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咳嗽气促 祸首竟是家禽医生提醒,接触禽鸟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鹦鹉热”
日前,龙门陈老伯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咳嗽症状,疫情期间,难免让人惊慌,但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病情却进展快速愈发严重,甚至一度因重度肺炎生命垂危,这是怎么一回事?
案例
养鸡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1月18日,家住龙门的73岁陈老伯因咳嗽、高热伴气促到当地医院就诊,体温一度高达40℃,伴畏寒寒颤、全身肌肉酸痛,发热时感头晕,并出现咳嗽,肺部CT显示感染,考虑大叶性肺炎。治疗两天后病情未见明显改善,陈老伯一度出现呼吸衰竭、脓毒血症,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随后,陈老伯被转至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一步诊治发现,他所患的不是普通肺炎,是罕见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而罪魁祸首竟然是陈老伯每日相伴的家禽。
“家里养了十几只鸡,平时经常要搞卫生清理粪便,有时没戴口罩和手套。”陈老伯说,一开始他以为自己患上了感冒,怎么也没把这病和自己养鸡这事联系起来。因为疫情,家人第一时间就陪他在当地医院做了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但为什么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
收治至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后,经与家属沟通,医生为陈老伯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送“基因测序”检测以便明确诊断。两天后,患者的基因测序检测结果出来,果然和医生料想的一样——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经对症治疗后,陈老伯现已好转许多。
症状
表现为流感样容易漏诊误诊
家禽“作案”所致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并非个例,1月至今,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已收治3例。“另外两例"鹦鹉热"患者都来自惠东,其中一位78岁女性,入院就诊时曾出现昏迷;另一位是30岁小伙,治疗期间上了呼吸机,病情十分危重。经过全力抢救与对症治疗后,这两名患者都已康复出院。”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医生卢健聪介绍道。
卢健聪提到,这3例患者病症相似:高热、咳嗽、气促、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用了多种抗生素后病情都无改善。而在追问病史中,三人都提到有饲养家禽,还有的曾徒手处理死鸡、打扫鸡粪。这让该科经验丰富的接诊医生高度怀疑,这不是普通肺炎,而是特殊病原菌感染。
卢健聪介绍,感染“鹦鹉热”后,人体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高热、呼吸困难等,容易漏诊误诊。感染可能导致贫血、肝脏功能障碍和胃肠道疾病等并发症,出现呕吐、便秘、腹泻,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累,严重的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孕妇及老人尤其要小心,一旦感染,症状可能更加严重。
提醒
接触禽鸟时要戴口罩手套
卢健聪说,“鹦鹉热”的传染源除了鹦鹉,还有鸽子、金丝雀等鸟类,甚至鸡、鸭等家禽。
该病通过空气传播,当人类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就会感染,野生鸟类的羽毛、皮屑、分泌物或者粪便中都可能携带这种病菌。禽类医学专家表示,有时候家禽、宠物鸟感染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会突然死亡,病菌在它们的血液中扩散,然后随粪便、尿液或咳嗽时排出。
卢健聪分析,近期天气干燥、风大,这3例患者本身有基础病,抵抗力偏低,在没有做好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了带有病原体或生病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被感染。
卢健聪提醒,“鹦鹉热”没有出现过人传人的案例,但会通过动物传人。所以如果需要密切接触鸡、鸭等禽类时,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戴好口罩和手套,打扫粪便后及时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喜欢养鸟的朋友也要注意,要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且有禽类、鸟类接触史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知多点
“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被称为“衣原体”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主要在鸟类动物中流行,但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该病曾于1894年在法国巴黎流行,当时一些患者均被发现与接触鹦鹉有关,并且病症和流感相似,“鹦鹉热”由此得名。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婷婷
新闻推荐
云雾缭绕。白盆珠镇已成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点”。旭日东升。旱季的白盆珠水库“大草原”。扫码看云海奇观举目望去,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