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医教研齐头并进 引进先进诊疗设备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南方日报 2020-09-11 07:14

全市首台3.0T核磁共振的投用,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向精准医疗迈出的关键一步。

在医学影像科,每一份检查报告都要经过层层把关,确保准确无误。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学科带头人蓝博文。

9月4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专科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汇聚惠州医学影像专业力量,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紧密联络机制,重点发力于医疗技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环节,推动惠州地区医学影像学科整体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专科联盟的成立,翻开了惠州地区影像专业合作的新篇章,走上了协作互助、共同发展的阳光大道,为加快推进影像专业资源整合,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舞台。

这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发展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7月20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大型医疗设备3.0T核磁共振仪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惠州首台3.0T核磁共振。如今,依托先进的诊疗设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正大力提升医教研综合能力和诊疗服务能力,为惠州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图:廖钰娴张娜妹

曾宁林斐

精准医疗的抓手?

惠州首台3.0T核磁共振仪投用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先进的影像设备就如医生的眼睛,让图像更清楚,诊断更准确。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和预后疗效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参考。

惠州首台3.0T核磁共振的投用,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向精准医疗迈出的关键一步。据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蓝博文介绍,与传统核磁共振仪相比,3.0T核磁共振仪扫描速度更快、图像清晰度更高、后处理功能更加强大。除了能进行全身各系统的常规影像学及功能影像学检查以外,3.0T核磁共振仪在颅神经及周围神经高清成像、头颈部血管壁高分辨成像、脑功能成像、全身灌注及类PET成像、骨关节高清成像、孕中晚期胎儿发育成像等检查中,更是具有独特优势。

不仅如此,与1.5T核磁共振相比,3.0T核磁共振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高组织对比度、高信噪比图像,3.0T超高场MRI图像对组织的形态及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显著优势;二是高扫描速度,全球领先的便捷技术可进行大范围全身检查,大大缩短传统MRI检查时间,方便快捷;三是安全无辐射,有较高的检查舒适度和低噪音环境,能提供安全舒适的无电离辐射检查,也适应危重、肥胖、孕产妇患者检查;四是多种高级特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提供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及功能信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设备数量无法满足临床检查需要的窘状逐渐出现。可以说,3.0T核磁共振的正式投用,将核磁共振的价值更出色地发挥了出来。它以更快的扫描时间、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帮助专业医生更加快速地锁定病人的患病之处,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为患者造福。

3.0T核磁共振仪的正式投用,也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有力体现,大大缩短了患者检查的等待时间,助力医院开启更高效影像检查的新时代。截至8月23日中午12时,该仪器已为396名患者进行了精准无创的扫描检查。

蓝博文表示,这一高科技设备的引进,同时标志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整体实力又向高水平医院迈进了一步,必将大大提升医院对神经、肿瘤、心血管系统和骨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医院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发展平台和硬件条件。

3.0T核磁共振仪的应用,同样是惠州及周边地区卒中患者的福音。2014年在惠州市范围内开展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10万惠州人中,有116名脑卒中发病患者,其中以60—70岁人群居多,一旦发生中风,很难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此外,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脑卒中发病还呈现年轻化趋向,平均发病年龄从55岁提前到45岁。“通过3.0T核磁共振仪对血管壁的高分辨率成像,可以更准确判断血管的软斑块是否具有活动性,从而辨别卒中发生的风险程度。”蓝博文介绍,3.0T核磁共振仪可以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

8月26日,中国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会在惠州举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成为首批12家“中国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基地”之一。据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惠州市卒中中心联盟以来,致力于开展区域脑卒中救治适宜技术推广和脑卒中防治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医联体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卒中诊疗技术水平,优化区域卒中急救转运机制,有效提高了惠州及周边地区卒中救治技术水平。3.0T核磁共振仪,也将成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一步提升中风识别能力,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内中风识别行动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

更具未来意义的是,3.0T核磁共振仪的应用也将推动医院临床和科研实现新突破,为临床、教学及科研提供了更多、更新的诊断方法和思路,也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

科研教学的平台?

跨学科交流成为常态

放射学检查是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放射检查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病人病情的延误,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从病人来到医学影像科接诊台的那一刻起,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就已经开始启动。”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蓝博文对医技人员有着严格要求:病人信息三查七对,放射防护要做到位,图像质量采集清晰,诊断报告准确及时,绿色通道按需开通,危急值及时报告,不良事件按时上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工作落实到位……

经过医学影像科的每一位接诊人员、技师、护士和医生们层层把关,严防查漏,确保了每一份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准确无误,进一步实现了医学影像科顺畅、高效地运行。

为了提升检查质量,多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月一次的系统授课制度。蓝博文介绍,每个周一早上,轮流由一位医生主持疑难病例讨论,实习生、规培生和年轻医生依次发言,由高年资医生进行点评总结。

如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还承担着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任。在蓝博文看来,不仅医学影像科医生需要加强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医生也需要与医学影像科加强沟通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实践。医学影像科始终以积极开放的学习态度,创建平台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提升自身水平。

2019年11月18日上午8时,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示教室,一场不同寻常的病例讨论正在进行。

这是一名年轻的男性患者,自觉“感冒”后胸部不适来院就诊,入院后高烧持续不退,血氧持续降低,病情持续进展并住进重症监护室,多次胸部X线片及CT检查提示严重肺部感染。然而,医生采用了从常规抗生素到高级别抗生素的轮番治疗后,效果欠佳。面对病人可能要承受的高额治疗费用和对病例的重重疑问,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凌云和医生孔放来到医学影像科寻求答案。

