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优化公安交通管理勤务运行模式,确保警民沟通渠道双畅通 “路长”走街串户 管理者变服务者

南方日报 2020-09-24 06:46

仲恺高新区的民警与商场保安沟通如何让电动车有序停放的问题。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仲恺高新区内的“路长”公示栏。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扫码看更多惠州公安新闻

尽管在刚开始担任“路长”时感到不适应,但如今惠州仲恺交警大队女子中队副中队长纪武昊已慢慢习惯了自己这个新身份。

时间回到8月10日,惠州市公安局在全市交警部门正式推行交通管理“路长制”勤务工作模式(下称“路长制”),以优化公安交通管理勤务运行模式,争创与“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相适应的交通管理工作格局。

一个多月过去了,变化正在显现。“路长”们走街串户,建起微信工作群,听取群众的声音和诉求,他们也开始从原来的“管理者”和“执法者”向“宣传员”和“服务者”转变,确保辖区道路警民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

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

通讯员钟桢

微信群成警民沟通新渠道

刚刚成为“路长”时,纪武昊便感受到肩上的压力。他所管辖的路段工厂商铺林立,流动人口多,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单纯靠整治纠违并不现实。

导致车辆乱停乱放的原因可能是车主文明交通意识薄弱,也有可能是停车格的划分不合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地走访,听听群众的声音。随后,纪武昊开始带领自己的“路长”团队对辖区内的交通设施进行排查。同时,走街串户,对每一家商铺和企业进行走访。很快,他的微信里多了一个近300人的“路长”工作群。里面不仅有管辖路段内的企业代表、商铺业主及社区物业负责人,其中也有不少周边群众。

微信群建立不久,纪武昊和同事便收到和畅五路一名商户业主的求助。该业主反映,其商铺前的路面因受雨污分流施工影响,周边群众出行很不方便。纪武昊在了解情况后,迅速联系相关部门处理,并及时在群里回复。此后,工作群开始活跃起来,除了就交通乱象整治提出意见,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了问题,也会拍下照片或视频发到群里,成为交通管理的义务监督员。通过收集意见,“路长”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停车位,并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乱停乱放现象也逐渐减少。

日前,辖区内一名物业负责人还特地给纪武昊发来信息,在肯定交警部门工作之余,建议对于群里出现的非警务问题,可以及时转交社区或村小组负责人进行解决,从而节省警力。“从以往单纯的反映问题到向我们提出好的建议,可以看出大家对交警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可,这也为我们做好路长工作提振了士气。”纪武昊说。

“"路长制"其实跟当前开展的"一村(居)一警"工作一脉相承,本质是让广大交通民警、协管员以责任为牵引,扎根路面、服务群众。一开始,大家难免有点不适应,但从这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成效开始呈现。”据仲恺交警大队大队长郑东洲介绍,“路长制”实施后,警民之间有了更畅通的沟通渠道,群众从有事打110报警或打电话反映转变为有事找“路长”,警情量和投诉量逐步下降。以往,仲恺区每日交通警情基本在150宗左右,如今已经下降近三成。而实行“路长制”以来,仲恺交警通过释放和增设等方式解决停车位近300个,排查交通隐患一百多处,在微信群内解决一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

撬动各界力量改善交通秩序

交通管理涉及人、车、路、企等方方面面,仅仅靠交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推进“路长制”,一项关键内容就是如何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交通秩序管理和宣传工作。

“在实施"路长制"后,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交通宣传的一个重要主体,把文明安全知识传递到基层。”仲恺交警大队女子中队中队长雷湘告诉记者,以往由执勤交警对外来务工人员直接进行教育,往往效果不佳,如果是涉及执法,还会让当事人有一种抗拒心理,事倍功半。实施“路长制”后,“路长”经常会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大家就共同推进交通宣传教育也达成共识。如今,企业内部处处可见宣传单张和视频,由企业管理人员提出的文明出行建议,员工们也更乐于接受。

