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聚市场力量 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逾5万户
从全流程“快办”套餐、一站式服务,到商事登记“秒批”,今年上半年,惠州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帮助原有市场主体活下去,扶持新增市场主体活起来、强起来。市场经济彰显十足韧劲和蓬勃生命力,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稳步攀升。
据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2559户。其中,企业20068户,个体工商户32491户。
行业在复苏,信心在提振,市场力量在积聚。截至6月,全市实有市场主体669059户,同比增长10.71%。其中企业208780户,同比增长12.58%;个体工商户460279户,同比增长9.88%。
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
“以前,我要注册一个公司,要提前收集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材料。现在从进门开始办证,不到10分钟便完成整个流程。”码上服务(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秀玲顺利拿到营业执照,喜不自禁。
5月,惠城区市场监管局先行先试,商事登记率先实现“秒批”。该商事登记“秒批”系统采用柜员机模式,集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电子存储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网上发照、网上归档,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审批方式,系统通过数据实时校验、多维度比对,全程无人工干预,法定代表人只需凭身份证在现场进行人脸认证,再在智能辅助录入功能的帮助下填写相应信息,几分钟就可办结并领取营业执照,不仅节约了窗口及后台审批的人力成本,更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目前该系统业务受理范围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设立、变更事项等。
今年6月,灵悦广告传媒(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峰和合伙人带着身份证、房产证复印件、租赁合同等材料来到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大厅的设备上操作一番,前后花了大约15分钟,一张营业执照就拿到手了。
今年以来,惠州市严格按照《惠州市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方案》要求,推行线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线上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持续提升惠州市企业开办便利度,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已压缩至1个工作日,高标准完成了国务院、省提出的“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的工作目标。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
今年5月,惠州市印发实施《惠州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对《广东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的《中央层面设定事项清单》《地方层面设定事项清单》进行梳理,形成惠州市保留的《中央层面设定事项清单》(269项)和《地方层面设定事项清单》(3项),清单共涉及34个市相关单位,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方案》提出,对直接取消审批的事项,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将相关企业设立或变更登记信息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至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及时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坚决克服“不批不管”问题。
对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有关主管部门要公开清晰的备案办理材料、程序、时限。原则上要实现当场办结,不得将实地勘查、检验检测、专家评审等作为办理备案的前提条件。
对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有关主管部门要依法准确完整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条款的经营许可具体条件,明确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的后果,一次性告知企业,并提供告知承诺书示范文本;对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照要求提交材料的,要当场作出审批决定;要将企业承诺内容通过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公开,方便社会监督。
对优化审批服务的事项,有关主管部门要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压减审批要件和环节、延长或取消许可证件有效期、公布总量控制条件和存量情况、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等举措,切实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成本。同时,各地各部门要针对企业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优化审批服务的创新举措。
多措并举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今年5月,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科学技术局携手建行惠州市分行发布《关于政银共建“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通知》,标志着惠州市政银首个“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正式成立。
发文不到24小时,在建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建行惠州市分行就成功为惠州某股份有限公司投放全市首笔“重点科研计划立项支持贷”138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对贷款融资的需求非常迫切,为了落实各级政府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各项政策,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通过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对接为高新科技企业积极争取金融支持。
上半年,惠州市积极组织落实有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是小微企业)扶持发展工作,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在扶持发展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让广大个体私营经营者成为扶持发展政策措施的宣传者、落实者和获得者。
专家观点
优化营商环境应对标先进强化特色
李普亮(惠州学院大湾区惠州发展研究院院长):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力量,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重要任务之一,保住了市场主体,就业和民生也就有了保障。但保市场主体需要双管齐下:一是保存量,二是促增量。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截至6月,惠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较去年末增加大约10%,这是比较难得的。
营商环境涉及面广,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场主体是否选择在惠州投资,必定会对惠州的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因此,对于惠州而言,优化营商环境应当打好“组合拳”,着力提升惠州综合竞争力。一要加强“对标”。对标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需求,明确政府职能,把握经济规律,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市场主体的共性需求和问题,同时力所能及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标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找差距,补短板。二要强化“特色”。立足惠州实际,找准惠州定位,彰显惠州特色,力争在营商环境的某些领域做到“独一无二”,打造惠州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短评
快人一步抢抓发展机遇
惠州市出实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资源要素转变为生产力,增韧性、强信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优服务、提效率、降成本的一波操作背后,是“快人一步”的效率意识。兵贵神速,惟有始终保持赶超心态,把体制、机制、平台创新应用于实践,才能催生快速发展的“化学反应”。惠州市推出的“秒批”“一网通办”等举措,一方面大大优化了营商环境,加速新生市场主体稳健发展,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后劲;另一方面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力吸引力,加速一流事业建设进程。
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风潮正起,惠州大地正生机勃发。破壁垒、搭新台,提效率、抢机遇,惠州市各项事业建设将先人一步、早见成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境地。
(聆声)
惠州日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方媛
新闻推荐
加强巡查督促,7月销售超170万平方米 惠州动态监控稳定楼市
7月,大亚湾网签交易4305套,环比涨幅四成。图为临近深圳的大亚湾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7月31日,毕业入深工作刚满3年的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