通过对病人资料和影像片的细致分析,医学影像科医生做出了判断,这是一个由病毒感染首发、继而伴发细菌感染及真菌或霉菌感染的多重复杂性感染,肺部有间质性改变伴有肺泡性渗出及部分肺组织毁损的病理过程,并通过影像学合理解释了病人临床症状变化进程。面对医学影像科医生给出的答案,重症医学科医生心中的疑云终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这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创建开放型学习平台后,跨学科交流的缩影,而这样的场景在医学影像科每日都在上演。从2019年初,医学影像科在蓝博文的带领下,以高水平医院建设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以各种教学活动为依托,把医学影像科打造成一个面向全院开放的交流学习平台,达到开拓思维、教学相长的目的,医学影像科也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在交流学习平台的桥梁下,医学影像科已先后与乳腺外科、小儿外科、小儿内科、放疗科等多个临床科室进行了跨学科交流。近年来,随着科室发展尤其是影像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以来,跨学科和多学科交流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医学影像科医生逐渐摆脱只会看片写报告的局限角色,由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人翁”。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学习,也进一步培养了医学影像科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各类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如每周一早上的阅片会,每周二至周五早上例行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一次住培师资授课,每月两次病理随访汇报,每月一次学术前言讲座,每季度一次科研团队进展汇报……各种教学活动俨然已成为医学影像科的一个亮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医学影像科的医生参加,也通过医院医务群的微信号发布,面向全院各科室开放。

医学影像科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体现在课室里,还体现在科室微信群中。蓝博文每周都会在医学影像科诊断医师群里发送一个病例,供诊断组医务人员讨论。“这种方式不同于课室内的现场讨论,没有时间限制,不受地点约束,让专业探讨随时随地进行。”医学影像科诊断组医生代海洋博士坦言,通过微信群参与学术讨论,便于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让讨论更自由、活泼。

蓝博文介绍,正是得益于常态化的学习和培训,以往经医学影像科培训过的规培生,回到原来所在医院后,都在科室内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责任担当的彰显?

组建专科联盟帮扶基层

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也没有停下学习培训的脚步。

在此期间,医学影像科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转型住培教学模式,结合日常工作不间断开展放射专业理论授课和技能训练,使得学习“不打折”。

早在3月初,医学影像科就已发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对科室的日常住培教学活动做了详细、明确的要求,使线上学习有组织、有互动、有效率地开展。

蓝博文表示,尝试线上住培教学是科室为配合新冠肺炎防控、减少人员聚集而探索的新举措。比如,科室采用微信群互动的方式,每天利用早上交班后30—40分钟的时间进行住培教学;以往科室每周一次的小讲课、每两周一次的病理随访汇报,也随之改为线上模式,由主讲人在微信学习群里发布PPT,其他人员自学结束后再在群里提问、答疑和讨论。与此同时,医学影像科坚持每日例行在微信学习群里开展疑难病例和教学病例讨论,尤其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使得疫情期间规培生和年轻医生的日常学习同样得到保证。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的讨论气氛更活跃,参与感更强,教学质量有增无减。”蓝博文表示,这一新模式也有力督促住培学员坚持疫情期间“不停学”,保障了科室疫情期间业务“不打烊”、学习“不打折”。

作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医学影像科在疑诊患者的影像学筛查和确诊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初,医学影像科就已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普通平片、床边拍片和CT检查流程。医学影像科多名抗疫“战士”主动请缨,对疑诊病例无论是普通平片、床边拍片还是CT检查,均做到专人专机负责,以便在患者筛查和治疗期间随时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同时做好各机房的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不疏漏任何一个细节,坚决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的被动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首例通过CT检查发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样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在筛查发现的。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担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影像科全体医务人员表现出的担当,正是他们服务患者的体现。

作为省内最早建立的综合医学影像科之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也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和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每年开展各项影像学检查约40万人次。秉持着服务患者的决心,近年来,医学影像科不断致力于改善放射检查服务体验。长期以来,放射检查排队难是各医疗机构患者抱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医学影像科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每天上班的时间比其他科室提前半个小时,并且加开了午班和晚班。换言之,从每天7:30至22:3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放射检查都持续运作。

如今,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普通X线和除CT血管造影以外的CT检查,均已实现了当天预约当天检查。以往至少需要等待一个多星期的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随着3.0T核磁共振仪的投用,等待时间已经缩短至两天,大大缓解了核磁共振检查排队难的问题。

在不断加强科室建设,整体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医学影像科同样注重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专科联盟的成立,正是该科对基层医疗机构帮扶的缩影。联盟汇聚了15家医院的医学影像科专业力量,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紧密联络机制,重点发力于医疗技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环节,推动惠州医学影像学科整体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根据初步设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专科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基层人才培养、远程医疗会诊、技术帮扶指导、科研项目协作等。

“帮助基层医院,就等于帮助基层患者。”蓝博文介绍,联盟搭建的是一种资源共享和业务分享学习的新模式,通过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助力实现患者优质高效诊疗,使优势医疗资源得到拓展和扩延,推动惠州医学影像学科水平进步发展,实现各联盟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蓝博文看来,随着高水平医院和5G智慧医院建设的推进和发展,“云上”的医学影像专科联盟已是势在必行。一方面,联盟成员医院可以通过影像中心加强互联互通,以远程授课、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医学影像专科联盟的牵头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对基层医院的指导和帮扶,促进本地区医联体间的密切沟通和资源共享,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精确的诊疗服务。

新闻推荐

35名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大学获资助考上本科的一次性获资助5000元、专科获资助3000元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荟婷通讯员史晓东)昨日,惠州市残联“扶贫助学”活动在惠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系由市残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