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小康路 两个文明硕果香 从“三尾之地”到富裕强村,再到新时代生态文明村,潢涌走出特色乡村发展路

东莞日报 2020-10-09 10:41

■如今的潢涌村,水清天蓝、绿树成荫,村民生活得舒心、怡心、赏心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潢涌村俯瞰图,美得如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岭南水乡画中堂供图

“我可以自信地说,潢涌村现在已经实现全面小康!”潢涌村党工委书记黎锡康自豪地说。身为党的十九大代表,黎锡康的话充满了真诚和底气。通过一组数据,我们能解读潢涌村的小康发展路径——

2019年,总面积9.5平方公里的潢涌村,集体总资产达到69.31亿元,可支配收入6.63亿元,集体公益福利费总支出1.77亿元。村民每年股份分红人均1.4万元,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年近3万元的福利保障。村内文化、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兴学重教之风盛行。全村户籍人口1.1万多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村民已达248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后3人。村民可以100%实现村内就业。

千年古村水道环绕、绿树成荫,民风淳厚、文脉悠长,古祠家庙与村居洋房循序而立,公园广场与农田鱼塘错落有致,村民生活富足喜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岭南水乡画卷跃然纸上。

关键词1产业发展

从“三尾之地”闯出来的“一枝独秀”

很难想象,今天令人瞩目的“明星村”,昔日却是备受冷落的“三尾之地”。改革开放前,潢涌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被群众戏称为“路尾”“水尾”“电尾”之地。改革开放初期,当邻村邻镇的“三来一补”招商事业红红火火时,潢涌却无人问津。

招商不成怎么办?只能自己干!于是,潢涌人凭借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起了红砖厂,办起了水泥厂,最后瞄准了造纸业。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实现了年产量的大幅提升、集体工业产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超过80亿元。到2004年,因造纸业而兴旺的潢涌,村一级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74亿元,在东莞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上排名第一,潢涌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

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在村办企业东莞金洲纸业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外,一幅电子显示屏正滚动播放着工厂的环保实时信息,烟尘、二氧化硫等排放物数据一览无余。对于以造纸作为支柱产业的潢涌村而言,这块显示屏,是集体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向绿色发展的缩影。而这条路,潢涌已经走过了15年。

2005年7月,黎锡康成为了新一任的潢涌村书记。顶着“亿元村”光环上任的新书记,心里装得更多的,却是对潢涌造纸业未来发展的担忧。多年的粗放式发展造成了效能不高、产品低端、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不进行产业升级,潢涌的造纸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集体收入减少,集体福利就难以提高,村民的幸福也必然是空中楼阁。”黎锡康下定决心,要带领全村忍住阵痛,从产业转型升级中谋求突围。

为了对标世界最先进水平,潢涌村委班子组织人员到国内外调研,聘请专家反复进行科学论证,并把村里的高学历青年派到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专业脱产培训。就这样,拆旧厂,建新厂,引进新设备,应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潢涌走上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道路。

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潢涌村加快了步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造纸产业绿色发展。每年投入约1个亿的工业技改投资,对造纸产业升级改造,累计投入约20亿元,创下各类发明专利87个。造纸90%原材料都是再生纸,实现废纸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按照年产300万吨的规模计算,每年可使22.5万公顷森林免遭砍伐,助力建设生态中国。同时,持续推进银洲、金洲、建晖三大造纸企业实现经营理念、生产能力、管理制度、科技人才和品牌管理“五个升级”,“金洲”“银洲”“建晖”三大品牌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使企业资产进一步实现了保值增值,进一步巩固了潢涌造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但在“一枝独秀”的背后,沉稳果敢的潢涌人已经察觉到“一业独大”的隐患。潢涌人以“协调发展”为制胜要诀,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作出了村级经济从“一枝独秀”到“四轮驱动”的战略选择,迈出第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继续优化提升“工业型”经济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专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明确要同时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实现“四轮驱动”。

结合东莞市委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价值追求,潢涌于2017年投入约5亿元,购置了东莞市中心区国贸中心部分楼层写字楼,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预期年租金收益约2500万元。着力盘活现有厂房资源,实施“工改工”和“三旧”改造,重新规划建设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规模化、高端化、功能化集体物业,大幅提升集体物业容积率和总面积,进一步优化了集体土地空间布局,提升了土地承载力和利用率,实现从“筑巢引鸟”到“强笼壮鸟”的转变。

为进一步盘活富余资金、优化资产结构、促进保值增值、增加村民收入,潢涌村利用村集体经济经营纯收入的盈余,科学购买稳健型成长性高的理财产品,实现从“资产积累”到“资本运营”的转变。截至2020年6月份,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1.58亿元,预期年收益可达到8113万元。

2016年,潢涌村委托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制发展战略规划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社会效益。目前,潢涌已经制定了古村落保护规划,计划投入8000万元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修缮,乡村总体发展战略与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正在分步推进。

关键词2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共识催生内在动力

回望潢涌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历届党组织始终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发挥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着潢涌人民团结拼搏、奋力进取、走向辉煌。

从1974年起带领潢涌人胼手胝足干出一系列大事、开创了潢涌独特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党支部书记黎树根,到2005年“接班”的推动潢涌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黎锡康,潢涌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有公心、有威信、有能力的党支部书记的带领,党的旗帜也始终在潢涌土地高高飘扬,党建引领功能越来越强。