除了企业,“路长制”也得到街道办(镇办)等基层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近期,为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陈江街道办成立了15个包干小组,从城管、环卫等部门抽调人员对辖区57条主次干道进行整治。“工作期间,对于一些关系到市容市貌的问题还好处理,但遇到涉及交通管理的事就比较棘手,"路长制"的实施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据陈江街道文明办主任练子洪介绍,此前包干组对群众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纠正时,对一些法律法规解释不清,也缺少权威性,效果并不好。现在各路段的“路长”明确到人,可以直接加入到包干组,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能一同参与。“路长”在日常工作中接收到的非警务工作诉求,也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大家既职责分明,又能形成合力。

惠城区,也有着相似的一幕。“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多次分头主动走访协调辖区街道办(镇办),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初步探索建立了由街道办(镇办)牵头,交警、治安、城管、交通等多部门协同共管机制。”据惠州市公安交警支队江南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常工作中,街道办(镇办)会积极协调安排志愿者团队协助交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协调治安、城管、交通等部门与交警共同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此外,个别街道办(镇办)还主动出资完善了部分路段的标志标线、电动自行车停放区等设施,推进了“路长制”勤务的落实和提升了“路长制”勤务的成效。

全力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

近日,惠州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带队就“路长制”工作开展进行调研,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依托“路长制”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

根据要求,各级交警部门要形成常态化、系统性的研判分析机制,根据不同路段的客观实际,以“路长制”为抓手,制定“一路一方案”,着力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工作包括改善市区二环内交通管理“微循环”,释放道路空间,提升疏堵保畅效能以及科学规划公共停车位,破解“停车难”问题。此外,加大交通“智慧新指挥”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于交通流量分析的智能灯控系统,确保红绿灯设置合理、配时精准。

“路长制”推进期间,各级交警部门还将强化与其他部门联动效能,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边界,推动交通管理责任落实,确保各类问题“零时差”解决,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目标。继续撬动各方力量,强化与道路周边街道办、企业、社区、农村的联动配合,着力打造一支抓得住的志愿者队伍,共同推动街道铺面“门前三包”、农村“两员两站”以及警企共建、安全宣传等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聚焦“净路行动”“五率”,扎实抓好“三治”“五清”工作,强化摩电违规问题整治,发挥市区24个固定宣教点及各流动劝导宣教点作用,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切实打好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

■观察眼

“路长”改变沟通方式

严管与群众满意双赢

一直以来,交警都是一个并不“讨喜”的警种,普通市民对他们的印象,往往是“违章”“罚款”“堵车”,满意一词很难跟这个职业挂上勾。而惠州公安实施的“路长制”,正尝试以近距离的沟通方式改变这种现状。

一方面,民警辅警通过入户走访宣传,直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这种接触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管理”和“处罚”,而是“咨询”与“服务”,工作方式的改变让广大群众从温和的一面去了解这个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工作微信群,警民之间有了更加直接的沟通渠道,每个人面对的是明确的“路长”,而不是像以往通过拨打110后传递警情,面对的只是一个模糊的“交警”。

通过实施“路长制”,群众的声音和诉求有了直接反映的渠道,交警工作成效也实实在在呈现在大众眼中,一系列的改变也正在发生。

此前,仲恺一家商超因为门口的电动车乱停放被“路长”找上门。原以为交警上门是要“找碴”,但双方接触沟通后,商超负责人明白到,整治交通乱象不仅方便了员工进出,也扭转了企业在顾客眼中秩序混乱的形象。自此之后,这家商超主动在外墙的LED显示屏上定期播放交通宣传短片,并要求保安配合周边交通秩序管理。

当前,随着“路长制”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群体和个人明白到交通管理工作的难处,对交警工作表示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严管与满意的双赢局面开始出现。

新闻推荐

惠州8月进出口创17个月来最高值

惠州海关对进口成套设备实施“一站式”随到随检。张仕荣摄近日,惠州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惠州进出口达到1488.4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