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宝宝贴身 当心低温烫伤
前段时间惠州“冻”真格,大家把各种取暖神器都用上了。这段时间气温虽有所回暖,但早晚依然温度较低,于是暖水袋、暖宝宝、电热毯、暖风机依然“在岗”,还有的市民干脆用热水长时间泡脚取暖。然而医生提醒,这些取暖方式都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低温也能烫伤?后果有多严重?被烫伤了怎么办?应该如何避免?听听烧伤外科专家们的说法。
案例
温度不高也可能导致烫伤
1、长时间洗热水澡,导致低温烫伤。日前惠州一名17岁的男生在洗澡时,不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昏迷,期间花洒一直对着他的左手臂喷出温水,手背及前臂都红肿了。家人发现其昏迷后赶紧送医院抢救,但当时并未留意手上的烫伤情况,直至发现烫伤时已经接近深度烧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2、长时间使用热水袋,导致低温烫伤。60岁的陈阿姨是糖尿病患者,还因高位截瘫长期卧床。上个月,因为担心卧病在床的她不够暖,家属便在她腰部放了一个暖水袋。几小时后,她感觉腰部皮肤不适难受,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市中心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陈阿姨3%的体表面积被低温烫伤,皮肤红了一大片,还起了大水泡,部分皮肤坏死,属于III度烧伤。医生给陈阿姨清理了创面后给她进行了植皮手术。
3、长时间泡脚,8旬阿婆被烫伤。一位84岁的婆婆,使用带蒸汽功能的泡脚盆泡脚,她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因感觉神经病变,对温度缺乏敏感,所以在长时间泡脚过程中被烫伤了都不自知,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双脚发黑、神经坏死,最后截除了3只脚趾。
提醒
五类人群是高危人群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徐俊赐介绍,以上案例都属于低温烫伤,而且在北方,类似的低温烫伤案例并不少见。
低温和烫伤,听起来是南辕北辙的两个词,怎么就混为一谈了呢?原来,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温物体,比如45℃的温水、50℃左右的暖水袋、暖宝宝等,就像温水煮青蛙,很容易造成烫伤,这种情况被称为“低温烫伤”。一般接触45℃物体(液体)超过6小时就会局部组织损伤,每升高一度,表皮坏死率几乎成倍增加。
“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高温、明火,会条件反射地马上回避,但是低温烫伤的案例中,患者往往对那种看似不烫的温度不敏感,而且一开始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创面疼痛感不明显,所以发现时多数已经是深度烫伤,创面深且有扩大趋势,不易愈合,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通常要进行手术治疗。”徐俊赐表示,有五类人群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即糖尿病患者、麻醉术后患者、截瘫患者、醉酒或昏迷者,以及老人、小孩。
该院烧伤外科副主任薛春利解释,这些人群皮肤感觉异常,对热刺激反应敏感性低,容易低温烫伤。热量蓄积容易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受到损伤。若处理不当,会长时间无法愈合。“在低温烫伤患者中,女性占很多,其中暖宝宝也是一个造成烫伤的"凶手"。很多女性为了更加暖和,将暖宝宝直接贴在皮肤上,造成了皮肤的深度烫伤。”薛春利表示。
应对
使用正规取暖产品
时间不宜过长
低温烫伤在冬季多发,普通市民应如何防范低温烫伤呢?
徐俊赐建议要取暖的小伙伴们,购买质量有保障的正规取暖产品,并且使用时间不能过长,特别是入睡时,建议关掉电热毯、取出暖水袋、取下暖宝宝。洗澡和泡脚时间也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能过长。
薛春利提醒,如果使用电热毯,温度不要设置得过高,待被窝暖和后,应在上床前断掉电源不能长时间使用。使用暖宝宝应隔着几层衣服贴用。使用取暖器时,距离不要太近,也不要长时间对着身体的一个部位。使用热水袋取暖时,水温不宜过高,热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热,而且要确保妥善包裹,以免在睡梦中包裹物脱落而烫伤。特别是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如果用热水袋温暖孩子的被窝,应把热水袋放于两层毯子中间,不直接接触孩子的皮肤,或仅在睡前放在被子里先暖被窝,孩子睡觉时应该取出来。
薛春利还补充道,类似癫痫或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要谨防突然发病晕倒时摔在电热产品上,曾经就有小孩离小太阳取暖器太近,不慎碰触其发热丝而被III度烧伤的案例,所以在使用时,大家要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怎么办?徐俊赐表示,对于低温烫伤的处置,可以先用流动冷水对烫伤处冲洗降温,冲洗时水压不能太大,沿烫伤部位周围进行淋洗。无法冲洗或面积较小的可局部冰敷,然后尽快送往有救治烧伤、烫伤能力的医院进一步处理。出现水疱时,如果水疱未破,应到医院进行无菌抽吸,以保持水疱皮肤完整,待愈合后再去除表皮,有利于创面再生修复;创面严重时,需根据医嘱手术,对坏死组织进行切除。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婷婷
新闻推荐
惠州市代建局牵头改造的市市民服务中心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贴心获好评 31部门进驻一站办事便民利民
码上更精彩市民在惠州公安综合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立体绿化设计是市市民服务中心的亮点之一。全新的惠州市市民服务中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