朗县支持,更重要的是带来许多先进的理念,改变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新一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加强两地间的交往交流。”郑陆滨介绍,朗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工作组正谋划为朗县开拓旅游市场、打造旅游产品,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进一步推动朗县资源和产业的可持续开发。

“"朗"在藏语中寓意显现光明,大家都有这股干劲,朗县前途一片光明。”扎西书记说道。

朗县名片

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西南部,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中印边境线长100公里。总人口约为2万人,境内主要有藏族、汉族、门巴族、蒙古族等10多个民族和僜人。

朗县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该江自西向东横穿县境。朗县年日照时数2512小时,是林芝地区日照时数最长的县,这不仅使得朗县成为林芝桃花最早盛开的地区,核桃、辣椒、苹果等水果作物更是朗县的主要特产。

朗县自然资源丰富,拥有9座形态不一湖泊的嘎贡沟被誉为“藏地亚丁”,海拔6000多米的钦拉神山上拥有勃勃朗冰川,12个人展臂才能环抱的千年核桃树每年能产4000多斤核桃。

朗县在西藏东环线核心点,是林芝工布文化和山南雅砻文化的交融处。朋仁曲德寺是林芝市规模最大的寺庙,全国重点文物“列山墓地”代表千年前西藏丧葬制度,金东乡还有文成公主遗留下来的“金东曲”。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冯丽均 通讯员刘子文

新闻推荐

关于《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惠州市教育局关于惠州市 住宅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惠市自然资函〔2021〕295号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惠州市教育局关于惠州市住宅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业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