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环和陈江61个“三高”工业项目积蓄复苏力量 惠州千亿街道深挖产业新动能
位于陈江的亿纬汽车用软包叠片电池项目三期厂房投入使用。
位于惠环的盛弘电气部分厂房建设已经封顶。
位于陈江的中京电子厂房建设进展顺利。
惠环街道集中推进城市更新。图为三坳岭改造项目。
近日,惠州仲恺供电局数据显示,7月仲恺区的用电量达5.74亿千瓦时,首次突破5亿大关,同比增长17.43%,创下历史新高。截至7月底,今年该区累计供电量达到27.90亿千瓦时,从5月以来持续呈现高增长趋势。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全面推进,电力需求逐步回升。作为仲恺的两个千亿街道,也是惠州最重要的两个工业重镇,惠环和陈江无疑是用电大户,创下新高的用电量背后,反映了它们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疫情尚未结束,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加剧,双重背景之下,惠州的千亿街道做了哪些努力,释放了哪些信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新动能高端产能逐步释放
从金凯大道往仲恺方向走去,出了隧道便是惠风七路,马路两边密布着各种电子企业,包括龙旗、TCL、蓝微电子、德赛西威等知名企业。沿着这条路一直往西,快到尽头便可以看到亿纬锂能总部。在今年的7月8日那天,它的市值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4.7亿元,如今仍是当地热议的话题。
距此不远的陈江街道石圳村,亿纬集能汽车用软包叠片动力电池项目正在试产,这里隐藏着亿纬锂能这个中国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雄心。
这个项目投资30亿元,占地13.3万平方米,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建设锂离子软包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6Gwh锂离子软包电池的生产能力。
“它采取行业内顶尖的工艺流程,大部分生产设备是进口的,产品高能量密度,单体比能高,针对的是高端乘用车市场。”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监邓昊昆介绍。由于疫情的原因,虽然想了各种办法,工期仍然略有延迟。邓昊昆透露,目前该项目有4条生产线,预计9月初全部投产。由于国内高端乘用车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激烈,希望近几年内市场占有率达10%左右。
这样一个高端项目,如果满产的话,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和亿纬集能类似的“三高”项目,仲恺已经储备了一批,并正在陆续释放产能。
同样在陈江,中京电子的智能创新产业园项目的研发办公大楼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达10亿元,主要打造印制电路板原材料生产、PCB生产技术改造、设计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服务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智慧产业园区,预计产值达30亿元。
中京电子集团副总裁兼行政总经理梁保善透露,项目一期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建成,届时中京电子的总部将迁入园区。同时,公司针对5G通讯等领域也展开了研发,以抢占新基建的市场高地。
在惠环街道,盛弘电气高新(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多栋大楼雏形初现,计划今年底竣工。“年初才拿地,动作算很快了。”惠州盛弘电气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伟介绍,该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业务,预计明年2月可以投产,满产后产值达12亿元。他还透露,由于深圳的母公司厂地有限,满足不了订单需求,因此从明年起将逐步搬来惠州,届时公司的所有生产和大部分研发将放在惠州。“惠州厂将提升产能,今后的重心在这边。”
●●新势能布局61个产业项目
高端产能的逐步释放,给陈江和惠环的工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但从现实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两个街道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有所放缓。
在此过程中,陈江尤为不易。去年,三星电子从陈江撤出之后,陈江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就少了一大块,预计为983亿元,勉强还可称为“千亿街道”。今年上半年对陈江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陈江街道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同比下降10%。
但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仍然透露出一些乐观的迹象。比如,尽管上半年陈江的GDP有所下降,但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3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额达到33.5亿元,大增130%,这为今后的产能爆发积聚势能。
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邓东升介绍,目前,陈江正在全力推动亿纬集能、佰维、杰普特、中科诺、万盛兴等50宗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今年新引进的项目有22宗,涵盖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大数据、北斗、激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目前,有在建项目24宗,还有一些项目已拿地尚未动工。
惠环街道的情况类似,今年上半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429.53亿元,同比下降9.1%。但同样布局了多个产业项目,为今后的产能提升积蓄了后劲。
