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经济助力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搭好产业平台 企业“星月同辉”
联东U谷·潼湖数字科创产业园效果图。
这段时间,在仲恺高新区沥林镇英山村附近,首期规划200多亩的中集产城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区工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与该产业园区相隔十几公里的潼湖智慧生态区,用地面积约100亩的联东U谷·潼湖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工地上,打桩机轰鸣不已,距此不到2公里的陈江宝岗村,一个规划近8.5平方公里的“群益产业园”里人来车往……
南方高科、中集产城、力合科创等十多个大型产业园区平台“群英荟萃”画面逐步呈现,产业园区经济建设热潮正在仲恺高新区掀起,仲恺高新区正绘制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蓝图。
■现状
产业平台纷纷开建
日前,位于仲恺高新区产业二路与新华大道交汇的中南高科仲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传来喜讯,该园区产业用房全部售罄!这意味着仲恺高新区又一个重大产业平台实现了招商满员——园区内企业驻满了!
11月30日,总规划8.5平方公里,首期总投资约50亿元的仲恺群益产业园项目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宝岗村破土动工,该项目将承载集中安置和重要项目落地载体双重职能;而宾山大道以西的产业发展组团,则主要为区里的产业引进、孵化、动能转换服务。
11月27日,中集(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奠基仪式在仲恺高新区沥林镇英山村举行。该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5亿元。
11月19日,首期投资约6亿元的联东U谷·潼湖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项目地块正式动工,项目拟打造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电子元器件、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打造数字科创企业聚集的科技园区标杆。
不止这些,上半年,中京智慧产业园项目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正式动工;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陈江青春片区奠基。
如今,各类产业园区在仲恺高新区开建,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在仲恺高新区投资建设的创新科技型产业平台园区已达11家,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数十个细分领域。
“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中。”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建设产业园区平台是快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的途径,不仅有利于仲恺产融对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功能
加速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群,是惠州市委市政府赋予仲恺高新区的重大使命。
产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仲恺高新区高擎“产业立区”大旗,把更多政策“红利”和资金“活水”引向产业园区、产业项目,全力突破产业“月明星稀”旧形态,打造“星月同辉”新格局。而产业园区这种平台,则是仲恺高新区实现“引星造月”和营造“众星捧月”产业生态的关键一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门类丰富的产业集合。按照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公报统计,电子信息产业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据统计,2019年惠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超过500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32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三。从细分领域来看,液晶电视机、车载导航等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惠州是国内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中,TCL、德赛、华阳、龙旗、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都落户在仲恺高新区,仲恺高新区毫无疑问是惠州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群的主战场。
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源于新的企业、先进产能的不断注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来自京津冀、长三角以及重庆、成都等地区的大型企业,都将在珠三角布局。”仲恺高新区科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仲恺高新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科创类企业选择仲恺的意愿非常强烈。以联东U谷项目为例,这个总部在北京的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正以该项目为载体,借助北京总部在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拟在仲恺高新区打造数字科创企业聚集的科技园区标杆。
而另一个正在动工建设的项目——中集(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将整合中欧新能源汽车关键科技企业,结合中集集团产业数字化、新材料化以及信息化需要,建设中欧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平台,在惠州仲恺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基地。
人工智能产业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领域,在此方面,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已引进44宗项目,建成后满产预计可实现总产值约950亿元。其“明星”项目——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以打造一座集研发办公、孵化加速、中试检测、智能制造、创意展示、商业休闲、人才安居于一体的湾区人工智能科创总部基地为目标。
产业园区作为平台,还可以“分割产权”的方式,迅速解决年产值在2000万元至2亿元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题,为这类型的中小企业迅速在仲恺落户提供广阔的空间。
事实上,目前,这类型的企业在深圳非常多,它们非常迫切需要解决固定资产的难题,有了固定资产,拿到银行的贷款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可以预见,借助平台的丰富资源,仲恺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的集聚正在加码提速。
■效果
补链提效 赋能企业
打造产业集群的同时,要助这些已经进驻的企业提质增效。借产业平台,为仲恺电子信息产业补链,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为服务企业赋能。
事实上,如今落户仲恺高新区的这些大型平台产业园区,不仅具备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也拥有成熟完善的产业园区管理运营经验。以今年5月份动工建设的中京智慧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将依托现有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中京集团在行业的品牌带动优势,整合集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以高性能电子材料项目为支点,助力现有产业提质升级。
