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山韵□林秋萍

惠州日报 2021-01-10 09:03

青翠欲滴红花湖。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走在那条鹅卵石小道上,远远就能听到流水声。越往深处去,就越神清气爽。一路繁花,清风摇曳;光洁的石头,还有石头间的小草,仿若进入世外桃源。树木葱翠,山环水绕,古意盎然,一派“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路,就像踩着音乐的节奏,没多久就到达深藏在南山一隅的田坑古城……

住在县城,车水马龙,有些喧嚣,时间久了,就总想往山上走。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南山。来到南山,就想看看古屋,而古意盎然的田坑古城就在南山一隅。请随我来看看吧。一进城门,一个半月形池塘静静地落在城门右侧,伴着一条从门前流过的小溪,叮咚作响,仿若敲着时光的节奏,缓缓地从心田流过,时不时泛起的波光,一如它曾经的斑斓历史在村落中若隐若现。

田坑古城明末始建,至清乾隆年间,形成以大夫祠和进士第为代表的四合院。2009年,田坑村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古村落”。整个建筑由外围的房屋和城墙、望楼合围而建,只设一个城门出入,城内建筑坐落布局对称,如棋盘般有序,由鹅卵石铺成的巷道在房屋之间交错。大夫宗祠和进士第等分布在古城左右部分,民居则集中分布在古城的右半部分。建筑群四周筑起坚固的城墙,7个两至三层高的望楼坐落城墙之内,人称“七星伴月”。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多样,镬耳山墙是广府风格,大部分木雕石雕是潮汕风格,整体布局则是客家风格。墙基、门框、石阶用红砂岩夯筑,带有明显的明代建筑印记。

田坑村原是一大片较为平坦的丘陵地,散落居住着马氏子孙。明末清初,陈氏迁入,繁衍兴盛,田坑古城便是陈氏所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陈氏十世裔孙赞琰、赞志,主持修建大夫宗祠,并完善四周城墙。据陈氏族谱记载,自明末至清代中期,陈氏八代为官。

“富奏百万,修治皇河”,大举营造田坑城的九世祖奉政大夫宁斋公,便是人称陈百万的陈大绩。据《惠州府志》记载,雍正至乾隆年间,当地闹过几次饥荒,陈百万拿出不少粮食按户赠给村民。1758年发生大饥荒时,他发现家中没有余粮之后,竟然还到远方采购粮食赈济乡人。他的乐善好施,在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的知县陈哲对此大为赞赏,表彰他“尚义先声”,大名如此得来。而笔精墨妙的陈耀东是陈百万的侄孙。他可以说是陈氏家族中众多“大夫”中官运最为亨通的一位,“军功加四份,记录十七次”,诰封“奉政大夫”。

田坑村每年的谭公诞辰纪念日也是十分隆重。一连几天都会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届时谭公神像会被请出在村里“行乡”,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期间,会请来戏班唱戏,连唱几天,村人和众亲友都会来参加活动,场面非常壮观。

如此辉煌风华无比的田坑古城就在悠悠南山中。而到了秋季,南山上畲族角峰村的梯田又是一道奇景!秋风吹过,稻浪一波一层,一块块金黄的禾穗就在狭小阶梯里迎风飞扬,美妙绝伦,真是惊艳了时光。

千层梯田豁开颜,南山溪水亦悠然。不要问我到哪里去,南山,就在我心深处。

新闻推荐

梅州和白城有很多地方值得惠州学习

在2020年广东省文化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名单中,梅州有4部作品入选,同为客家地区的惠州,获奖的文艺作品却为零。这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