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稳步推动文化强区、旅游强区、体育强区建设 促进文旅体大融合 让诗与远方在一起
惠城区乡村旅游人气旺。图为游客在海纳仙眷花洲花海景区游玩。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2020年惠城区第十届传统武术公开赛比赛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北方银装素裹之时,南方却依然阳光灿烂,在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花海中、古村落、墨园里一起体验民俗活动和文化特色,呈现出一幅水墨田园的乡野画卷,成为游客热衷的打卡点;沐浴午后温暖的阳光,探访古朴雅致、文化商铺鳞次栉比的金带街,以及北门直街、铁炉湖,倾听青瓦石砖诉说历史故事;入夜,畅游东江畔水东街,合江楼前、商业里人头攒动,打造惠州的“外滩”,这里成为“夜经济”爆点……
推动文旅体大融合,让诗与远方在一起!今年以来,“文化+旅游”“文旅+体育”“体育+旅游”等多要素多模式活动的举办,成为惠城区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新成果、新品牌。通过打造四条历史文化街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十五分钟体育圈等,惠城正稳步推动文化强区、旅游强区、体育强区建设,源源不断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惠城的强大精神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通讯员陈美君冯雪辉
注入文化活力
传承历史文化书写产业新篇
祝屋巷民宿入住率超75%,观湖书院民宿改造后,套房3000元一晚仍供不应求,特色民宿留住“过夜客”……桥东街道的水东街、桥西街道的金带街与江南街道的祝屋巷等老街区组团发展、差异发展,打开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更加富有魅力。”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巫志华说,今年8月惠城成立专班推动“一湖两江四岸”城市会客厅建设,加快推进“两街一巷”升级改造项目,包括水东街、金带街和祝屋巷,为复兴文化老街、串联文旅明珠夯实基础。
以金带街为例,这里有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商铺等建筑风格独特,曾经作为科举考试的接应和交流集中地,对惠州科举文化研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带街是一条能串好惠州文旅明珠的链子。”桥西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坤民说。根据改造规划,金带街将在东、西入口处开辟小尺度的广场,营造街区展示界面。在内部街巷,将结合宾兴馆、黄氏书室等已成功改造为博物馆的历史建筑,进一步挖掘街区民俗和科举文化精髓,形成民俗科举文化街区。目前正在实施的整治提升项目计划投资2650万元,9月份已开工,计划今年内完成。
事实上,惠城区正在对环城西片区等西湖5A级景区腹地进行升级改造,充分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挖掘、包装、推广力度,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创业”,培育文化创意、旅游、健康等消费休闲经济和节日消费新亮点,留住游客,带动消费,努力把文化势能转化为经济动能。
文化不仅要保护和传承,更要不断活化和创新,让作为城市之根的文化扎得更深,影响更深远。巫志华介绍,近年来,惠城区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一系列惠城文艺精品。
其中,惠城区获颁“中国小小说之乡”称号,系全国唯一;组织创作的话剧《邓演达》参评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获银奖;创作排演的大型都市爱心音乐剧《一缕阳光》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是惠州市大型剧目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全省进行了30多场巡演;还有音乐小品《希望》、歌曲MV《太行扁担》、音乐作品《菊》等一批富于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作品和个人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评比活动上摘金夺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本月,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和惠州市读者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读者书店建设项目进行签约。这意味着,全国第二家读者书店即将来到惠州。据悉,读者书店将设在惠州读者文化园的秋谷美术馆旁,计划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达2324.16平方米,将于2020年底全面竣工,是继上海读者书店后自持运营面积全国最大、投入最大、内容最全的综合服务书店。
突破旅游产业
打造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振兴
手捧鲜花拍一张美照,在金黄的稻田里感受一把丰收的喜悦……日前,位于水口街道的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新晋网红旅游打卡点。未来,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园区将进一步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助农增收。
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顾问周红燕介绍,现代农业生态园总面积约为900亩。园区内的广东海纳仙眷花洲花海景区种植有格桑花、薰衣草、彩色向日葵、剪秋萝、金光菊等各类花卉和景观植物,且有观光塔、风车、花环等景观,这里四季花影绰绰,在蓝天白云姹紫嫣红之间,似置身仙境。
此外,现代农业生态园里还有有机果园,采取立体种养模式,旅客们在一年四季游玩期间都可以通过自由采摘无花果、番石榴、番荔枝、柠檬、青枣等有机水果,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还有惠州市蜘蛛侠自然教育营,以自然科普为主题的研学基地,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发出以亲身体验、动手互动、益智探索为目的的课程。科普稻田也是热门景点,每年春耕秋收,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记录每一个水稻品种的特征,智能检测设施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温度、湿度、风力等信息,让孩子们感受神奇的大自然。
