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公路串起现代产业链 “丰”字交通南北轴线将连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节点

南方日报 2020-10-30 07:12

风景宜人的巽寮湾风景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夜幕降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色灯光渐次亮起,这是世界夜景卫星图上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地处珠江东岸的惠州,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大湾区中唯一全面接壤深圳、广州、东莞的城市,既是联通海西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区域枢纽,又是承接大湾区、辐射粤东北的门户,面积占大湾区面积1/5,几乎是广州、深圳、东莞三市面积之和。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惠州大手笔布局“丰”字交通主框架,打通要素流动的通道。其中,作为南北轴线的1号公路已率先启动建设,将从北部山区直达南部沿海。惠州正加速向着梦想乘风破浪。

●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

从“一条公路”看“一个梦想”

1号公路终结山海割裂

从空中俯瞰,惠州距离海西经济区南部城市汕头、梅州约200公里,距离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赣州、郴州约300公里,距离深圳市区80公里、广州市区150公里,惠州港距离香港中环码头47海里……

遗憾的是,区位优势并未转变为发展优势。“惠州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何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不少惠州人的困惑。相关专家认为,惠州从北部山区到南部沿海,发展格局呈现割裂状态,各组团联系不畅。

2019年,惠州经谋划和研究,于年底出台了《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希望借此打通惠州交通的“任督二脉”,加强与周边城市对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促进惠州的高质量发展。

“丰”字代表“丰满”。纵观其规划,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沿江交通轴线;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河源、梅州的中部交通轴线;第三“横”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粤东地区的东西交通轴线;一“竖”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轴线。

去年12月底,作为南北交通轴线的惠州1号公路动工建设。南北交通轴线,起于广惠高速规划汤泉互通,近期终于大亚湾石化大道(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远期延至稔平半岛。路线由北向南经北环大道、四环东路、马安镇、良井镇,向南衔接至霞涌黄金海岸,预留跨海通道,近期主线总里程约64公里。

这已不是单一的交通工程,更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梦想。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

大通道推动要素充分流动

今年初,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报告提出:立足惠州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需要,把路修向发达的地区,修向资本和人才的源头,通过修路把人、财、物都引进来,这就是致富路、发展路。

根据规划,按照近期(2020-2023年)、中期(2024-2026年)、远期(2027-2030年)三个阶段逐步实施,形成“三横一竖”“丰”字交通主框架,奠定城市百年发展大格局。近期优先启动南北交通轴线及东西交通轴线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建设,有序开展沿江交通轴线、中部交通轴线及国道G324北上的规划建设,中远期将逐步完善“丰”字交通主框架的路网体系,形成融入大湾区的大交通体系。

“以前,交通是一个辅助,服务于城市发展。现在惠州以交通为引领,扩展城市空间。”惠州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规划把产业串联起来,促进要素快速流通,带动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惠州市依托三环路、四环路,实施“两环八射”,使市中心区快速与高速公路对接,实现在中心区内,居民15分钟内快速进出城,解决惠城中心区上下高速难、交通拥堵问题。

连接“大动脉”和各地的“毛细血管”正在不断打通。惠州正在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一体化的城市骨干路网,依托干线通道支撑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导入与产业发展。

“丰”字交通将在惠州大地上穿针引线,串起一条条要素加速流动的通道。沿着1号公路一路往南,串联起博罗、惠城、大亚湾等组团,连接起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石化区、稔平半岛等平台。

在惠州南部,慧聪集团正打造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计划把总部从北京搬到大亚湾。“一个城市的欣欣向荣跟产业、交通是密不可分的。”大亚湾慧湾科技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可表示,以前公司高管每个月要飞深圳谈业务,现在搬到临深地区,交流更方便了。

从“极点带动”到“轴带支撑”

助力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

在交通先行的基础上,惠州高水平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骨干快速建设,将大亚湾石化区、白花新材料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罗浮山等众多标志性节点相连。届时,惠州“2+1”产业集群,将改变过去产业布局零散格局,并带动沿线产业带的发展。

今年5月,《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印发。在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字号”园区的同时,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各县区结合“2+1”产业,打造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

走马惠州,邻近深圳的大亚湾区,正在打造新兴产业园区,布局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在仲恺高新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里多个高端项目相继签约、动工或封顶;在北部的山区里,苏州工业园规划公司走进龙门县,助力谋划建设健康新城……

以交通为先导,各组团将拥有更为高效的融合对外通道。惠州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将沿线重要节点联系起来,促进经济要素向沿线集聚,形成了发展轴带,成为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有力支撑。

一条条公路、一座座跨江大桥形成交通轴带,推动人才、产业、资金等要素流动,惠州大地上澎湃活力迸发。

土地面积约占珠三角地区1/4的惠州,土地开发强度仅10%左右,而深圳、东莞已接近50%,面临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区位好、空间广的惠州,站在双重风口之上。随着大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惠州未来有望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区域版图上占据更重要地位。

观察眼

“丰”字交通开启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翻开全球城市发展史,总会发现一些轨迹惊人相似,那就是“交通改变命运”。

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前,名古屋还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城,跻身“东京1小时都市圈”后,它选择与注重建设金融中心、研发中心的东京进行错位发展,发力汽车制造、电子、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最终成功逆袭为日本第三大都市。

可见,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对于惠州而言,尽管拥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但是优势却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比如,惠州高速公路里程全省排第二,但市区上高速不方便、体验感很差;路网密度远低于国标的8公里/平方公里。

去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开创性地规划了“丰”字交通主框架。与传统不同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环状的结构交通,真正实现了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把惠州融入到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格局中。

在走访中,“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项目将打通交通的“任督二脉”,促进资源的高效便捷流动,释放惠州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

当前,惠州正在不断集聚经济规模、产业配套、创新氛围、营商环境、生态底蕴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随着“丰”字交通的建设,惠州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进一步对接融合,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国旅邀您赏秋景 纯玩双飞 华东五市六日游

“西湖十景”环绕湖边,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组成了杭州旅行的核心地带。本版图片由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摩登都会里却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