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笔扛“枪”赴战场 记奋战在惠州抗疫一线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视频对话
【开栏语】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全市上下齐心战疫,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迎来阶段性胜利。
在抗击疫情中,有一群人,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扛起肩上的“枪”,记录有温度的故事,记载着这场终将取得胜利的战疫、这段终将被历史铭记的时光。他们是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亦化身战士,做风中的逆行者、雨中的传话筒,尽最大可能靠近新闻现场,把最真实的新闻及时传递给大众。
11月8日是记者节,在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今起开设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栏目《铁肩抗疫勇担当·铁笔记录新时代》,推出抗疫优秀新闻工作者系列报道、全媒体基层采风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抗疫过程中,人们不会忘记白衣战士逆行直上的坚毅、社会各界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勇敢;当然,也不会忘记奔走在战疫一线,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精心策划、团结协作,用战疫“武器”——手中的笔、肩上的镜头以及高效传播平台,第一时间传递党的政策,第一时间准确传递专业信息,将那些激昂、感人的战疫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传递满满正能量的惠州抗疫新闻人。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惠州市新闻战线第一时间进入全员战时报道状态,并涌现了一批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的优秀抗疫新闻工作者。
王建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日报摄影记者)
去风险最高的隔离区拍白衣战士
“春节放假前,我们部门负责人及记者们就在一起探讨、研判疫情的发展,并根据研判做出了春节假期报道方案,安排记者值班,排出值班表。”王建桥称,1月27日,他接到部门派遣的采访任务——去距离患者最近、风险最高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采访医护人员。
王建桥回忆,当天上午10时,他与同事李松权一起提前到达市中心人民医院,穿戴好防护用品后进入感染科采访。
感染科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成了王建桥的拍摄主体,采访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才结束。当天,他一共拍摄了400多张图片、7个视频。“回去交稿,我在停车场进行自我消毒,用酒精喷洒全身,用消毒液洗手,用蘸了酒精的纱布对相机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等了10多分钟才敢上楼整理、挑选图片和视频,全部工作结束已是晚上6点多了,午饭和晚饭一起解决。”王建桥说,第二天,《惠州日报》整版文图报道《“白衣战士”全力以赴战疫情》,惠州头条APP推送专题到现在阅读量达10万+,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王建桥用镜头记录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的身影,让大家通过一张张照片看到医护人员持续奋战的勇气与担当,并告诉读者“有他们在,不必恐慌”。
“五次深入疫情一线采访,印象最深刻的要数2月21日进入隔离区、重症患者负压病房那次。”王建桥回忆,当天从医护人员的生活区、穿戴区,经过缓冲区、半污染区、药物消毒区、紫外线消毒区之后才进入隔离区。拍完郑如添医生从患者鼻孔提取病毒样本后,因为自己呼出的雾气打湿护目镜,从取景器里完全看不到要拍摄的内容画面,他只好凭借20多年的拍摄经验进行盲拍。“感觉头晕、喘不上气就停止拍摄,站一会儿休息一下再接着拍。”
持续4个多小时的拍摄,等到采访结束已是下午3点。“我低血糖发作,医护人员给我补充糖水后才得以缓解,等拿到消完毒的照相机已是下午5点多了,看到相机上显示拍摄了1300多张照片和视频,这才彻底安下心来。”
卓暎芸(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惠州电台记者)
用声音第一时间呈现抗疫现场
从2月10日惠州市首支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抵达武汉,到3月8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休舱,再到3月20日75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平安抵惠,这些抗疫关键节点上,卓暎芸无一缺席,总是第一时间通过声音呈现新闻现场。
2月9日,惠州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5名队员出发。第二天,他们抵达武汉。卓暎芸及时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采访医疗队,第一时间报道他们在武汉的工作和故事。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我深知声音的重要性。”卓暎芸说,在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前提下,她经常通过电话连线援鄂医护人员,一聊就是一小时。