再将目光转到位于汝湖镇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源茵生态园。除了传统的有机蔬菜、水果采摘以及水产养殖外,这里200多只鸵鸟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生态园里养了两个鸵鸟品种,比较大个的是非洲大鸵鸟,个头较小的是澳大利亚鸵鸟,也叫鸸鹋。”广东源茵生态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宇枫说澳大利亚鸵鸟胆子比较小,游客一靠近了它们就躲向一边。而非洲大鸵鸟胆子比较大,常常会伸出头来瞅瞅游客。
“预计明年将扩大到5000只鸵鸟。”广东源茵生态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英介绍,届时可以旅游观赏、骑鸵鸟、与鸵鸟合影,还可以吃鸵鸟肉,鸵鸟油还可以做成食品和护肤品。
横沥镇也传来好消息。日前,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在海南省正式授牌,惠城区横沥镇正式新添一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广东省惠州市健生森林康养基地入围第六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在群山环绕、环境优美的横沥镇泰安村,一个集藏獒养殖和休闲旅游发展的项目——惠州市健生森林康养基地就坐落在这里。项目负责人刘文生介绍,该项目包括建成德钦贡森犬产业平台运营中心总部、FCC中国犬业文化产业联盟总部、智慧萌宠乐园、演艺博览中心、中国犬业交易中心及配套物流园等。
“惠城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巫志华说,今年,惠城推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加大惠城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同时,推进国家A级景区创建,雅居乐白鹭湖体育旅游小镇、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惠州市山里头农场正在创建3A级旅游景区。
接下来,还要创建一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齐全的旅游综合体,如西部打造华南最大木艺博览旅游基地,北部横沥、芦洲地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运动旅游基地。同时,结合十条旅游精品线路提质引流,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城郊温泉养生、绿道徒步、山地越野、水上游戏的旅游品牌,让游客不仅想来,还要住下来。
掀起运动热潮
提倡全民健身刷新竞技成果
动作轻如飞腾,重如霹雷,形如捉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日前,“2020年惠城区第十届传统武术公开赛”在惠州市体育馆隆重开幕。本届武术公开赛分成年组、青年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幼儿组六个组别,由拳术、器械、对练、太极和散打搏击等传统武术项目组成。
赛场上,既有红光满面的老年人,又有青春焕发的年青人,还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人人衣着整齐、精神饱满,个个动作舒展、身怀绝技,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武术精髓魅力。
据悉,“惠城区传统武术公开赛”自2011年于高榜山下举办第一届以来,在体育部门的引领下,一批批武术人默默奉献,走过了十个春秋。已从第一届10支参赛队伍、100多人发展到50多支队伍、600余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重大武术赛事。
“传统武术公开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大湾区体育客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武术品牌,展现惠城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雄武气概。”巫志华说,惠城体育事业发展不断掀起新热潮,不仅是全民健身活动实现新发展,竞技体育亦实现新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惠城区人均体育场所2.61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7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5%以上。去年,全区举办全民健身活动80多场,参与人数6万余人次,大大提升人民群众健身热潮。今年8月8日,由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区体育总会承办的“全民健身日”暨广东省第二十一届体育节—惠城区爱体育·爱健康·爱生活系列活动,拉开了当月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序幕,共举办“百人徒步”漫游红花湖、“全民健身日”知识讲座、太极拳19式培训、“全民健身日”推广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
在竞技体育方面,惠城区组队参加2019年惠州市青少年锦标赛12个单项比赛,五个单项获第一、四个单项获第二、两个单项获第三。在国家级柔道比赛中获金牌2人、省级柔道比赛获铜牌2人。惠城区运动员叶曼怡获2019年全国柔道青运会52公斤级第一名,省击剑专业运动员庄悦谊获2019年全国击剑青年比赛团体第三名,为广东省队输送专业运动员12人。更为可喜的是,惠城区第二届篮球联赛如火如荼举行,城区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篮球的响声。
■对话
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巫志华:
引人才谋创意
创建高端平台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旅游可以让大家的世界更加丰富精彩,体育则让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文化、旅游、体育本为一体,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共同带来社会和经济价值。
自去年组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惠城文旅体融合成果亮点频现,但如何真正使各亮点成果串珠成链成为惠城推动文化强区、旅游强区、体育强区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必答题。为此,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巫志华接受了采访。
南方日报:惠城区文旅体事业融合发展至今,还存在哪些重点难点问题?
