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洞天奇观吸引众多游客寻幽探胜 洞天福地仙气盈 摩崖石刻意蕴足

东江时报 2020-08-13 09:15

酥醪观全景。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每年七夕,本地村民、外地游客到酥醪观接七夕水,用七夕水洗脸。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罗浮山脉山区广大。除了核心景区外,一些深藏在罗浮山脉的村子,也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有不少洞天奇观。洞天奇观是罗浮山最具道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据了解,罗浮山全山有大洞天18个,小洞天几百个。洞天是什么?洞天是道教用以称呼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众多道家洞天,是历代神仙道士修炼的“洞天福地”。记者此次带您探寻罗浮山的两处洞天美景。

酥醪洞天,仙气十足

酥醪洞天位于罗浮山脉深处的酥醪村。这是一个远离凡尘、风景优美、村风淳朴的村子。村子四周山势峻拔奇峭,溪水潺潺,犹如一幅自然酣畅的风景画卷。雨后的酥醪村,更是如仙境般。罗浮山麓云雾翻腾,变幻莫测。云雾在半山腰飘忽不定:一片云雾从山这边飘到山另一侧,让一侧的山林露出翠绿真容;风一动,云雾又随风飘动,笼罩了另一侧山岭。山麓朦朦胧胧,整个村子仙气十足。

酥醪村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是一处天然氧吧。走在乡间小路,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扑面而来,让人身心舒畅。从罗浮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流从村中穿过。涧溪之中,浑圆石头大小积叠,清澈的溪水从岩石缝中流过,不少大人孩子喜欢在溪边玩耍。

那么,洞天在哪呢?酥醪村的酥醪观就有着“酥醪洞天”之称。它是罗浮山道教五大观之一。酥醪观原为东晋葛洪创建的北庵。有传说,吕洞宾与赤松时常云游于此,所以又称“神仙古洞”。因酥醪观前临荷沼,后倚青山,两旁亦有山(三面环山)中有开阔地,前有路入,即名为洞,故名“酥醪洞天”。宋代以后,酥醪观屡兴屡废,历代均有修葺与增建,上世纪九十年代又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建筑,观门石刻匾“酥醪观”三字为清代香山(今中山)鲍俊所书。

酥醪观坐东南向西北,平面是四合院式布局。主要建筑有“净日”、“印月”、双亭、正殿、蓬莱阁、斋堂、客堂、道舍等,占地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

酥醪观观主陈伯陶协办“暨南学堂”

酥醪观由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到此飞觞醉月,流连忘返。历史悠久的酥醪观,流传着不少故事。传说唐朝韩愈、宋朝苏东坡曾慕名而来拜饮酿泉。

酿泉位于酥醪观旁,相传为仙人所开,饮之延年益寿。泉旁石上刻有“酿泉”二字。山泉从石壁间流出,流进一个巨大的葫芦型酒壶,再从壶口流出。到酥醪观,喝一捧酿泉水,甘甜而清冽。当地除了有在酿泉取水酿酒的传统,七夕日到酿泉取七夕水也是流传至今。每到此时,本地村民和外地游客争相到酿泉取水。

酥醪观后山,有一座“驻鹤亭”。这里是罗浮山白水门瀑布观赏处。白水门瀑布海拔800米,溪水从20米宽、100米高的崖顶直泻而下,跌宕起伏,声响如雷,大有“飞泉直下三千尺,十里吹来毛骨寒”之感。

酥醪观西南有小蓬莱、茶山瀑、洗心泉、绿屏嶂、观洗瀑等景,。这里涧壑争流,高林竦密,四面松林环抱,后环大嶂,翠竹千竿,农屋数十,构成山村小景。

此外,据了解,暨南大学的创办和酥醪观有关。清光绪年间,酥醪观观主为陈伯陶。陈伯陶是东莞人,为清末钦点探花。陈伯陶六岁师从大学者陈澧为师,早年跟随父亲在酥醪观寒窗苦读。光绪五年,陈伯陶参加乡试获第一名(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后又任国史馆协修、总纂。

清末,西学东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陈伯陶重视国学,四处奔走,游说劝谕国内外华人华资办学以振兴中华。1906年,陈伯陶协助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国内首个培养侨生的学堂,并由陈伯陶命名——暨南学堂,即为暨南大学前身。“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塑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海洋,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远播于五洲四海,意义深远。

明福洞天,赏明代摩崖石刻

在罗浮山管委会澜石村附近建有明福观,后改名为九天观。明福洞天就位于此。

明福洞天也有神仙故事。明末广东著名诗人邝露在明福观内读书,自号明福洞主。对于邝露,有一个传说。《博罗县志》(民国版)就有记载:“在明福观后,即邝仙骑牛入石处。”传说,邝露在石门隐居修道,自耕自乐,人们从不见其屋冒炊烟,牛吃青草,都认为他是个不吃不喝的神仙。因此称他为邝仙。一日邝仙耕罢归来,夕阳西照,晚霞织锦,天边传来仙乐。村中人见邝仙骑在牛背上,长笛横吹,隐入石门之中,石上却不留丝毫痕迹。自此,邝仙骑牛入石为仙的逸事传遍了岭南大地。

清初,九天观日渐颓废,观内的西华道院也随之渐圮。乾隆间,住持莫明星重修明福观,改名九天观。重修九天观时,西华道院在九天观内已无一席之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华道院在九天观附近重建,位于明代叶春及石洞山房遗址附近。重建后的西华道院,简朴宁静。

西华道院附近有一块平坦的巨石,当地人称之为“打拳石”。此石似被天斧劈为两半,石中之隙,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石壁陡削平整,上有明代罗洪先题赠叶春及的两首诗刻。诗文石刻皆为隶书题刻,古朴、端庄、凝重。

据悉,叶春及是明代归善(今惠阳)人,曾任福建惠安知县,为奸臣所害而避难罗浮山石洞之中。叶春及归隐罗浮山后,筑“逃庵”以居,读书谈道,著述不辍。他也为西湖、罗浮山留下很多题记,其中尤为出名的是罗浮山石洞山房的《逃庵记》摩崖石刻。《逃庵记》简明扼要地记叙了叶春及为官、被诬、避难的经过,全文118字。《逃庵记》石刻是罗浮山现存年代较久、字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摩崖石刻,值得一看。

罗浮山雄伟挺拨的山峦,清静幽秀的洞景,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寻幽探胜,享受其中乐趣。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博罗乡村行□龚国民

南乡子·田牌村慕艳踏丘山,满目葱茏醉大千。花地蔚然呈烂漫,欣观。叠叠茶园舞碧澜。绿水秀湖妍,古榄轻摇故事喧。最是奔康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