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个西湖有关的小女子

汕头日报 2020-12-06 01:48

在璨若星河的中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是最受历代文人赏识的大文豪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耿直不阿的性格、飘逸的才气和潇洒的生活态度。像“东坡肉”等故事,浓郁的烟火气让人感到亲切。其中,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尤让人津津乐道。这段故事在广东惠州留下了一个历史遗迹,那就是位于西湖边的朝云墓。

苏轼在概括自己的人生轨迹时有一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三个流放之地,都充分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人生观。所以林语堂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惠州地处岭南,在中原文人看来就是瘴气横生的南蛮之地,而苏轼却在此地发现了很多生活乐趣。虽然作为被贬斥的官员权力受限,无法像在杭州那样干宏大工程,但地方方志还是记述了苏轼在惠州与民同乐、为民服务的故事。这些故事随着那段苏堤流传至今。

我也是苏轼的粉丝,近日来到惠州西湖中的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有很多雕像,很多苏轼在当地活动的历史文献记录,但都是人工或复制的。只有朝云墓和六如亭是货真价实的历史遗物。

才子与佳人,历来是中国文化和民间文学中最重要的题材,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也让人回味无穷。

人们都知道苏轼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相传写这句诗的灵感就与邂逅王朝云有关。说是有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歌舞班助兴,王朝云是其中名妓,她跳舞时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入座后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加上西湖景象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苏轼于是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佳句。12岁的王朝云从此成为苏轼的红颜知己,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惠州两段艰难岁月,到了黄州后由侍女改为侍妾,在人生最后阶段被扶正。

有一则故事说明了苏轼和王朝云的关系。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一日他与侍妾们逗趣:“你们有谁能说说我这肚子里装有什么东西?”有答“是文章”的,有答“是见识”的,苏轼均摇头。只有王朝云笑着回答:“先生这一肚子里装的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听见了便笑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已经年过花甲,而且难再有重新启用的可能。这时,两任妻子都已去世,其他的侍儿姬妾见此境况都陆续地散去了,只有朝云一人始终跟随。苏轼抵惠后不久作《朝云诗》赞美她。此后还作《殢人娇·白发苍颜》《浣溪沙·轻汗微微》《三部乐·美人如月》3首词以及《朝云生日致语》一诗。

但是,红颜薄命。王朝云命很苦,生了个儿子却夭折了。她受了很大打击,从此一心礼佛,因此苏轼说她“亦粗识大意”。

王朝云34岁就在惠州染病而亡。

这个小女子,一生与两个西湖有关。在杭州西湖,与大文豪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在惠州西湖,留下了一个墓地和浪漫而忧伤的传说。

苏轼不胜哀伤,将王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孤山栖禅寺东南,亲撰《墓志铭》,赞她“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后来,苏轼还写下《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悼朝云》等诗词,以寄托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由于朝云临终前念着佛经“六如”偈,栖禅寺的寺僧在墓前建了“六如亭”,以作纪念。相传苏轼亲手写下亭子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眼前所见,朝云墓主体是清代重修的。墓碑和墓志铭上的字由时任惠州知府、书法家伊秉绶所书,落款时间为嘉庆六年(1801)。旁边是清初画家石涛的线雕《舟过六如亭》,表现的是当年的山水庙宇,还题了一首诗:“丰湖水碧草芊芊,蕴玉埋香五百年。过客停桡访遗迹,六如亭畔吊婵娟。”

现在的六如亭是惠州按照宋代风格重新修葺的,与墓碑石刻相比显得过于现代了。亭柱也没有传说中苏轼的题词,只有一幅楹联“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落款是“粤西邹唐蓂孝廉”。

朝云墓前有一个巨大的王朝云石雕,看上去很美,但我觉得与我的想象相去甚远。石雕形象过于端庄贤淑和丰满。我想象中的王朝云应该是纤细身材、玲珑可人又略带忧郁。但无论如何,今天在惠州西湖人们在为享有大名的苏轼先生树碑立传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这个大男人后面一个出身卑微的小女人,将一座坟、一座亭的原址保留近千年,这是令人感慨的事情。毕竟,与功成名就的宏大叙事一样,千古的浪漫爱情永远都不会过时。

新闻推荐

盘活“红林湿地” 鹭鸟翩跹游人如织大亚湾红树林绘就生态旅游新图景

红树林公园现貌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丽媛通讯员张璇俯瞰大亚湾红树林公园,淡澳河串起星罗棋布的湿地、湖泊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