巫志华:当前,惠城区文旅体融合的种类较多,如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等形式,但融合深度与广度均不足,且创新意识比较缺乏。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旅游产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产品。挖掘本地文化遗产时,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有厚此薄彼的问题,很多文化创意来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还处在探索阶段。
此外,还有一些短板要补。惠城区文化体育设施总体比较薄弱,人员、数量上相对较少,质量相对较低。例如,惠城区没有区级体育场馆,希望在解决好市级场馆为区级所用的基础上,建设区级体育馆,解决“两集中问题”(集中住、集中练),打造体育竞技高质量高层次阵地。又如,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接下来,全区每个行政村要配备1名文体协管员,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3名,农村行政村文化体育设施要实现全覆盖。
南方日报:发展任何事业,人才是关键。在文旅体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重视发挥人才作用?
巫志华:建议启动“名家驻惠”工程,请进来,用起来,培植人才森林。一是引人才,依托惠城区“一场三馆”,在项目、资金、居住和发展愿景上给予优惠政策,广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等专家名人进驻。通过举办讲座、展览、论坛等方式,从学术思想、文化层面为惠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并通过名家的影响力带动惠城的对外形象宣传。二是育人才,以惠城的浓厚文化氛围和厚重文化底蕴为基础,不断完善本地文艺、体育、广电、旅游等人才的培育、选拔、培训、奖励等相关工作机制,逐步提升惠城人才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快建设德艺双馨演艺、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和扎根基层的社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荟萃、惠风和畅局面。三是造平台,产业的竞争本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利用大家的人脉和品牌资源,推动开展创建中国小小说之乡、中国戏剧创演基地、广东音乐创演基地、中国棋类传承发展基地、国际篮球标准化训练基地等高端平台,不断丰富岭东雄郡城市新元素、新内涵。
南方日报:在推动文旅体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设想?
巫志华:在推进文旅体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方面,加快惠州读者文化园项目、惠州远望特种影视文旅体创意产业创新园、三栋演达创新创业生态区、祝屋巷文创街区、桥东黄家塘文创街区等项目的推进,积极推进建设。成为集野鸟文化生活社区、东坡亭粮仓文创园、752艺术仓等新投入模式、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特色风情街,推进汝湖镇上围村生态旅游古村落生态旅游区,并将惠城特色古村落历史文旅体及生态文旅体延伸到实体经济,把文旅体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打造集住宿、饮食、游玩服务于一体的,彰显本土风情的古村落生态旅游区。
在加强特色民俗文旅体产业化发展方面,推动“一湖两江四岸”城市会客厅建设,以朝京门为中心的两江四岸传统街巷空间为基底,充分挖掘沿江旅游资源元素,打造承载惠州历史与现代形象的复合型“城市会客厅”,推动小食街、码头和夜游东江等项目落地,打造代表惠州夜生活、夜经济的新节点。同时,充分依据每个镇街的特色,分别打造桥东骑楼文化、桥西巷子文化、龙丰登山文化、小金品麒麟文化、江北水北谣文化、江南祝屋巷文化、河南岸李家拳文化、水口篮球文化、汝湖龙形拳文化、马安忠孝文化、三栋演达文化、横沥梅菜文化、芦洲南瓜节文化等各具特色的镇街文旅体名片。同时,充分利用中国(深圳)国际文旅体产业博览交易会平台,积极推介宣传本土文旅体企业,如毛氏雕刻作品、东平窑系列产品、惠州金沙画、庄敏画室、云鹏陶塑、惠州彩瓷、惠州剪纸、中儒木艺等工艺美术品及林婆酒、东江桥酒、惠蜜酒等东坡文旅体衍生产品,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动漫、艺术、创意策划等文旅体产业公司。此外,积极争取和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中国文化科技小镇”落户惠城区,打造文化科技产品高端制作与旅游融合的文旅综合体。
新闻推荐
日前,本局收到蓝冠甲、何红波等A单元22户业主及B单元23户业主对黄塘二路祥云阁A、B单元住宅楼加建电梯的申请及有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