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出猛将 崇文育英才福田徐田村人传承勤学苦练精神书写美好生活
“都尉第”老宅。
“四德堂”老宅。
2013年,徐田村获评广东省古村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龙颈山上,勤劳的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跟随着他们的足迹,漫步徐田,不难发现,这座美丽的村落间,错落有致地排列了一批古建筑。
古村古韵,因时间而悠长,因故事而韵味十足。
为徐田人所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这些古建筑,更有他们的先祖徐兆麟——清朝时的武解元。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是,家乡孕育的有武将,也有秀才。在清朝,徐氏弟子曾有多人中举金榜题名。
时至今日,徐田人依旧传承着勤耕苦读、勤学苦练的精神,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徐田。
年年换新帖致敬先祖
提及先祖徐兆麟,徐田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中那座“都尉第”便是他的故居。
“都尉第”背靠龙颈山,前向马头山,周边尽是浓郁的树木林荫,显得格外幽静。该建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皇帝诰命而建。
整座院落工整严谨且美观耐看。前墙为花岗石墙基,表砖至顶,灰褐色瓦面均为密檩密椽密瓦,稳固牢靠。瓦分三层,上层为竖叠式小瓦,中层为防漏大瓦,下层为防尘托瓦。
虽历经百年沧桑,这座古建筑依旧保存完好。如今,仍有徐氏后人在此居住。
80多岁的老人徐丁发是徐兆麟后人,他长期居于古屋内,近些年才搬到附近与孩子们一起居住。尽管如此,他隔三差五就要到“都尉第”走走、瞧瞧,与族人唠嗑。
徐丁发告诉记者,古宅的正门上方原有一块石匾,上刻有“都尉第”字样。在“破四旧”时,该匾被毁。现在由族人用红纸每年书写“都尉第”字样张贴。该门张贴着一副对联,上联为“西园春色”,下联是“东海家声”。
而今,走进“都尉第”四合院,给人一种整洁、干净、幽静、舒适的感觉。徐丁发在此居住数十载,他把这座古院落打理得干净整洁。无论是天井还是厅堂走廊,院前院后,均一尘不染。为了保持这座院落的干净,几十年来,他一直未在这里饲养过家禽,更不准邻舍的禽畜踏进院门。现在,虽然他搬出了古宅,但是在此居住的人,仍保持着这一习惯。
这细微的举动,满满是徐氏后人对古宅的爱护,更是对先祖的敬意与爱戴。
徐田曾培育出武解元
讲到先祖,徐氏的后人们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每每讲到徐兆麟,徐丁发总是面露喜色,眉宇间满是自豪。
徐丁发说,徐家申公十二世,徐兆麟,自幼习文练武,勤奋好学。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徐兆麟参加科举乡试,名列榜首,为武解元。徐兆麟戎马一生,报效国家,鞠躬尽瘁,最终官至都要阃(清代指参将,正三品武官)。虽位列高官要职,他却从未居功自傲,为人谨慎厚道,恭循谦让犹如书生。
受徐兆麟的影响,徐氏后人都尚武学,以武学精忠报国,徐兆麟后还出过武举人。据记载,徐田村始建于清朝康熙末年,至今约有300年历史。徐田村的徐氏家族在当时是东江流域闻名的富有家族。在300年的历史中,当地出了17名武官。其中,徐秋荣被封为“武略骑尉”,徐碧光任清朝“按都司照磨”,徐胜光任清朝“千总”。
徐丁发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大炼钢铁时代,徐氏后人还忍痛割爱,捐出了大砍刀、关公刀等兵器,支持大炼钢行动。该村曾经有醒狮队,徐丁发介绍:“醒狮队都得练习武术,既练得舞狮的基础,也是强身健体之用。”后来忙于生产与生计,渐渐地,醒狮队无暇顾及,时至今日,村中的醒狮队已解散了。
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广权看来,徐田人的尚武更多的是体现在精忠报国,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气神上。他说,徐田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徐田人主动把粮食借给部队,徐田人还组成担架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徐田人热情地支持着解放事业。
