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冚 龙门边界上的桃花源
黄牛冚村委会外,纪念铁扇关阻击战的石碑。
群山掩映中的边界小桃源——龙门永汉黄牛冚村。
“鸡鸣两市”。黄牛冚清晨的一声雄鸡叫,广州增城和惠州龙门都能听到。增龙古驿道在此穿过,抗元名将石文光在此安营扎寨,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寇,这个桃花源一样的地方,表面宁静温和,岁月安好,内身却铁骨铮铮、义气凛然。在数百年的流传中,它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耕耘大山
与低冚同气连枝
从龙门县西南部的永汉镇出发,沿着增龙公路一路向南,两边群山平缓,绿树繁茂,村邑散落在山间的田野之上,静美秀丽。大约行驶9公里,群山渐高,道路渐曲,一旁竖立着一块巨大的黄蜡石,上面镌刻着“美丽乡村黄牛冚”几个字苍劲有力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跨过一道小河,拐进村子,不禁让人觉得豁然开朗。与村外的谷壑林立不同,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时值夏季,家家户户门前的荔枝、黄皮硕果累累,田野上稻谷翠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加上四周高大的山峦如同翠屏,村口黄牛冚河从大山走来,缓缓流过,没有任何嘈杂之声,只有清风阵阵,鸡犬相闻,更加显得村庄宁静祥和,如同世外桃源。
这个小山村规模并不大,人口也只有603人,由老钟屋、新钟屋、孟屋、裕丰、大元、田心、文记七个村民小组165户村民组成。自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钟氏、王氏、孟氏和李氏先祖陆续迁入,形成聚落,数百年来,几个姓氏的先人们在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因地制宜,牧牛垦田,种果育稻,自强不息。四周的茫茫大山,泉水四季不涸,滋养着稻田果林,大山给了他们丰富的生活物资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团结互助,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他们热爱大山,敬畏大山,因周围群山形如黄牛盘卧,拱卫乡村,先人善于利用山地,牧养黄牛,同时这里属于金牛都所辖之地,因此先人将这里命名为“黄牛冚”。
低冚和黄牛冚,两地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两地的地名都有一个“冚”字,地形相似。而且连村内的小地名也颇多相似,例如低冚有老钟屋、新钟屋,黄牛冚同样也有老钟屋、新钟屋。不仅如此,黄牛冚钟氏和低冚钟氏共用《颍川堂龙门钟氏族谱》,两地村民气脉同枝,有着数百年的渊源。
根据《颍川堂龙门钟氏族谱》记载,黄牛冚钟氏和低冚钟氏,都是提龄公后裔,提龄公字壁,生于公元1229年,他居住在梅州兴宁江背村,生五子,苗裔兴旺。后来五子分别迁居五华、博罗、增城、花都等地,因此提龄公也成为很多粤东钟氏的一世祖。提龄公第四子文振公生子十一人,门庭鼎盛,长子政公一脉传至第十六世尽臣公时,开基黄牛冚老钟屋。低冚钟氏为文振公第四子通公后裔,传至十四世丈青公,开基低冚老钟屋。数百年来,黄牛冚钟氏和低冚钟氏,在龙门万山丛林之中,守望相助,精诚团结,他们或是耕山务农,或是读书经商,互帮互助,各自为建设龙门积极贡献着力量。
鸡鸣两市
增龙古道穿村而过
黄牛冚西南隔着一道矮矮的山梁,对面就是广州增城的正果镇,毗邻铁扇关,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鸡鸣两市”之地,即黄牛冚清晨的一声雄鸡叫,广州增城和惠州龙门都能听到。村子东南部不远处是广河高速和增江,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里无疑是一处交通的要道。在以水运和驿道为主要交通路径的古代,更是如此。
东汉建安六年(201)增城建县,增城建县的第一个县城“二龙争珠”街,即今日增城县金牛都(正果镇)黄屋村一带,这里作为县城驻地一直持续到宋初,前后历经800余年,是增城的繁华所在地,与黄牛冚隔江相望。粤北山区的物资从增江水路和正在顶、牛牯嶂古驿道汇集到这里,使得这里成为增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初增城县府驻地迁入东街之后,这里又成为了金牛都的商业中心。明代弘治九年(1496),为了“控扼要冲”,有司割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县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设龙门县。黄牛冚正是金牛都的辖区范围。
