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沿渠碧道 造幸福长廊乡村农田景观提升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龙平渠碧道修通后,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市民卢先生指着身后修葺一新的龙平渠碧道盛赞有加。抬眼望去,今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的龙平渠碧道沿着河流蜿蜒向前。这里水清岸绿、水草丰美、风光旖旎,获得周边不少居民的青睐,成为龙门县城最新的休闲打卡地。
最新休闲打卡地
近日,记者来到龙平渠碧道。沥青路面宽阔干净。漫步其中,可见沿线种植的绿化苗木,恬静幽雅的环境与不远处的闹市形成鲜明对比。坐在沿线设置的驿站中,深深吸入一口新鲜空气,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据了解,龙平渠碧道全线共设置了6个驿站供市民休整、纳凉。路上,前来游玩的市民三三两两,他们或在驿站静坐聊天,或散步晒太阳,或闲走看景拍照留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新鲜空气。
梁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专门带着家人来到龙平渠碧道赏景拍照。“难得假期,天气又这么好,就出来走一走,带孩子亲近一下大自然。”他拿起照相机拍下龙平渠碧道的美景,更记录下家人们在一起的美好瞬间。
市民林女士带着老人和孩子在碧道上散步。“这两天我们都有过来散步,也看到不少骑行爱好者在这边骑行。”
高质量谋划推进碧道建设
记者了解到,2019年,广东省提出以高标准推进广东“万里碧道”建设,龙门县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把龙平渠碧道的建设规划搬上了议程。
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结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规划引领,统筹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高质量谋划推进碧道建设。为此,龙门县立足龙平渠周边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地为纸,以水为笔,碧道点睛,为广大市民呈现出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据了解,近年来,龙门县积极打造乡村农田景观提升工程,龙平渠碧道建设工程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龙平渠碧道项目建设工程建成后,碧道沿线景观明显提升,市民闲暇之余到此散步、跑步、骑行,放松心情锻炼身体。
龙平渠:“丰收渠”“幸福渠”
讲到龙平渠碧道,不得不说一说龙平渠的修建历史。
龙平渠是龙门唯一中型引水灌溉工程,始建于1956年8月,渠道全长105公里,担负着龙城、龙田、平陵、龙江4个镇街6.74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受益人口近10万人。在以往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龙门人民仅靠手力、脚力和肩力施工,以坚韧的毅力建起了润泽世代的“幸福渠”。
时至今日,龙平渠依然在龙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天堂山水库为主要水源,与沿渠的白沙河水库、黄沙水库等6座水库形成引中有蓄、引蓄结合的灌溉体系。
1957年,龙平渠93公里渠道全线开通。工程包括完成大小建筑物450宗、土方99.88万立方米、石方4.08万立方米。
“龙平渠过干丘地,野绿禾青一望同”。龙平渠顺利通水后,饱受干旱之苦的平陵黄沙村村民,把大量旱地改为水田。“有女莫要嫁黄沙,十年九旱得人怕”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是年,龙江丰收了,平陵丰收了,整个灌区的农业都丰收了,龙平渠也因此被称为“丰收渠”“幸福渠”。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灌区工程建筑物逐渐老化,各种问题频现,严重制约发展。
为解决龙平渠灌区存在问题,2008年10月,龙门县委县政府启动了龙平渠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翌年10月,争取到了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补助资金2500万元,首先对龙平渠平陵、龙江支渠共36公里长的渠道及其沿渠140座水工建筑物进行改造;2012年11月又通过全省性竞争获得广东省中小型灌区改造试点项目补助资金1.5亿元,对龙平渠主干渠进行改造。整个工程建设内容为加固改造渠道35.51公里,加固或重建各类渠系建筑物共计350座。2017年12月工程完成建设任务,完成加固改造渠道35.51公里,完成加固或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442座。
历经多次配套、加固、改造和扩建,龙平渠与沿渠白沙河等6座水库一道形成引中有蓄、引蓄结合的灌溉体系,滋养一方沃土,为龙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卢泓宇
通讯员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新闻推荐
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惠州监管分局批准,变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惠州桥东支行的金融许可证,现予以公告:原机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