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莫家拳首重武德将成为惠州第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惠州日报 2021-01-31 08:21

莫家拳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

清乾隆年间创制 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

日前,文旅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名单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共337项,含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其中,惠州市沥林镇伙岗村(发源地)与东莞市桥头镇联合申报的莫家拳入列。1月19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结束,莫家拳也将成为继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惠东渔歌之后惠州第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莫家拳属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即洪、刘、蔡、李、莫),也是国家认可的129个拳种之一。据记载,由清乾隆年间由惠州府人莫蔗咬(莫达士)习得南少林武术后,经切磋琢磨创制而成,传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其发于惠州,成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影响于中国广大地区,广传于世界各地。2015年11月,莫家拳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莫家拳的拳法特点是手法紧密,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配合身法。既有南拳发力深沉、手法多变的风格,又有北腿以技取胜之功。

莫家拳以腿法为主、拳法为辅,实战性非常强。也正是这个原因,练习莫家拳的人一般都只是单练,而不会去对练,以免发生事故。现在,莫家拳已成为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此外,莫家拳还和当地民间艺术舞麒麟关系密切。当地民间舞麒麟的武术基础即是莫家拳功夫,尤其是腿法与步型在舞麒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上麒麟舞表演之后也有专场莫家拳表演。由此可见,莫家拳除了强身健体的实用价值和保家卫国的防御功能,还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留下许多英雄故事 亟待传承与保护

莫家拳首重武德,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如东莞桥头石水口村莫家拳第二代传人莫黎胜不辱使命,用“冲天脚”击败俄国摆擂者,振奋了民族精神;革命斗争时期,莞惠地区许多莫姓子弟积极参军、报效国家的英勇事迹,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勉励后辈。

莫家拳第九代传承人莫玉林,生于1965年,沥林镇伙岗村人,为惠州市级非遗传承人。他12岁便跟随莫锦绣、莫炳南学习莫家拳,擅长拆招散手;2012年3月,建立莫家拳社团;2015年,组建惠州市莫家拳协会并担任会长,在仲恺第四小学、惠州文英学校教授莫家拳。莫玉林先后带队参加上海“中国武术博览会”和香港大中华武术研讨会,为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南拳》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广东武术“五大家”入库资料演示者。

据介绍,莫家拳创于动荡时期,历代习练者皆以其为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习练莫家拳,能有效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提高;同时,莫家拳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修身养性,以改变习练者的精神面貌。青少年习练,还有助于戒“娇、骄”二气,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事实上,从历史走向现代的莫家拳,存在传承方式单一,格斗、功法运动与套路传承割裂,基本技法和技术原理淡化,武德礼仪弱化以及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亟须从政策层面实施保护。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通讯员袁学欢

新闻推荐

惠州市区麦地路天悦路口至西枝江桥头路段扩增为双向8车道,最右侧车道设置为公交优先道 公交优先道 通行效率高

聚焦畅通工程惠州日报讯(记者刘豪伟特约通讯员钟桢)公交车、小车混行、抢道,导致道路通行效率降低,怎么办?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