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育才与育人相统一,培育产业急需人才 惠州城市 职业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协同育人
在服装设计与营销协同创新育人中心,企业导师为学生上课。
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开展教学研讨。
在非遗文化小镇,书法家邓星华正在为学生授课。
在新基建和“双区驱动”的机遇下,惠州正在加快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惠州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摇篮,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下称“惠城院”)一直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相关技能人才支撑。
去年10月,惠城院服装设计与营销协同创新育人中心成立,学生们开起了“服装店”;今年5月,5G产业学院项目正式签约,占地1300平方米的电竞馆也雏形初现……5G产业学院招生在即,这意味着惠城院产教融合将迈向新阶段。
“我们始终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为先,铸魂育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惠城院院长张云义表示,学校坚持育才与育人相统一,科学设置专业,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国家产业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惠州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撰文:于蕾邓韵
图片: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
1校企共建,探索服装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去年11月开始,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曹杏春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她和同学一起在学校经营起一间“服装店”,做起服装定制和服装工厂直销的生意。这个由20多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不仅实现月销售额突破万元,还承包了烹饪专业学生厨师服的定制。
其实,这间“服装店”名为“服装设计与营销协同创新育人中心”,是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心采取“双元导师”制度,联同企业导师和商务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共建跨学院、跨专业的合作育人平台。企业导师联同校内导师共同授课,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的形式参与进来。
同时,服装设计与营销协同创新育人中心还在尝试工学交替的新思路,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新路径。学生可在校内担任企业的真实职务,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并通过分解岗位实操的相关技能点,接入服装与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完成企业实战项目。
“校企协同育人,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惠城院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心主任邹红梅介绍,以前的学生学了服装不懂营销,影响职业发展。“现在通过协同育人中心平台,学生既可以学到服装设计,又可以实践营销。”
事实上,这只是惠城院深化产教融合的一隅。“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张云义认为,立足“2+1”产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必然路径。
2打造5G产业学院,培养新产业人才
随着惠州市首个5G基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诞生,惠州5G产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5G基站建设快速推进,这就需要有相关专业人才支持。”张云义表示,校企合作共建5G产业学院,这意味着学校产教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5G产业学院项目正依托机电学院加紧推进,并计划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机电学院电子课程中心主任刘林影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据她介绍,5G产业学院项目是惠城院与一家具有电子竞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5G应用产业背景企业的合作项目,校企双方将在实训室建设、专业技能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创新创业、实习就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全方位协同育人。
刘林影透露,5G产业学院首批将设置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方向)、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5G)、机电一体化专业(5G通讯技术方向)、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方向)等专业方向。“今年将招收6个班,计划招生300人。”
从企业校区、校园企业到协同育人中心再到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从“联合”到“结合”,终于走向“融合”。如今,惠城院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多层次的产教融合体系。据悉,至今,学校已建立协同育人基地184家,成立产业学院12家,有效夯实推进“四环一体”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基础。
3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教育进课堂
“梁启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否就是今天的中国?”在《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课堂上,钟立明副教授向学生们抛出了这个问题。他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能感受其中的家国情怀,继而真正学会去关切时代,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惠城院的重要使命。作为惠城院的党委委员,钟立明带领课题组创建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课程。他和课题组教师一起搜集古往今来具有家国情怀的诗歌散文,编著成校本教材《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从2017年9月开始,《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走进了全校高职学生的课堂。
这是惠城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的“一个系列课程”之一。2017年,惠城院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八个一”计划,在全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完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
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张云义表示:“学校不但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铸魂育德,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德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4建设文化阵地民间艺术大师“登台唱戏”
按照“八个一”计划,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阵地的建设,必须“建设一个基地”。从2016年开始,艺术学院为发挥在本土文化传承和保护上的作用,依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及惠州民间艺术大师,逐步建设惠州非遗文化小镇。
如今,“惠州非遗文化小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基地,俨然成了学校的“活招牌”。小镇不仅涵盖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木雕和彩瓷,还有具有东江文化特色的惠阳皆歌、东平窑、麒麟舞、龙形拳等地方传统艺术。
惠城院艺术学院院长宫成伟介绍,学院还通过与进驻文化小镇的各位大师积极对接,共同研究、规划并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掌握非遗及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做优秀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每学期在线选课的时候,这几门课深受学生喜爱,回回都是"秒光"。”
“我们还把非遗及区域文化与活动有机结合,实施"校园非遗文化小镇"主题品牌系列活动。”宫成伟表示,为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课堂之外学校举办了“客家山歌进城院”“东江木雕艺术活动周”等活动。去年,基于“校园非遗文化小镇”平台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还荣获了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职教类一等奖。
“惠城院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德育和思想教育,扎根中华大地办好职业教育。”张云义说,该校深入社会和企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闻推荐
大咖解码:高铁北站新城前景与机遇惠州高铁北站新城区域推介会昨日成功举办
“湾区之上高铁新时代”惠州高铁北站新城区域推介会举行。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扫码看精彩回顾扫码看精彩回顾为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