在党建引领下,潢涌村强调突出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持续完善日常党务管理工作,落实“书记抓党建”项目,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纪律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党工委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理事长“一肩挑”,党工委委员与7名村委会委员均100%交叉任职。大型村办企业的总经理由两位委员兼任,中层骨干也多为党员,以至于一些外来参观者笑称,潢涌的村办企业让人感觉是国有企业。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黎锡康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与强化,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素质。”为此,该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落实“领头雁”工程,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坚持实践一线培养选拔人才,并以压担子交任务、交流轮岗方式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注重发展好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如今的潢涌村,不论是在党工委、村委还是村办企业、志愿服务队伍中,党员爱亮身份、敢作表率、勇当先锋蔚然成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践行到了每一个工作岗位中。

在“团结、勤政、廉洁”的班子意识中,潢涌村党工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加强统筹整合各类平台资源,投入50万元升级占地约3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增强惠民服务功能,为党员、群众、企业提供教育、医疗、社保、计生、就业、政策咨询、民情诉求等全方位、一站式窗口服务。

为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潢涌村党工委进一步明确实施“适度分红”措施,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将村民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致富的基础上,将股民分红建立在满足企业持续优化升级、产业多元化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础上。既鼓励村民积极就业,又将村集体资产更多用于扩大再生产、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关键词3文化传承

千年古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新机

潢涌历史悠久,立村于北宋。南宋时期,黎氏始祖黎宿迁此,以“德本”“孝义”为家训,开族立业、代代相传。在千年的岁月里,潢涌先民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看古祠遗韵、观龙舟竞渡、听粤曲妙音,文脉悠长的潢涌和民风淳厚的潢涌人在岭南大地展现出绰约的万种风情。

观察其周边的村、社区,客观地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潢涌是有较大差距的。这就说明,潢涌的发展,除了相关的政策优势和相同的区位优势,独特的人文精神,是其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潢涌村的村史陈列馆中,装裱着两张“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状,一张是1985年由东莞县委、县政府颁发的,一张是1987年由惠阳地委、惠阳地区行政公署颁发的。从1995年荣获“东莞市文明村”开始,潢涌将文明创建纳入了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拨款400万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经费,通过建立健全文明创建的体制机制、完善设施场所、创新活动方式,走出了一条全民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道路,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潢涌村持续了20多年的“文明户”创评活动,正式升级为“文明积分进万家”全民行动。将爱护环境、热心公益、移风易俗等社会新风尚、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纳入文明户创评标准中,采用积分制评选“文明户”“文明户标兵”“最美家庭”等影响大、效果好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还建立实施一个面向全村群众,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志愿服务行为积分奖励机制”,引导生活在潢涌村的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行动,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真正使文明创建标准实现“家庭—企业—个人”全覆盖。

多年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潢涌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才使得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的强大力量和集体至上的奉献精神,使得广大村民日益提升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始终伴随、推动着潢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引领,则通过宣传群众、武装群众、教育群众,为乡风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4共享成果

发展最重要的是让村民得到实惠

2009年,潢涌村第一期500套保障性农民公寓落成,并以成本价出售给村民居住,推动村民“上楼”,逐步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此后,又以建设美丽村居以及打造精品示范村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村容村貌优化提升,完善了村组小公园、村级绿道、村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了文化广场、江滨公园、湿地公园。投入630多万元在村辖区内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实现全域治安高清视频联网监控,不断提升农村宜居环境城镇化水平。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潢涌则将“七个有”转变为向村民承诺的“七个保证”,建立起保障、保险、帮扶一体化的高度保障体系,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和“困难家庭子女助学金”等,重点照顾好“单亲家庭、重疾家庭、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四类弱势群体,努力让村民公平普惠享有发展成果。

目前,村内建有1间社区医院、1家小学、1家幼儿园、1家台商子弟学校、1个大型体育馆、69个篮球场、3个标准游泳池,还有现代化的影剧院、图书馆;村里每年还投入约400万元,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篮球、龙舟、曲艺、太极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如今的潢涌村,水清天蓝、绿树成荫,村民生活得舒心、怡心、赏心。

除此之外,潢涌还通过开展就业教育培训、加强岗位拓展推介、人才定点培养使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等多种举措,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村民100%实现就业。通过促进村民就业创业,不但培养了村民勤劳致富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各项制度约束,增强了村民的纪律意识、法律意识,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养,为实现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文明的根基。

延伸阅读

解读潢涌小康之路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潢涌村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以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带来了诸多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潢涌村是东莞一个独特的案例,它是在难以通过“筑巢引凤”模式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资源依赖、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走向创新优势的典型,吃苦更多、风险更大。潢涌村的小康之路,是党支部(工委)发挥中流砥柱、引路领航的作用带领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开辟出来的。实事上,潢涌村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党的基层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够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带领广大群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做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潢涌村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又创造出文化、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促进物质文明更高质量发展,这充分印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同时启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树立乡村新风尚,同时又要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努力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潢涌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好的基础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七个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这就启示我们,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入学习新思想、新理论,以民为本、理论联系实践,用发展成果激发、调动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成为人人自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推荐

220千伏维布变电工程投产?惠州供电局有效破解惠阳用电荒,新圩2700家企业用电升级

220千伏维布变电站外景。9月17日16时27分,220千伏维布变电站第2.3号主变压器第五次充电正常,随着主变传来阵阵低沉的嗡鸣,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