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盛科技:在疫情中逆势飘红
吉盛科技的食品级无尘车间。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8月10日,位于惠城区三栋镇的吉盛科技(惠州)有限公司(下称“吉盛科技”)厂区内,各部门及车间井然有序地运行着,似乎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有太大的变化。
这种状态,吉盛科技上半年一直持续。今年2月,当不少企业还在为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缺员工、缺防疫物资而发愁时,吉盛科技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全球市场。该公司报表显示,今年前7个月,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8.33%。
为何企业能在疫情中逆势飘红?“一方面得益于运气,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居安思危,在平时就做好危机应对。”吉盛科技总经理唐安胜说出了今年的“小目标”:预计今年产值要突破7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通讯员邹壮新陈美君
日常居安思危产能逆势增长
去年11月,一个别名“小彩条”的单品冲顶美国电子雾化器销售榜单,单月2亿支的销量也让“小彩条”的生产企业——吉盛科技迎来了产值的突飞猛进。
销量一路高歌猛进,让唐安胜暗下决心:要在今年春节后打个大胜仗。为此,吉盛科技一方面接下了许多订单,一方面储备有400多名工人在春节期间坚守工厂,这样就可以在春节后快速完成订单。
但是疫情突然袭来,吉盛科技迅速进入“封厂”模式。唐安胜庆幸的是,作为一家要在食品级无尘车间生产的企业,吉盛科技常年备有口罩,当时口罩存储量有6万只之多,为之后的复工复产上了一道“保险”。同时,内部员工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包括就餐采取分布式就坐,在宿舍要求尽量不说话等。
2月10日,随着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吉盛科技迅速恢复状态。“特别感谢我们所在的惠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和三栋镇负责人,还有派出所民警,他们每天都来企业巡查,协助我们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唐安胜说,当地政府还在解决厂区出入道路、照明以及后期扩大用工等问题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吉盛科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疫情来袭,对香精香料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不少企业正常上下班严重受挫、网点拓展被迫推迟、市场营销被迫减缓、销量下滑、企业与职工收益纷纷受损……相比同行更稳健的生产保证,也让吉盛科技很快“追”回第一季度下滑的订单量。
彼时,海外疫情形势稍缓,对于订单的需求还很旺盛,吉盛科技快速恢复产能,按时完成了订单,也留住了客户,在海外市场上继续稳扎稳打。“很可惜的是,疫情期间国内很多同行没能挺住,以致于当时国内真正能够提供的产能不足海外需求的1/10。”唐安胜说,上半年,很多国内同行企业因为完不成订单而流失客户,整个行业受到不小的打击。
“如果等到危机来了,再考虑风险管理,就为时已晚了。”在日常运行中,吉盛科技通过供应链与市场布局的平衡来实现风险管理。连日来,吉盛科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趋势,着手对整体战略做全方位调整。“我们准备推出全球自主品牌,以品牌驱动开拓国内市场,减少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唐安胜说。
全产业链发力打造竞争优势
在疫情下,求稳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稳中求进?
比一包口香糖大不了多少的电子雾化器,是名副其实的技术产品。“譬如它的气动开关,其实是半导体技术,它需要芯片来解决。再从它的用材来看,从金属、塑胶、硅胶、棉,再到发热丝、模具等,在3C产品中它也属于高端类别的,未来将继续往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唐安胜说。
正因为如此,吉盛科技刚开始在惠州发展时非常困难,因为本地供应链配套跟不上,研发、材料等许多环节还要求助深圳、东莞。
“惠州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这是它的优势。”唐安胜介绍,吉盛科技起步在惠州,也希望在惠州继续做大做强。目前,该公司相继在惠州开发了十几个供应链,从包材、模具到金属结构件,辐射周边地区的培植供应链。到去年下半年,惠州该产业的供应链已经基本成熟。数据显示,去年底吉盛科技产能突飞猛进,产值从800万元/月迅速提升至6000万元/月。
“当前,行业内没有绝对的技术领先,吉盛科技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条发力。”唐安胜介绍,通过规模化发展,带动香精香料、金属、塑胶、硅胶、模具、自动化、电池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吉盛科技关联的3家电池厂、2家包材厂销量营收均稳步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塑胶、五金等配套产业链往惠州转移。
此外,吉盛科技也在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引入高端技术人才,并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强强联合,以求在新材料、新工艺上有新的技术突破。
唐安胜透露,接下来,吉盛科技还想在惠州做一个全产业链的产业园——通过投资10亿到20亿元,在未来三年会把电子、包装包材、塑胶金属等相关产业全部纳入产业园里,对整个产业进行立体化、多维度拉动。
对话
吉盛科技总经理唐安胜:
技术创新永远是
企业发展原动力
南方日报:您认为惠城区营商环境现状如何?
唐安胜:近两年来,惠城区乃至惠州市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从招商政策、行业优选、新兴产业扶持、人才引入、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创新的举措,区域内也有许多新兴的产业园在建设中,对企业很有吸引力。
吉盛科技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重建分割运营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取得快速的发展跟惠城区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政府各部门与企业间的互动明显更为深入,体现了政府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决心。
南方日报:您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有什么建议?
唐安胜:技术创新永远都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的重心主要聚焦在研发投入,以创新型产品为导向带动企业发展,我们企业拥有电子雾化领域超过几千项的专利,但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仍需要不断地研发出新的技术,离不开高端的技术人才。
建议政府接下来能对电子雾化产业有更多关注,将行业相关的配套资源、高端人才引入惠州,形成一个可以与深圳媲美的产业圈。
新闻推荐
日前,本局收到李飞雁、罗雪辉等11户对江北14号小区云山花园云旺阁住宅楼加建电梯的申请及有关材料。依照《广东省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