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味道氤氲着文气《惠州味道》图文并茂记载惠州古城100多种菜式

惠州日报 2020-10-14 10:06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圣人英雄和平头百姓,谁也摆脱不了吃喝拉撒睡。不过,饮食,不仅能满足人们口腹之欲,还承载着文化基因和城市品格。

前些年,当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现的美食场景令食客神魂颠倒时,由《东江时报》采访团队主笔的《山水酿惠州》一书让“舌尖上的惠州”声名远播。《山水酿惠州》描述的是惠州全域美食,对一名叫高燕来的厨师如何制作酿春、阿嫲叫、盐焗鸡等地道美食有相关描述,让读者印象深刻。近期,已经从一线厨师蜕变为惠州美食传播者的高燕来,出版了著作《惠州味道》,将视角聚焦在以桥西、桥东等惠州古城区域的惠州美食,秉承传统、继往开来,试图开启一个全新的味蕾。

堪称惠州版《随园食单》

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岭东雄郡”惠州,让高燕来自小品尝到无数可口的饭菜,同时也上演“老天爷赏饭吃”的平凡剧目:他从惠州东江边小店起家,一碗高记阉鸡粥征服无数食客;他在城里开惠州风味楼,在乡间开农家乐,东江名菜和惠州小吃让顾客盈门;他走进高校、登陆央视推广东江饮食文化,获得“惠州食神”美誉,坊间甚至称其为惠州饮食界的“鬼才”。

如今,年逾六旬高燕来还手不离勺,一边继续烹饪和研究惠州美食,一边抽空宣扬惠州美食文化。在他看来,这是人生快意之事。

宋人林洪在著录《山家清供》一百多种菜肴时,绝大多数亲自烹饪和品尝过,笔下文字声香味俱全。《惠州味道》一书中的菜肴,高燕来也是全部烹饪和品尝过,为惠州饮食文化留存了一份珍贵资料。所谓食色性也,食字当先,与色一起,成为人性。在食前加一个美字,便是美食。美食是人类生存的进一步要求,不同风味、不同特色的大菜小吃,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人们的口福。惠州味道,便是一道道美食,满足无数人的口福。高燕来在《惠州味道》中,结合个人多年的味觉记忆和烹饪心得,记载及推介流传于东江之畔、惠州古城区域的100多种菜式,文字朴实犹如老友相见娓娓道来,图片则尽善尽美突显美食烟火,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享共品。

袁枚《随园食单》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在书中,关于惠州味道与广府菜系、东江菜系、客家菜系的关系,高燕来有独到见解,厘清了文化层面的惠州味道。书中大量文化掌故,又显示作者不仅懂食,还沾染了文气。这再次说明,但凡能文者,大多是会食,而会食者,文气亦不差。

美食家的还愿之书

这个惠州首本高水准食谱,也是一本美食指南。全书以四季为时间轴,分四大章节,结合养生常识,在讲述惠州美食典故后,罗列四季食谱,条理清晰,兼具阅读情趣和烹饪指南之用,与清代朱彝尊《食宪鸿秘》和袁枚《随园食单》的内容体例,有神似的地方,让人称奇。

在四季流转中,作者传承、演绎、创新惠州味道,沧海遗珠如网油烧肝花、技艺高超如酿春、匠心独运如酿鲮鱼,不一而足。该书附录的传统东江大菜菜谱,更显惠州味道的包容与深厚,犹如惠州这座城市。这也显示作者热爱惠州味道,喜欢钻研惠州菜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以主人翁的自觉推介惠州美食文化。高燕来在书中说,“来惠州找美食,品尝惠州味道,记得找我高记。”

地处珠三角东部的惠州早在宋代已经闻名遐迩,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每年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惠州也是广东省重点侨乡,千年以来,惠州人移居海外者不乏其人,明清“惠州十属”的称呼在海外社团至今依然沿用,海外惠州乡亲有300多万人。惠州味道,其实是东江平凡人家的味觉密码,也是海内外惠州人的胃部暖流。《惠州味道》试图开启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时代味蕾,暗藏着文化的坚韧力量。

从字里行间,读者还可以看出,这是一本作者的还愿之书,献给故乡惠州的饮食经。“人生只为一口,原味为王。”美食与人生的关系,其实是微妙却又相通。大半生弹指一挥,在饮食江湖打滚多年的高燕来,期许自己仍是少年,甚至心态回归童年,回到奶奶叫孙子吃阿嫲叫的场景,这何尝不是每一个为生计奔忙的都市人的心灵故乡图景?

(侯县军)

新闻推荐

惠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为构筑“2+1”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基础 高能级园区承载好项目支撑大产业

制图石益行黄丽婷作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仲恺高新区内,TCL科技、亿纬锂能、德赛西威、中京电子、华阳集团等上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