根据中京智慧产业园的规划,该项目还将为仲恺高新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核心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网络通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核心科技板块,辅以总部经济、科技咨询、研发测试、生活配套等服务,打造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集群高地,为入园企业赋能。
另外,新近动工建设的中集(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是中集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作为央企,中集集团智造38载,在21个细分领域位列世界榜首,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中集产城具有20载的园区运营经验,聚焦中集集团优势产业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务覆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10余个城市,成功开发和运营产业园区近1000万平方米。
中集产城联席总经理王永飚表示,要对接全球顶尖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机构,将中集(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开拓创新、绿色低碳、科技智慧、开放共享的智能制造项目,力争成为仲恺高新区标志性智能制造项目,助力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流高新区。
作为中国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联东集团经过15年的发展,已形成“联东U谷”的品牌和模式,在综合性产业园区的开发、招商和运营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成功实践。
“联东集团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其中招商团队超过1000人。”联东U谷·潼湖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招商负责人介绍,联东还有金融功能的加持。在联东U谷平台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同时联东U谷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增信担保,更好地把控风险并加快审批效率。
仲恺高新区经发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服务能更周到更全面。”中南高科仲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工程建设完毕就销售完成的业绩,就是最佳注脚。
■目标
产业园区平台助力创一流高新区
产业园区平台,承载着仲恺加快领跑“高新”的梦想。去年,仲恺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持续提升,位居36位。在迈向“国家一流高新区”路上的仲恺高新区,尤其需要优质产业园区作为平台,进一步提升仲恺高新区的“土地产出效能”,这也意味着每平方公里也能实现较大幅度的税收。培育和引进越来越多高新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是实现这个梦想的重要抓手。
仲恺高新区经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的招商引资项目的方向,需要同样土地的企业可能产生100亿元产值,而以产业园区平台的方式,引进众多先进企业进驻集聚其中,其产值可能会达到200亿元,甚至更多。
毫无疑问,产业平台是仲恺高新区“造强引智”的一个储备手段。
“如果一个产业园区平台里容纳1000家企业,这1000家企业里能够培育出1~3家上市公司。那这个产业平台就算成功了。”仲恺高新区科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引进和打造高品质的产业平台,并借助这些平台成熟的营运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为落户仲恺高新区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提供服务,是仲恺高新区经发部门和产业园区开发商共同的目标。
在仲恺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亿纬锂能就是很好的例子,从2001年到现在,亿纬锂能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的营收达到64.12亿元,成为锂电池行业的佼佼者。今年7月8日,亿纬锂能市值更是突破1000亿元。
据中集产城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集智谷产业园是中集集团斥资180亿元布局东莞的三大产业基地之一。自2015年入驻松山湖以来,为松山湖引入了众多龙头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截至目前,中集智谷已成为松山湖纳税前十名的企业,园区入驻企业236家,今年该园区的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
智库观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导,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打造园区平台 效果“一石多鸟”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最佳选择。事实上,以引进产业园区的方式加快仲恺高端产业的集聚,可谓“一石多鸟”。
一方面,产业集聚园区内,极大地提高了仲恺高新区的土地用地效益;另一方面,投资方有专业营运产业园区的经验和资源,为有潜力的科创型中小企业所青睐,也为科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快速壮大的环境;第三,每一家在仲恺投资产业园区的主体,都是颇具实力而又“自带光环”的特色产业资源“携带者”,能够快速地为仲恺高新区导入符合仲恺产业政策要求的产业资源,并长期为之服务。
因此,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发展与产业园区投资方的利益紧密相关,园区营运方自然更加用心尽心为其服务。
如何规避产业园区“变质”成为粗放型的工业地产?这方面,在佛山、深圳、东莞和肇庆等地都有较成熟的经验借鉴。例如《东莞松山湖产业用地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可对外分割销售的产业用房部分,允许分拆进行不动产登记、销售、转让,其建筑面积不得超过项目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的50%。以此来对产业园区投资方进行产权监管,防止其“售完就走”的情况出现。
另外,该《办法》还提出,“可对外销售的产业用房,其单栋建筑的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00平方米。可对外销售的产业用房,可按照基本单元分割,每个基本单元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以限制产业用房最小面积,来提高有关进驻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防止产业园区投资方无下限分割销售,影响招商引资的质量。
此外,部分城市出台政策,对产业园区平台入园企业的整体税收和产值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在此方面,仲恺高新区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魏怡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林丽娟 魏怡兰
新闻推荐
惠博大道-江南大道。三环路-金山湖。江南大道-东江新城。江北东区。水口片区。第三东江大桥-江北、下角区域。金山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