谈到印象最深的采访,卓暎芸告诉记者,那是在电话连线一名援鄂医护人员时,对方提到在方舱医院里穿着多层防护服、8小时不吃不喝不拉、眼部因长时间佩戴护目镜而勒伤时,他的话语都是轻描淡写的;但当他提到自己没办法陪伴大宝过生日、无法照顾身怀二胎的妻子时,他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微微伴有哭腔。
“出于对声音的敏感,我在呈现这篇报道时,特地截取了前后不同语气的同期声,呈现出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卓暎芸用声音细节进行报道的方式贯穿了她的抗疫报道全过程。也正是这些声音细节让她的报道显得更有温度,更富感染力。
特殊时期,口罩“一罩难求”、价格提升等现象一出现,卓暎芸立马走访药店,联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报道监管部门的应对之策;疫情影响物流,惠州市的“菜篮子”是否供应充足?卓暎芸带着问题走访市区最大的农批市场——江北农贸批发市场,及时呈现惠州市“菜篮子”供应充足的报道。
助力科学规范抗疫是新闻媒体应尽的职责,卓暎芸采访疫情防控专家,及时向公众科普疫情防控措施,引导公众增强疫情防控意识。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卓暎芸采访重心随之转向复工复产复学……
“7年的记者生涯告诉我,一名合格的记者,就应该与新闻事件同步,与时代同行,新闻现场在哪,记者就应该在哪。”卓暎芸说。
廖钰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记者)
起早贪黑记录白衣战士战疫点滴
1月24日是除夕,正在值班的廖钰娴,接到博罗县人民政府发来的通知——全县范围内的旅游景点、景区、宗教活动场所一律暂停开放。
“第一时间发布报道后,我意识到,这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原本这天廖钰娴已计划好带家人到海南旅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一切。“计划"泡汤"了。遗憾是遗憾,但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必须让位于抗疫宣传报道……”一转身,廖钰娴便毅然奔向防疫宣传一线。
廖钰娴是负责跟踪卫生健康线的记者,让她印象深刻的是,1月24日和同行第一次走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采访感染一区医生和护士。她看见轮班护士一层一层地穿起防护服,每一处可能暴露的缝隙都用透明胶加固了。防护服包裹下的她们变得面目模糊,却依然能透过护目镜看到她们清澈而坚毅的眼神。
“正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他们书写历史的决心。”每一次惠州援鄂医疗队出征时,廖钰娴都会和同事一起赶往现场进行直播报道;当惠州医护人员在湖北开展抗疫行动时,在不打扰他们休息的前提下,廖钰娴每天与他们连线……廖钰娴通过手中的笔,起早贪黑不停记录惠州白衣战士的感人战疫故事。
廖钰娴还多次深入农村采访。“在一线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柑橘等水果滞销严重。”于是,廖钰娴与跟踪农业线的同事乌天宇,为博罗县湖镇镇的果农策划了以“助农暖医”为主题的直播带货活动。
“我们统筹了两家果场的滞销水果,通过在直播间开设定向购买链接,让市民认购水果送给一线医护人员。”廖钰娴说,直播开始后,他们还接到了爱心企业的大订单,认购了两万斤水果送给援鄂医护人员家属和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惠州医护人员。最终,果农的滞销水果卖完了,一线医护人员也收到了来自市民和企业的温暖问候。
黄珏筠(博罗县融媒体中心编发部主任)
发挥融媒体优势让抗疫宣传更接地气
“1月22日起,我们就在博罗县融媒体中心客户端"罗浮新闻"上开设了疫情防控专栏(后期改为“战疫”频道),第一时间开展抗疫宣传,筑牢舆论阵线。”黄珏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勇挑重担、科学统筹,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全平台、全方位、全天候有序推进,全媒体联动形成宣传合力,打好疫情防控宣传战。
在疫情来临之时,面对严峻形势,黄珏筠科学统筹团队,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让防疫宣传更接地气,让老百姓更懂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客家话方言短视频,还有广播类节目,让更多上了年纪的村民易于接受。我们还在全市各县区中首创本地医疗专家电视采访栏目,解读防疫知识,传播正能量,有效增强公众的战疫信心。”黄珏筠说。
黄珏筠和团队一起,将融媒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精心策划并制作了600多件原创视频、H5等作品,做到政声传递有力度、抗疫宣传有速度、亮点挖掘有深度。
在黄珏筠的精心运营下,疫情期间“罗浮新闻”客户端新增下载人数近3万人,网络平台刊发稿件6000多篇,全网总阅读量超1500万人次。他们制作的抖音短视频《博罗厉害了》上线后点击量高达217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从1月份开始,我们一直在做抗疫报道。通过20多个平台,包括中央、省、市对接平台,微信、微博、网站、抖音等自主平台进行宣传。从一开始大众对病毒一无所知,到走向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媒体人都知道,一路走来是比较辛苦的。”黄珏筠对此深有感触。
黄珏筠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媒体人勇担抗击疫情的使命,融媒工具应用也得到不断深化。
本组文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张荟婷 陈春惠
新闻推荐
睡前泡脚,是不少人钟爱的养生习惯,尤其天气转凉,泡脚暖身睡觉更舒服。但医生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泡脚,对于某些人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