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险而行书写媒体担当 记奋战在惠州抗疫一线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惠州日报 2020-11-05 08:07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码上更精彩

新闻发生,记者总在第一现场,尽管追寻真相的道路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他们仍在坚守,书写真相。他们是参与者、观察者、记录者、传播者,他们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坚守,他们用笔杆、镜头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感人的抗疫故事。

在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记者的世界,一起去了解他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是如何记录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又是如何呈现一个个真实感人的镜头。

魏怡兰(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区域新闻中心仲恺全媒体采编中心主任)

带领团队两月采编800余篇抗疫报道

大年初二,魏怡兰就回到岗位统筹仲恺高新区的战疫报道;作为资深媒体人,时刻关注疫情,将朋友圈变成“疫情直播页面”;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热心学子,捐款购买口罩送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合媒体资源帮助武汉疫区救助出生仅4天的婴儿……她展现了一个职业媒体人的担当与专业。

“因为职业的敏感,今年春节虽然我在江西老家,但一直关注着武汉发生的新闻。”魏怡兰说。大年初二,一直关注疫情的她,深知主流媒体在舆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任何犹豫,买了机票连夜赶回惠州。

大年初三,魏怡兰的战疫正式打响了。整整一天,她独自开车走访了仲恺高新区很多职能部门、村庄、社区。走乡村、进企业、访人物,她一“跑”就是整整两个多月。魏怡兰带领团队一共采编了800余篇抗疫报道,呈现了仲恺党员干部、群众、企业在最前线的战斗实况,极大鼓舞了抗疫一线的士气。其中,《惠州亿纬锂能EVE静音发电车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保障》《陈江街道“无人机”航空宣传方队入列 科学防疫宣传全面覆盖》等报道被各大网站转载。

武汉是疫情重灾区,也是魏怡兰的牵挂所在。“武汉刚封城时,谣言纷飞,作为一名党媒记者,我有义务传播客观真实的信息,所以大年初一我就已经在朋友圈转发了77条主流媒体有关武汉的报道。”魏怡兰说。

在仲恺战疫的那段日子里,魏怡兰随时关注武汉抗疫进展,尽可能帮助陷入困难的武汉人。大年初六,魏怡兰在朋友圈看到武汉一名“新爸爸”因家人陆续感染新冠肺炎,担忧刚出生4天的孩子没人照顾而发出求助信息,她当即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向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求证核实,最终帮助这名婴儿获得救助。“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笔下是乾坤,脚下有远方。”魏怡兰说,记者路上,初心不改。

李晨(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传递真实声音

“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传递真实的新闻信息,为民发声,为公平和正义鼓与呼,这是我一直坚守的新闻初心。”李晨说。

大年初二,李晨回到岗位。“在大部分人感到恐慌和无助的时候,更需要的是理性和坚强的声音。”李晨认为,媒体人只有去现场,才能挖掘最动人的事迹,捕捉最鲜活的画面,传递最真实的声音,也只有去现场才能回应群众关切。

李晨称,在疫情防控初期,记者出门采访面临很多困难。没有防护装备怎么办?她和同事找到之前采访自行车赛事留下来的护目镜,到垃圾站采访时留下来的几个普通口罩,还有报道台风天气时留下来的一次性雨衣。穿着这些简易的防护装备,李晨和搭档前往人流量大的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防疫点,还有被隔离的社区……在别人眼中的危险地方,他们用心记录下许多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讲述了许多人同舟共济的暖心故事。

李晨的女儿今年6岁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她成了全家唯一一个每天都要外出的“危险分子”。女儿每天都盼着她下班,听到开门的声音,总是第一时间冲到门口想要抱一抱。“早上女儿还在熟睡时我就出门了,一天没有见到妈妈的她当然想要我抱抱她,可每当这个时候,家人都会把她抱走,不准靠近我这个"危险"的妈妈。”李晨说。

除了完成日常采访报道任务,李晨和搭档还策划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将媒体人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拍成短视频,以平实的口吻讲述记者眼中那些英雄的、温暖的、勇敢的故事。据悉,李晨和搭档先后多次深入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等地,采写了《隔离不隔心 社区是“娘家”》《惠州最牛逆行者: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17年打三场“战疫”》《孩子,对不起!妈妈还不能回家》《当爱情遭遇战役 医护情侣推迟婚期》等具有深度的报道。

