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创业投资“聚宝盆” 汇聚资本力量壮大实体经济2019年市中青班第二组

惠州日报 2020-07-30 07:52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最佳投融资方式之一。这是仲恺惠南科技园。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摄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更为关键的是要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协同发展,紧抓创新第一动力,研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构筑人才磁场引天下英才而用之,融入现代金融“活水”激活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发展态势下,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最佳投融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迅速解决技术型企业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局,如果找准发力点,将成为推动惠州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入大湾区建设、打造聚集创新动能“第二岛链”的重要举措。

近段时间以来,2019年市中青班第二组围绕发展创投这一主题,深入市直有关部门、国有企业、证券公司、基金行业协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惠州市当前创新投资的发展情况,剖析问题,提出建议。同时,专程赴深圳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学习借鉴深圳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调研组认为,当前,惠州创业投资有亮点,也有问题,主要体现在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力量薄弱,下一步,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顶层设计方案加以规划,以推动创业投资快速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优质的源头“活水”。

现状

截至去年7月惠州有创业投资基金20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惠州全市共有创业投资基金20支,基金实际募集总规模为12.892亿元。其中,仲恺高新区15支,实际规模为8.377亿元;惠城区4支,实际规模为4.215亿元;大亚湾开发区1支,实际规模为0.3亿元;其他县区暂未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在这20支基金中,完全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的有7支,国有资本参与设立的有13支,国有出资3.22亿元。其中,仲恺高新区国有资本参与设立11支,出资2.77亿元;大亚湾国有资本参与设立1支,出资0.3亿元;惠州市国有资本参与设立1支,出资0.15亿元。

从当时的项目分布来看,20支基金共投资117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1.1608亿元。其中,35个为惠州项目,投资总额为2.0842亿元,资金占比18.67%;退出26个项目,退出金额为3.9921亿元,退出率为35.77%。

问题

发展尚处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力量分散

通过调研组的了解,以及前往深圳学习相关经验的情况,总体来看,相比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惠州的创业投资在当前的发展中还存在起步较晚、步伐较慢、激励不够等问题,影响了相关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和技术成果加速转化的进程。

基金数量较少,活跃度不高

首先是惠州创业投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创投基金数量较少,创业投资的活跃度不高。客观而言,惠州政府部门缺乏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顶层设计,没有系统性、计划性地开展创投工作。政府部门在设立创投基金上,往往是需要一支建立一支,缺少长期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基金数量偏少、体量偏小。

在这些基金中,政府仅充当出资人的角色。因为缺少具有专业运营能力的国有创投公司,政府无法深度参与基金的投资和管理当中,投资的决策权交给其他出资人或者第三方创投机构,一方面难以集聚资本精准服务政府希望支持的企业和产业,另一方面无法为本地培养具有投研能力和基金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产生效益缺少激励,带来风险恐被追责

其次是缺乏对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的激励和保障制度。目前来看,惠州市的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投资如果产生收益,需要全部上缴财政,国有企业和管理人员没有受益,如果一旦因为投资不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将有被问责追责的可能,这种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制严重阻碍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也无法调动国企的积极性。

另外,国有企业进行创业投资,超过授权额度的,需要市国资委审核同意,国资委按规定需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被投资项目进行估值。相关流程冗长、行政干预色彩浓厚,影响投资效率,也成为阻碍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的主要因素。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投的举措不足

第三是惠州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举措不足,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市场大环境没有形成,民营资本进入创投行业的热情不高。据了解,惠州市金融工作局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惠金〔2015〕87号),拟通过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等手段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但至今未有任何一支创投基金或创投机构获得奖励。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申报门槛过高,奖励难以落地;二是政策的着力点——按基金实缴规模的一定比例奖励,并不是基金或创投机构最关注的,因此难以形成有效激励。

民营资本主导基金多数投向外地项目

第四是基金存在“流失”的问题,根源在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基金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会对拟投资企业优中选优。而惠州本地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全国并不突出,这导致了惠州市民营资本主导的基金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到外地的项目,投资本地的项目很少。更令人诧异的是,惠州已在A股上市的10家优质民营企业背后,却没有惠州本地基金或资本的身影,说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政府缺少“企-投”对接机制,企业与创投机构沟通不畅。

与此同时,同样是因为逐利,惠州市民营资本主导的基金投资,还以“短频快”的后期成熟项目为主,早中期项目投得很少。因为早中期的项目投资周期较长,无法为投资机构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资本赚快钱的冲动与政府希望社会资本向当地企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倾斜的期望常常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政府引导资金介入,让政府在基金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引导基金投向政府希望促进发展的领域。

建议

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从上到下一体化发展激励机制

综合全市创业投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来看,改善创业投资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已是刻不容缓。在当前惠州打造国内一流城市的过程中,就如何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构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汇聚资本力量助力实体经济,调研组有如下建议:

出台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

将推动创业投资发展上升到市委市政府的层面,研究出台顶层设计方案,制定促进创投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目标,强化财政保障。县(区)及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支持创业投资主体的设立,为创业投资主体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便利,形成有利于创业投资行业集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鼓励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对于有条件从事创业投资活动的国有企业,一是鼓励其内部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允许国有企业和创投管理团队分享创业投资收益,提高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团队持股和跟投机制,避免管理团队决策的随意性,约束管理团队遵守职业道德,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三是建立国有企业和创投管理团队的容错免责制度,对于在投资过程中勤勉尽责,不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产生的投资损失,不追责问责,形成对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的长效保障。

组建惠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打造以创业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国有创新投资集团,将投资决策权赋予集团的董事会或投资决策委员会,围绕本地瞪羚企业和优势产业开展股权投资服务。同时,贯通本地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创业投资加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等“1+N”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带动区域内的金融资源向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倾斜。政府在项目用地、环保、用电等方面对被投资的企业给予优先安排,在技术改造、高新项目、重点项目、融资等方面开启绿色通道。

在惠州创新投资集团组建初期,建议与深创投等社会优秀创投机构合作,按照市场化原则成立专业化创业投资子公司,加快培育投研能力和获取运作经验,支持创投子公司开展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持股,提高团队稳定性,或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提高效率和效益。

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第八条:“鼓励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对新注册登记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从其形成财政贡献之日起,给予最多5年适当奖补;对新注册成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分别按实缴注册资金额、实际管理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修订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惠金〔2015〕87号),从税收贡献奖补、高管所得税奖补、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等基金四大核心关切进行扶持,力争市、县(区)两级按财税分成比例分摊奖补支出,形成联动效应,激发县(区)动力。

同时,建立市级的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为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提供工商注册、变更登记、银行开户、基金业协会备案等一站式服务,协助基金和管理机构申请各类优惠政策和补助。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同时承担对接平台职能,定期组织项目路演、企业调研,为企业和资本方提供信息对接服务,特别是解决本地企业与本地资本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本地资本共享本地企业成长的红利,再反哺本地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协助基金对接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拓宽基金募集渠道。

推动创业投资和产业协同发展

惠州产业特点鲜明,具有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惠州发展创业投资应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本地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和设立以惠州市优势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一是围绕“2+1”现代产业体系,以土地换取资本,推动各个特色园区地建设运营主体或招商主体设立精准聚焦的创投基金+产业基金;二是引导鼓励TCL、德赛等大型集团成立战略投资基金,投向其产业链上下游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布局完善供应链条上的关键环节。

(调研组成员:钟万良 张晓慧 冯振东 赵飞 何小婷 陈智民 单泽林 邓国华 张燕 谢洋。执笔:谢洋,指导老师:潘彦平 沈晓辉)

相关链接

惠州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惠州全市共有34家银行机构、1家财务公司、60家保险公司、29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营业部、15家小额贷款公司、16家融资担保公司、28家典当行,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积聚效应。2019年,惠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38.84亿元,增长9.9%,占GDP的比重5.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3.2%。

今年以来,惠州金融系统积极加大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在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同时,推动实现金融工作大局稳定。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983.21亿元,比年初增长6.4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38.22亿元,比年初增长13.50%。全市金融运行稳健高效,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六保”“六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惠州市积极贯彻落实省“金融暖企18条”,重点支持疫情防控必需行业及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等群体。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惠州银保监分局、市工信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惠州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按照上级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惠州市产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推动有关政策落地,加强对金融纾困服务的指导。

平台方面,积极利用好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以下简称“中小融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市金融工作局把新设立的中小融资平台作为支持企业抗疫的总抓手,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同时,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及时上线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专区,出台特色金融产品,最大程度地惠及因疫情影响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截至2020年4月30日,入驻金融机构18家,发布金融产品15款,累计申请金额500万元,快速完成贷款的审核及发放工作,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大力发展特色供应链金融。落实《广东省以“监管沙盒”推进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结合惠州市产业特色,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探索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4月末,“简单汇”平台已有170家核心企业入驻,16247家企业注册。其中,平台上惠州地区的各类客户超过1330家,8成以上是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惠州地区企业“金单”项下的累计融资规模达44.42亿元,其中85%的单笔融资金额在50万元以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2个百分点。

探索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及基金发展。充分发挥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惠州分公司作用,大力推动区域股权市场发展。据了解,惠州市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与省级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发展产业类基金,研究组建惠州市“2+1”产业集群发展基金,鼓励各县区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创新创业基金。

截至2020年4月末,全市备案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23家,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共95支,基金总规模近25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PPP基金3支,规模112亿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38支,规模约52亿元;其他类基金54支,规模近60亿元。

(刘炜炜 整理)

新闻推荐

东坡亭粮仓文化创意园路段占道经营

“在惠城区桥东东坡亭粮仓文化创意园门前,每天上午都有几个人在这里卖家禽,而且是现场宰杀,污水横流,污染环境。”近日,市民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