“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发展。”惠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峰说,惠环在这一方面可说是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强力提速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目前,惠环一方面大力升级西坑工业园,引进多个高端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博实结、盛弘新能源、神田精密等11个工业类项目,其中省、市重点项目有4个。这些项目多是小而精、产出效益高的高新科技企业,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23.4亿元,预计3年后可以实现。博实结二期项目、盛弘电气新能源项目、T商智云协同制造服务平台项目、神田精密机械研发及加工中心项目已动工,其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在花大力气布局高端项目的同时,陈江和惠环都把精力放在城市更新领域。去年,仲恺高新区推出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这片9.7平方公里的区域集中在陈江和惠环。
邓东升介绍,陈江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多个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其中,大陂片区在仲恺区率先实现房屋清拆零突破,科融片区、学塘排片区、轻轨南片区(一期)等第一批城市更新片区完成挂牌工作。同时,陈江还在谋划“三旧”连片开发,大力推进“村企共建”。已有10宗旧村庄地块入库,面积共约62.4万平方米。通过连片改造,集中改善城市旧貌,加速城市提质扩容。
在惠环街道三坳岭项目现场,工程车进进出出,工人正在有序作业。作为惠州首例旧村庄改造项目,它将于秋季开始预售部分房源,项目同时建设了医疗卫生、学校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李峰透露,目前惠环已完成冠球工业园片区、科融大厦片区(惠环段)等片区摘牌工作,接下来将坚持高标准规建,采取“一区一策”“一户一案”措施,全面铺开征拆工作并启动建设,让惠环更加有现代化城市气质。
对话
作为惠州的两个千亿街道,惠环和陈江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项目。在当前形势下,这两个街道碰到哪些难题?有什么办法应对?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惠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峰、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邓东升。
惠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峰:
推进工业类重点项目
南方日报:惠环街道的工业产值从2018年开始破了千亿,成为惠州的千亿街道。今年受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还能保住千亿产值的体量吗?惠环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或片区在哪里?
李峰:2018年,惠环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1025.7亿元,首次跻身千亿元街道的行列。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072.7亿元。但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较往年有所放缓。
怎样保住千亿的体量?没有工业项目是保不住的。所以,惠环正在大力发展西坑片区。随着仲恺大道、金恺大道、西坑大道等道路通车,惠环的交通路网更加通畅,为西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现已在该区域推进征地拆迁,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了5个重点项目,包括仲恺百财智谷项目、三协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项目等,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97亿元。
包括这些项目在内,惠环正在全力推进11个工业类重点项目,预计3年后可以实现123.4亿元的产值。如果能抓好这些项目,加上现有的企业挖掘产能,以及后续新的项目不断补充,相信惠环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更高水平。
南方日报:从惠环目前的情况来看,产业发展碰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怎样应对?
李峰: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地,现在土地不够用。所以要更多地引进小而精的产业项目,“亩产”要高。同时,惠环也在通过征地和“腾笼换鸟”等措施,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充分利用低效厂房,为产业项目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邓东升:
全力做好企业服务
南方日报:经过这几年的转型,陈江的产业结构有哪些变化?
邓东升:以前陈江的经济比较单一,三星的体量过大,以致形成了“月朗星稀”的局面,也就是个别大企业大项目的产能比重过大,其他项目的产能尚未跟上来。经过这几年的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都在推进中,包括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大数据、北斗、激光等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投产,接下来要尽快把产值拉上去。
当然,陈江街道也要做好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月朗星稀”的局面正在改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南方日报:当前,陈江如何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高质量发展?