李海婵(羊城晚报惠州记者站记者)

抢抓新闻线索挖掘战疫感人故事

“疫情暴发后,我便做好了长期战斗准备。”作为跟踪卫生健康线的记者,李海婵那段时间几乎手机不离手,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每天与惠州市卫健局、医院时刻保持联系,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

紧盯海量信息,李海婵努力挖掘战疫感人故事。2月初,李海婵获得新闻线索,因广州市民程先生协助远在意大利的惠州留学生运送紧缺急需的防护服回国,惠州市卫健局给程先生发去了一封感谢信。“我与程先生和惠州留学生取得了联系,深入采访了一个多小时。”采访结束后,李海婵整个下午都守在电脑前敲打文字,挖掘故事的来龙去脉和感人点滴。报道出街后,吸引很多读者阅读、转发,大家频频留言为留学生疯狂“抢购”的赤子心、爱国情点赞。

与此同时,李海婵深入战疫前线,及时采编发布了近百篇抗疫新闻。李海婵说,在编排战疫特刊时,眼前的一幕幕深深触动着她。在市中心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小心谨慎地做好防护,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仔细地压着眼镜框,甚至压出深深的印痕;送别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时,一个小女孩拿着两个玩偶,含着眼泪跟爸爸说“这是我跟弟弟,陪着你,你一定要平安地回来”,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农民开着车在小区间穿梭,为市民免费送菜送水果……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市民,但在疫情肆虐时却爆发出极大的勇气,非常值得去书写。”李海婵说,2月25日,她参与的战疫特刊一经推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95后青年记者,能成为抗疫斗争中的一员,李海婵感到非常荣幸。她表示,将把参加抗疫一线报道的经历作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接下来,一定要加倍努力,不断增强"四力",发扬"用脚写新闻"的好传统,以手中的笔和镜头讲好故事。”

邸九龙(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不惧危险记录核酸采样全过程

“大年初二,我就返回岗位了。”邸九龙坦言,奔走在一线的抗疫采访,让他从那些勇敢坚毅的白衣天使身上获得了勇气和力量,这些勇气和力量将激励他继续用肩上的摄像机为大众呈现真实的新闻。

邸九龙称,在抗疫一线奔走采访过程中,一开始并不觉得害怕,但随着采访越来越深入,他开始有些担忧了。今年2月7日,正是惠州市进行核酸大筛查的初期,惠城区核酸采样队上门为有湖北暴露史的居家隔离人员、发热且50岁以上的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这既是对隔离对象的保护,也是对社会公众的负责。然而,由于筛查工作刚刚开始,部分群众对核酸检测缺乏认识,甚至看到穿着防护服上门的医护人员就会感到恐惧。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和担忧,邸九龙和搭档多方沟通联系,克服了防护装备不足等各种困难,跟随医务人员一起上门,记录了他们为居家隔离重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的全过程,讲述了核酸采样的目的和意义,为采集一线故事、传播一线声音,担负起媒体人的责任。

“采访的时候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我更害怕受访者误以为我们嫌弃他们,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我都是冲在最前面,紧贴着他们。”邸九龙表示,这样一来可以用特写镜头记录受访者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再者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媒体人的温暖。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除了完成日常采访任务外,邸九龙和同事还将媒体人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拍成短视频,讲述抗疫感人故事。由邸九龙和搭档制作的短视频《Hello,惠州!我是记者:越接近前线一分,就越接近真实一分》,被转载到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多个新闻平台,转发和点击量超过10万,引起了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邸九龙坦言,在深入一线采访过程中,他深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将不忘初心,拍摄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本组文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张荟婷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张荟婷 陈春惠

新闻推荐

“水务人”建议高标准推进水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管网建设疏通 水循环“毛细血管”

每当看到市民漫步在流经市区的河涌两岸,水面碧波荡漾,沿岸花木葱茏,我打心眼里高兴。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为惠州城市面貌的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