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屋古村 明清古民居 旧貌换新颜
潼湖镇黄屋古村全景。
始建于清末的敦伦书室,修缮后仍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门楼上“视履考祥”四个大字,体现了村民的处世哲学。
古村内古树旁,嬉戏玩耍的小朋友。
村内干净整洁的古石巷道。
祠堂内悬挂的警示后人的牌匾——“孝友传家”。
古村祠堂内精美的木雕。
敦伦书室内的小书房,是村民阅读学习的好地方。
青砖砌成古朴的民居,石板填出井字形巷道。一户一户,一排一排,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位于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黄屋村的古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从空中俯视,古村落的船形构造立刻显现出来,建筑布局整体上呈长方形,墙体多用青砖、灰岩材料砌成,前后相连,围成一体。巷道和门框则由石块、人工水磨加工砌铺而成。飞拱的屋檐、雕花的瓦片、篆体写就的牌匾,默默诉说着它的悠久历史,也显示了黄屋先人的精致和考究。
如今,这里仍有200多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和1000多米长的古石巷道。巷子里,偶尔有几个小童骑车穿过。
经过一番修葺,建于清末的敦伦书室不仅保留了原先的构造,而且焕然一新。
作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敦伦书室于2018年重新启用。它由香港黄屋同胞会集资兴建,此前是村里的学校,也曾是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如今,敦伦书室成为一个文化场所,举办了多场文化讲座、象棋大赛、寻宝游戏等活动。
不仅如此,在潼湖镇的计划里,黄屋村和附近的一些古村落将打造成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当地村民通过出租老房子可以获得收入,人气旺了还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可再次受益。这样一来,既保护也开发了古村落。
保护与传承、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休闲,在这里交织融合。幽幽古村活力再现,正在焕发独特的魅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一座城市来说,志愿服务蕴含着城市温度,也彰显着城市高度。在文明创建热潮中,惠州市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