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财政局落实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攻坚改革硬骨头 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职能转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点菜、下面买单”“硬件跟不上,人才当跳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建立起与社会治理功能相匹配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
去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财政局攻坚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硬骨头,主动适应,了解情况,检视问题,分析症结,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聚焦末梢管理,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乡镇(街道)职能转变。
深调研 推动基层政府职能向社会治理转型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乡镇(街道)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其管理体制可以直观反映基层政府的职能。”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国斌称,一直以来,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财政工作的难点问题。2019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财政局组织调研组开展了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
通过座谈、实地考察、发放征求意见表、书面调研等多种方式,市财政局发现,惠州市乡镇(街道)普遍采取经济建设型财政管理体制。这种单一考核机制导致社会治理职能弱化,乡镇(街道)容易产生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治理的现象;另一方面,乡镇(街道)增收渠道较窄,缺乏资金自主支配权,导致无力做到“先谋事后排钱”,只好“资金等待项目”,又因缺乏资源整合授权,无法整合利用闲置资源,造成浪费。
基层政府反映较多的还有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的问题,乡镇(街道)事权远远大于财权,编外人员过多,末端支出压力较大,而且由于财政监督缺位,信息化建设滞后,财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在充分掌握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查找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后,市财政局总结形成调研成果,并从政府职能转型、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改革、政府部门职责等角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着眼解决财政实际问题,推动基层财政事业发展。
成果转化
实施10项主要改革措施
调研结束后,按照市委的要求,市财政局大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乡镇(街道)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行动,促成市里出台了《关于深化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成为惠州乡镇(街道)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指导意见》是惠州市首次针对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的政策文件,也是惠州市财政管理体制向长效化、制度化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既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又着眼未来、登高望远。”何国斌称,在改革中,惠州统筹谋划了乡镇(街道)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并进一步细化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目标和举措,让惠州市各级政府部门在今后激发乡镇(街道)经济活力以及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方面的工作中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目前,惠州实施了差别化财政管理体制、明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项目库管理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清理规范乡镇(街道)编外人员等10项主要改革措施。
以差别化财政管理体制为例,当前,各县(区)根据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对发达乡镇(街道),实施核定基数、超收分享的激励政策;对欠发达乡镇(街道),提高财政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均衡性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为政府职能转型提供财政保障。
典型案例
“数字财政”建设加速
“此前,乡镇(街道)财政监管存在缺位的现象。”何国斌称,调研发现,受人员素质或机制设计不合理影响,有些乡镇(街道)的预决算不经乡镇人大审议、资金审批流程不规范,这种监督缺位难以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与此同时,乡镇(街道)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跨部门业务联动和数据共享推进缓慢,难免出现惠民补贴存在老百姓有多个账号情况,“一卡通”建设需要上级部门统筹推进,仅靠乡镇(街道)难以实施。
在推动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是市财政局提出的重要措施,一方面,不断完善预算编制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等财政信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实行“宜统尽统、一户一卡、集中直发”,建立“一卡通”惠民补贴发放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实行“宜统尽统、一户一卡、集中直发”,逐步解决多头发放等问题,实现最大限度便民利民,提高惠州市乡镇(街道)财政信息化建设和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惠市组
新闻推荐
赣深铁路惠州北站 建设全速推进 建成后惠州到深圳只需18分钟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徐兴东通讯员曾建山李勇)连通深圳和赣州的赣深铁路建设取得新进展。记者从施工单位获悉,目前赣深铁路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