更有热血的徐田村人参军报国。徐丁发的姐姐徐元红便是其中之一。她是东纵老战士,而今已90多岁。她追随部队活跃在华南敌后抗日战场,而后随部队北撤,又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建功立业,可谓戎马一生,演绎着“红娘子”的国之担当。
徐广权说,在和平年代,村中的青年每年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应征号召,纷纷报名参军。
作为革命老区,徐田人时刻铭记历史,不仅在家庭教育中传诵先祖故事,更向后人宣扬爱国报国的情怀,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文武英才书香传世
“徐田人尚武,但不是一介武夫。”徐丁发说,这一点在先祖徐兆麟身上显露无遗。
这些亦能在徐兆麟的故居中找到一二。在徐丁发的指引下,记者走过“都尉第”的天井右侧廊庑,发现前方是一条幽暗的小长廊,廊末端有一间小屋。徐丁发说,这就是徐兆麟当年的“敦诗说礼”之所(书房),是他阅书与说教的地方。据了解,这里原有楹联一幅,上联为“栽花种竹生明妙”,下联是“唯善读书是安乐”,横批是“敦诗说礼”。这幅楹联为石刻,在“文革”期间被铲平了。
在族人的传诵中,徐兆麟为官居住京师时,与名流宴饮,文书交往中却不像习武之人。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这里有一座三星书室。尽管这座书院如今只剩残墙,墙内长满了杂草,但并不能淹没它的光辉。
书院的旧址仍可依稀看到书院的大概规模。而今,徐氏族人珍藏着三星书室的浮雕石匾,以待书院重建。
据村中老人介绍,三星书室原为两进学堂,乃徐氏族人弟子读书之所。1944年,东江纵队《前进报》社曾在三星书室设址。新中国成立后,三星书室成为为徐田小学校址。“文革”时期,三星书室被拆除,整座建筑只留下书室大门正墙。族人说,三星书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200多年来,三星书室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文武英才。在清朝,徐田村徐氏弟子曾有6人中举金榜题名,包括武解元徐兆麟。
如今,徐田人依旧保持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在该村,每年都会举行奖学活动,每年对新考上大学的本科生,每人奖励1000元。2015年,该村还成立了专项储备基金,帮扶困难学生、优秀学生,其中考上本科的困难学生奖励5000元,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每年教师节,村里都会对村里的小学教师进行慰问。
目前,徐田村设有一到四年级教学点,有学生120人。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在镇、村支持下,校园内正在建设教学楼。而对于教师反映的校园保安亭问题,村里也正在协调解决,有望今年建成。
“三星书室是徐田的文脉之魂,村民都希望争取在旧址重建。”徐广权说,村里正在谋划此事,以让徐田后人传承崇文精神,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传承书香,从娃娃抓起。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里让村中老人、贤人为孩子们讲先祖读书成才建功立业的故事,以身边的例子和先祖的荣光,激励大家发奋读书,出人头地。
人物故事
徐兆麟
戎马一生 不居功自傲
徐兆麟,清朝人,徐家申公十二世,自幼习文练武,勤奋好学。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徐兆麟参加科举乡试,名列榜首,为武解元,并任把总(清代地方武职,统领百人左右)。咸丰初年,四方暴乱,世局动荡不已,徐兆麟奉命率军出征,屡立战功,赏戴蓝翎(六品以下官员),镇守地方。
而后,他又辗转各战场,可谓戎马一生,官至都要阃(清代指参将,正三品武官)。然而他从未居功自傲,为人谨慎厚道,恭循谦让犹如书生。少年时在家侍奉父母长辈皆有礼貌;为官居住京师时,与名流宴饮,文书交往中却不像习武之人。回故乡省亲时,到达乡里,即下马步行,遇长辈必谦逊揖让;遇乡里人必问疾苦,深得乡人赞誉。