据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载,当时从增城出发,除了增江水路之外,有东南西北四条古驿道,分别通往与增城接壤的博罗、广州、从化、龙门四个方向。其北路即增龙古驿道,在增城段沿增江河谷平缓地带延伸,主要路线是从增城县城总铺北门出发,经过廖村、莲塘、光耀、中西、到蔚、池田、正果洋、蒙花布、汀塘到龙门县界,然后过二龙争珠渡,沿增龙公路过铁扇关,经黄牛冚,然后沿永汉河谷平缓地带北上,翻越牛牯嶂抵达南昆山的正在顶。
在黄牛冚东南面的寨顶上,还有一段埋没于古木青草之中的蜿蜒古道,数百年来,行走其上的行人商贾都已化作历史烟云,但是古道依然在默默守护着他们跨山度海,追逐梦想的故事。
西南门户
南宋古营垒中的爱国情怀
黄牛冚村口左侧的寨顶,除了古道,还有一处石头砌成的古老关隘,虽然历经风雨战火的洗礼摧残,但垛堞壕沟,石门望台,仍然依稀可辨。登临其上,向下俯瞰,这里近接增龙公路,远望广河高速和增江水道,控扼增龙古驿道的铁扇门,把守着粤北南下广州的重要通道,可谓是西南锁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行走其间,山风吹来,松涛阵阵,让人顿生豪气。
当地的村民讲,南宋末年,抗元名将石文光带领其手下为了守护铁扇门,控制增龙古道,在黄牛冚的寨顶安营扎寨,修建了这个军事设施,以保乡安民,时至今日,在当地依然流传着石文光抗元的故事。据光绪《增城县志》“人物卷”记载,“石文光,宋广州增城人。少以智勇称。端宗景炎中元兵下粤,二王航海,命丞相陈宜中往占城借兵,文光从行,密察宜中无还意,遂率所部兵船数十艘回粤。时盗蜂起,民赖其捍御之功。既殁,民为立庙,号为"石神"”。
这里面讲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广东,为躲避兵锋,南宋小朝廷被迫泛舟海上。丞相陈宜中奉命去越南搬救兵,石文光也和他一起前去,但是到了越南之后,陈宜中不愿返回,这个时候石文光带着部队赶回广东,但此时陆秀夫等已经背着卫王赵昺投海而死,一时间天下大乱。石文光只能带着自己的队伍回到家乡增城,结寨自保,守护乡土。人民感念他的恩德,为其立庙祭祀,并奉其为“石神”。在增城至今还有石王庙、交趾营与番鬼地等与石文光拱卫乡邦息息相关的地名。
黄牛冚寨顶由主寨和副寨组成,主寨雄踞山顶,副寨则位于其下方五六米处,二者之间错落有致。副寨又分为上下两个平台,从散落的碎石不难看出,这里以前有高大的墙体,而今任风雨侵蚀,只剩下矮矮的墙基和高大的树木。虽然如此,凭险而立,易守难攻地形势还是一目了然。沿着副寨向上走十几米,就到了主寨,一道雄伟的古寨门,厚度近4米。主寨占地近千平方米,在东北面、西南面各开有一个寨门,寨中还有一块临空而立的天然石台。据当地村民讲,这是石文光点将台和瞭望台,在这里不仅能俯瞰寨子,还能俯瞰远近山峦道路,便于指挥作战。
在点将台的侧面,还有石洞通往山腰的水源地,东北面的寨门连接着一段石板铺就的平缓古道,一些石板上,甚至可以看到若有若无的马蹄印。可见当年兵士往来期间的盛况。据村里的老人讲,不仅是在这里,黄牛冚周边的山峦,也有人工挖掘、修筑过军事工事的痕迹。2004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寨顶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寨顶遗址规模虽不大,但保存较好,可以开辟成遗址公园。2006年8月,广东省多位文物专家曾到寨顶考察,认为能保存这么完整的古战场遗址,在广东省内比较少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今,它是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石文光修筑城寨,保家卫国的情怀,也和寨顶的古老遗址一样,数百年来,凝望并鼓舞着黄牛冚的村民,在他们口耳相传中,不断浸润着一代又一代。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只有数百年的小山村黄牛冚,都积极参加,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爱国精神。
并肩抗日
铁扇关抗日阻击战的英雄光辉