邓东升:总体上,陈江成立多个工作组,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对于规上企业和重点投资项目,都有专人对接跟进相关的工作。要确保相关的政策落实到位,保障项目顺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另一方面,陈江加快了征地速度,重点力量下沉一线,着重破解一些难题,这也是为了保障项目落地等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关
仲恺高新区上半年新增商事主体4985户
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等多项改革,持续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水平。据统计,上半年该区新登记商事主体4985户,商事主体总量已达76237户。作为仲恺的中心区域和惠州的工业重镇,惠环街道和陈江街道新产生了大量的商事主体,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此期间,仲恺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为避免人流聚集,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开展企业登记“不见面审批”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办照,推广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和开办企业一窗受理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网办”。今年上半年,该区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和无纸化全程电子化系统办理企业登记业务共390笔。
对一些仍需提交纸质材料的行政审批事项,该局推行“在线预审+双向快递”的办理模式。对于涉及生产、销售疫情防控有关的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企业,则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即来即办。
与此同时,该局还降低准入门槛,持续开展住所信息申报制、企业集群登记注册改革试点工作。并采用网上预审、容缺受理、审核合一、双向快递等服务模式,简化登记程序。并助推区行政服务中心实施企业开办“照章户税”套餐服务施,最大程度压缩各个环节的审批时限,减少企业跑动次数5次以上,企业开办全流程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套餐服务推出至今完成“一天开办”的企业已达162家。
观察眼
千亿街道转型路径
殊途同归
陈江和惠环,前者是惠州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过千亿的街道,后者是第二个千亿街道。然而,如果严格地计算工业总产值的数据,陈江街道在2019年已经退出了千亿街道的队伍。这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工业重镇的转型路径。
早在1992年,三星引进仲恺陈江,生产音响、MP3等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它逐渐转向手机制造,并于2013年达到顶峰,年产值逾1000亿元。那是陈江的高光时刻,惠州首个千亿街道由此诞生。
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惠州三星只是三星的一个手机生产基地,并不做研发。很显然,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手机工厂而已。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劳动密集型子公司,自然是哪里劳动力成本低就去哪里。视野放诸全球市场,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尚有优势的情况下,这当然是一块“肥肉”,一年的产值和税收都足以让其他地区羡慕不已。然而,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市场崛起,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多个新兴产业的冒出,中国的劳动力逐渐失去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月朗星稀”,这个词经常用来概括陈江以前的产业格局,即一家企业独大,其他小企业差距太远。几年前开始,惠州三星逐渐将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直到2019年关门。在此期间,尽管有关方面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布局了一些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但新项目的建设和新产能的释放需要一定时间,要填补三星转移掉的巨大产能尤为不易。因此,2019年陈江的工业总产值离千亿还差一点点。
陈江的兄弟街道惠环,在10多年前也是以代工企业为主,靠要素的投入来推动发展。大约到2008年,原先靠资金和人工投入扩大生产做加工贸易的路子走不下去了,迫使它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从那以后,惠环大力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新建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和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并引入高端项目和企业,失去企业搞研发,着重打造以电子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从2015年以来,惠环街道每年的专利授权量大体上占惠州的二成到近五成,这足以显示它在坚定地走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如今,这里诞生了亿纬锂能、德赛西威、龙旗电子等一批行业佼佼者。
当然,陈江的优势依然明显,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依然存在,目前有50宗重点项目在建设,而且在产业链中偏向中高端、产值巨大。如果这些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几年后有望再造一个陈江。另一方面,陈江街道恺晨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率先成为惠州第一家由街道投资的国家级孵化器,加上其他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陈江创新发展的后劲正在日益增强。
从惠环和陈江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看出,虽然两者以前的道路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走向了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路径。这既是创新驱动发展必要性的生动证明,也足以为其他工业重镇所借鉴。
新闻推荐
专项整治出成效 环境提升上水平 惠州:亮出新颜值 美出新气质
背街小巷的路面干净了,垃圾分类在社区落地了,凌乱的广告牌少了,公路干线两旁的乱堆放少了……自今年5月底惠州市环境提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