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咬定“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积蓄“绿动力”
2020年,惠城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图为碧蓝天空下的惠城。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为了尽快补齐补好这块短板,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惠城区委、区政府向辖区居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近年来,惠城区坚守绿色定力,举全区之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惠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特别是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2020年,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为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积蓄高质量发展的“绿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殷华岷
圆满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和任务
潺潺流动的河水,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小鱼,两岸种满了橙红色的亲水植物,把木沥河点缀得让人赏心悦目。可谁又能想到,几年前,还是劣Ⅴ类水质的木沥河颇让周围居民所诟病。
2018年底,惠城区正式启动木沥河综合整治工作,立下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Ⅴ类的目标。加强沿线整治,抓好源头控污,是整治木沥河的关键,惠城区开展沿岸涉河违建拆除和“散乱污”整治、非法畜禽养殖场清拆,集中清理实施入河排污口截污工程,同时,分段清理河道淤泥。据统计,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约21.5公里的清淤疏浚工作。
整治的效果是明显的。2019年6月前,木沥河水质还是劣Ⅴ类水质,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木沥河水质全面改善,已消除黑臭。如今,木沥河达到Ⅴ类水标准。
惠城辖区内变美的又何止木沥河。按照上级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部署,以及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惠城区严格落实《2020年惠城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全区水环境治理。截至12月,全区国考、省考断面均达到上级水质考核目标。全区“三大水系”16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10条达到劣Ⅴ类水质,6条均值劣Ⅴ类,Ⅰ-Ⅲ类河流增加3条,较上年同期消除劣Ⅴ类河流3条。12条城市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初步达到“长制久清”要求。
作为惠州主色调之一,“惠州蓝”享誉全国,成为一道烙印在美丽中国版图上的风景。擦亮“惠州蓝”金字招牌,惠城不遗余力。
去年,惠城区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落实“减煤、治源、控尘、控车、控烟”举措,针对VOCs污染源、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污染整治,开展了八大专项行动。
例如,针对工地扬尘开展“七个百分百”行动,去年累计完成整治工地601个;全力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编码和上牌工作,超额完成编码2820台;推进18台生物质锅炉改天然气工作;完成28家VOCs企业销号整治任务,全面完成65家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督性监测工作;全面完成5个镇街空气自动站新建任务,进一步健全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等。2020年,惠城区AQI优良率96.4%,相比2019年上升1.6个百分点。
土壤和固废危废污染防治攻坚也没有松劲。去年,惠城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用地分类管理、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齐发力,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治理修复等任务;重拳打击非法转移固体废物行为,共开展联合整治行动231次,出动执法人员3032人次,执法车辆742辆次,立案查处非法倾倒建筑114宗。
“咬定"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惠城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和任务。全区三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局长郭宗贤说,在“以污染防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惠城坚实迈出每一步。
聚焦环境质量短板持续对症下药
“虽然全区污染防治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不少短板。”郭宗贤坦言,例如水环境全面稳定达标基础仍不够牢固,大气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够高以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压力较大,还有部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尚未完成等。因此,接下来,惠城在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十三五”任务圆满收官的同时,也要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河涌水质提升,接下来,惠城区将大力开展重点河涌水体整治工作。针对东江、西枝江、淡水河三大水系的重点河涌,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系统治理思路,进一步改善全区河涌水质,不断提升优良水体比例,力争使直排三大水系的重点河涌水质达到或优于Ⅴ类。同时,配合区住建部门加强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综合采取截污管网、河道疏浚、底泥清淤、一体化补水处理设施等措施系统整治,加强日常管护,科学、系统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持续巩固“长制久清”目标。结合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与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按照“全覆盖、重实效、可操作”的原则,完成“查、测、溯、治”等重点任务,加强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厘清排污责任,并分门别类明确管控要求,形成明晰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环保队伍作用,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巡查监管,重拳打击涉水违法行为。”郭宗贤说,要狠抓未落实关停要求和整治要求的企业,严惩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对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同时持续做好重点河涌断面水质监测和预警,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加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方面,制定“一站一策”大气污染控制方案,推进VOCs与氮氧化物协同控制。特别是要加大执法处罚力度,采用超常规措施管控,对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市政工程施工工地,将联合住建部门、综合执法部门采用约谈负责人、顶格处罚、责令停工、媒体曝光、纳入黑名单等多种方式,极力推进工地扬尘“七个百分之百”落实到位。
做好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工作,推进重点危废处置企业建设,补齐处理能力短板。此外,还要开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再排查再落实工作。
“接下来,惠城要认真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惠城区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及治理能力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撑。”郭宗贤介绍,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以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岸绿水清、空气质量更加良好,为惠城建设更加幸福一流中心城区积蓄“绿动力”。
■特写
12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华丽转身
2020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记者从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获悉,惠城区围绕“剿灭劣Ⅴ类水体”等六大会战,实施挂图作战、清单销号制,于去年实现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100%优良,12条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的重点河涌,基本实现了“长制久清”目标。
位于水口街道的洛塘渠,过去因为水体黑如墨,一直被周边居民称为“墨水河”。经过多年攻坚,如今这里已是一幅如水乡般的生态景象:清透的河水两边是亲水步道,天气晴好时还时而能看到鱼翔浅底,开阔的景致令人不禁感慨生态之美。
包括洛塘渠在内,惠城区共有12条河涌纳入城市黑臭水体重点整治任务,2020年均在上一年度达到“不黑不臭、初见成效”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消除了黑臭,实现华丽转身。这其中,还有作为淡水河紫溪断面惠城流域一级支流的木沥河。
2019年6月以前,木沥河水质还是劣Ⅴ类。经过综合整治,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木沥河水质得到了全面改善,一条生态河道又重新展现在群众面前。“以前这里基本看不到河面,都被杂草掩盖了,河水就像一潭死水,现在河面宽多了,水质也变好了。”谈起木沥河的变化,住在附近的村民吴叔感慨颇多。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二级主任科员杨新华正是“华丽转身”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可以说下了很大的决心,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把河段沿线上面的覆盖建筑全部清拆了,然后把河床的淤泥、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两岸种上植物,形成一个比较优良的生态。”杨新华说。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虽然木沥河目前正处枯水期,但是这里的水质依然非常清澈,且河道中没有垃圾和杂物。
不过,当前惠城区在河涌水体流域系统的统筹治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干支流齐动、上下游联动、左右岸互动的局面仍未很好形成。为此,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局长郭宗贤表示,将持续开展水质攻坚。“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系统治理、科学治水的方式。”郭宗贤表示,接下来还将加大力度排查、整治入河的排污口,使得水质能够进一步提升,持续巩固“长制久清”目标。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李力敏)近日,记者从市质计所了解到,经过近半个月的调价检定工作,惠城区604辆出租车计价器已完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