古村掠影
徐田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
徐田村(俗称徐福田)地处福田圩西北约两公里处,由下坝、上坝、苏田、油下、上排、下排、老屋、兰门8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约1700人,除兰门村民小组村有少数别姓外,均为徐姓人家。
徐田村自西而东散落着“三星书室”“四德堂”“五经魁”及徐兆麟故居“都尉第”四合院等一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2013年,徐田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徐田古村逐步进入更多人视野。
都尉第
皇帝诰命而建
徐兆麟的故居“都尉第”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为皇帝诰命而建。
四合院为两进建筑,面积330多平方米,内有12间房,天井一口,井底全由花岗石条铺成。天井两边为左右廊庑,廊墙上各有彩陶花窗一个。后殿前两侧各立圆柱一根,与两侧墙接榫,上有梁雕,图案为狮兽,其雕艺精细、棱角分明,圆滑得当,颜色稍褪。正墙上端保留壁画两幅,分别为“仙人对弈图”“姜公钓鱼图”。后殿两侧墙上也有壁画,分别是鸳鸯图、水鸡图等,但图案已不太清晰。
由于该建筑质量上乘,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未曾有过较大的维修。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徐田村,都尉第后墙被炸去一角,族人遂将被毁处修缮复原,现后墙上仍可见当年留下的累累弹痕。
五经魁与四德堂
重礼教的见证
“都尉第”旁边有一座客家围屋风格的古建筑,名为“五经魁”,分三进而建,内有九厅十八井,房屋30多间,后冀两边各有碉楼一座,高约3丈有余,墙厚约两尺,雕墙上布满炮垒、枪眼。
五经魁正门上方有石匾一块,上书“五经魁”字样,门两侧挂对联一副,上联是“三星在户”,下联为“五经名家”。三星指徐田徐氏兄弟3人,分别是徐英治(长子,称福记公)、徐英扬(次子,称禄记公)、徐英佐(三子,称寿记公);“五经”指古代诗、书、礼、易、春秋5种经书,此联意为徐氏兄弟在世时以“五经”“四书”为人生座右铭,为人谦和厚道,重情义,声名扬。《博罗县志》记载,徐英治(徐兆麟祖父),字健亭,博罗福田人,一生性格乐善好施,凡是赈灾救济,温恤邻里等事,无不乐意为之,乡人称之为善人。五经魁为徐英治所建,建于道光年间。
五经魁左右两侧各有小门楼一座。左侧门楼大门至今保留石刻浮雕对联一副,左联是“文明日进”,右联为“林茂春长”,横批是“文林第”。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房舍已出现坍塌现象。
离开五经魁往西走约30米处,便是“四德堂”。四德堂建于道光末期,为徐英扬所建。该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三进结构。内有天井四口(两大两小),房子25间。正殿斗梁上高悬木质牌匾一块,上书“四德堂”(浮雕)字样。正殿前翼分别立有四方石柱和圆木柱各1根,柱与柱之间接榫,柱座为麻石,呈“豆”字型。上下天井两边廊庑瓦顶呈拱圆形。
徐氏宗祠
立有6座桅杆夹座
徐氏宗祠从西朝东,两侧有南北两门楼。建于乾隆初期,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建筑模式与博罗县内大多宗祠大致相同,宗祠分三进而建。内有天井、廊庑。正殿有斗梁斗架,前后天井均有檐雕,前后天井瓦口均有檐雕,四面墙上的壁画大都模糊不清。因年久失修,部分瓦面已坍塌,外露的檀、椽已腐朽。
徐氏宗祠的门前是一块院地,立着6座桅杆夹座。这些桅杆均为清代徐氏弟子中举而立,当中一座是为徐兆麟而立的,另一座夹座刻着“徐庚道光庚子年立”字样。另几座为谁而立?因无任何文字记载,无从考证。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通讯员邱耀光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新闻推荐
经博罗县建设用地领导小组2020年第9次工作会议讨论决定,拟将位于罗阳街道办田牌村车田股份经济合作社老车田(土名)地段,面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