寨顶石文光的抗敌保境的故事,一直滋养浸润着黄牛冚人,给他们面对强悍,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在黄牛冚村委会的门口,有一块2013年12月由龙门县政府立的石碑,上面镌刻着“铁扇关隘口,共产党抗日武装截击日军战场遗址”,在龙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遗址、遗迹编号中,位列第10号。这块石碑,默默地守在村口,讲述着黄牛冚人保家卫国的勇气。
这场战斗的缘起,还要从1938年冬说起。当时广州沦陷之后,国民党省府迁往粤北,并且以粤北为中心,凭险而守,在清远、源潭、佛冈、从化牛背脊、龙门永汉、地派等日军势力较为薄弱的地方,构筑工事,阻断交通,对盘踞在广州的日寇形成三面合围压制之势,使得盘踞在广州及其外围的日军如芒刺在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39年底,日军大规模北上,发动粤北战役,意图攻占韶关。为阻止敌人北进,当时国民党一五一师占领吕田、黄牛冚、铁扇关一带山地至地派一线修筑阵地,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也在韶关,保卫韶关也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使命所在。黄牛冚所属的永汉也处在战争一线,1938年在广州读书的永汉人王达宏在家乡成立了龙门县第一个抗日武装组织“大众救国会”,并于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会员在群众中宣传抗日主张,在这一带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日军北进之后,为了牵制敌人,中共地下党员林道行等和大众救国会一道,组织200多人队伍,与一五一师并肩作战,在铁扇关、黄牛冚截击敌人。与此同时,龙门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永汉特别支部的书记梁永思,沿着增龙古道一线发动群众,组织民兵捆扎稻草人,并给稻草人穿上破衣服,沿山坳处摆设,以作疑兵。为此进犯粤北的日军,不敢停留也不敢进村骚扰,只是开炮轰击。
除了布疑兵疑阵,还有正面交锋。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游击队员们十分英勇,毫不怯战。其中有一位李姓青年,刚刚年满20岁,和150多位龙门有志青年一起,完成了龙门县开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和乡镇人员训练班之后,被任为抗日自卫队小队长,驻扎永汉镇。随后率部参加铁扇关抗日阻击战,鏖战中他身先士卒,在与敌人肉搏时,壮烈牺牲。
为了提振人心,旌表忠烈,龙门各界代表在县城东较广场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其间,有一副挽联,一直流传至今,联曰:“百五学子,矢志奉公,惟君杀敌成仁,烈魄忠魂堪景仰;二十壮龄,捐躯殉国,念汝留孤遗寡,秋风冷日倍凄其”。虽然硝烟已散数十年,但是至今读来,依然让人感佩不已。
黄牛冚铁扇关阻击日军的战斗,是当时粤北战役中国共之间精诚团结、合作抗日的一个缩影和典型。此后这个小山村先后涌现出了游击队员、战斗英雄李月生等革命战士,为龙门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黄牛冚
黄牛冚村位于永汉镇西南部,与增城接壤,距离镇政府约9公里,距离龙门县城60公里,是龙门县西南部边界上的小山村。由钟、王、孟、李为主要姓氏,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下辖有老钟屋、新钟屋、孟屋、裕丰、大元、田心、文记7个村小组,共有165户603人。村子处于大山之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省道S119线穿过。村民耕耘大山,敬畏大山,与大山共生共荣,形成了团结进取,坚韧无畏的性格。
2016年黄牛冚村荣获“惠州市卫生村”,自2018年开始,由龙门县财政统筹800余万元资金,对黄牛冚村的人居环境和交通设施进行完善升级,将黄牛冚打造成了一座龙门边界上的桃花源。2019年黄牛冚村党支部荣获“龙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闻推荐
朱慧慧(左一)直播带货惠州旅游现场。受访者供图19岁,朱慧慧是一个刚入行的导游“新兵”,带团满世界跑;24岁,朱慧慧是一个让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