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民间中医,培养和引进名中医 惠州加速中医人才提质增量
博罗县龙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世明医生在为患者把脉诊症。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博罗县长宁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林美华在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在惠州,一场大范围的民间中医探寻行动正在进行。这场计划为期一个月的探寻摸底行动,旨在寻觅原本罕见于官方话语体系的民间中医,他们往往从业时间较长,早已得到一方群众的广泛认可。如今,他们正通过官方主导的“正规化”政策,逐步走进更为公开透明的公众视野。
区别于民间中医,活跃在各医疗机构临床一线的“正规军”是构成惠州中医药人才队伍的主体。从城市公立医院到乡镇中医馆,他们服务于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连结着从中医治未病到防疫治病的各个环节。
要打通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是关键要素。积极发掘民间力量,培育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引进高端人才……在振兴发展中医药的道路上,惠州正在探索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密码。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民间中医“转正”资格认定有了新办法
日前,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发布《关于开展民间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者探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县(区)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气候、民间需求等情况,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发布网站公告、微信征集等方式宣传发动和组织推荐,尽快摸清底数,力争一个月内基本完成民间中医探寻工作。
这一场大型探寻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医药国粹,发掘民间中医力量、发现民间医术妙方,将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需求和民间力量有效对接。
“民间中医”的说法由来已久。他们有的通过拜师或自学,掌握了不少凭借个人经验积累的中医医理知识,以及针对熟悉病症的医药方子;有的则因为传承,拥有着不一样的“偏方”或“独门绝技”。
在惠州,他们活跃在各乡镇和农村的中医诊所,往往通过口口相传而在地方颇具名气,一些人甚至成了民众眼中的“名医”。
与好口碑相伴随的,是各地对于非法行医行为的持续打击。据调查,全国有15万名民间中医长期处在“非法行医”状态——他们往往不是从专业医药院校毕业,也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证,处于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于是,在提供保健养生服务过程中,他们必须保持谨慎低调,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被坐实“非法行医”的罪名。
正因为如此,在官方话语体系中,民间中医始终未能有一个权威明确的定义。
事实上,一方面,民间中医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为基层百姓提供必要的中医药服务,但现有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价其真实水平;另一方面,民间中医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通常技术专长精于某一领域,对于他们来说,考取执业医师证显得更加困难。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对如何解决“民间游医”非法行医作出回应,对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开辟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同年12月20日,国家卫健委指定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开始实施。这为广大无证的民间中医获得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管理开辟了一条通道,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考核获取合法行医的资格。
《办法》明确,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向其长期临床实践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提出考核申请,经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参加考核并通过者,即可取得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颁发、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新的考核办法下,取得上述证书的人才可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也可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其中,师承出师人员需继续跟师学习满2年。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这就意味着,不管学历高低,只要通过相关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者,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办法》实施以来,“考试”变为“考核”,取消了学历限制,拓宽了中医医师的来源渠道。如今,“转正”成为合法执业的中医医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医药院校培养的学生,二是规范师带徒的人员和确有医术专长的人员。
据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统计,2019年惠州共有近90人报名参加广东省传统医学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考试,经过初审和复审共有71人符合报名条件,加上2018年7名通过临床实际本领考核未通过笔试的人员,最终18人通过考核考试,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
今年6月1日,受疫情影响延迟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再度开启报名通道,目前报名仍在持续进行中。
基层中医馆补缺全省首推“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不久前,博罗县卫生健康系统中医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成立当天,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首场义诊活动,15位中医专家坐诊,免费为群众提供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服务。
博罗县长宁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林美华是志愿服务队的其中一员。作为为数不多设有中医康复科的乡镇中医馆,长宁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人才队伍配备可谓“豪华”——中医康复科的5名中医医生中,2名为主治中医师,此外还配备了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和1名主管护师在内的6名护士。
在相对齐备的人才队伍和多种中医理疗设备的加持下,长宁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目前可以开展多种中医传统理疗项目和现代康复治疗项目。其中,林美华擅长的小针刀是颇具特色的疗法,对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功效显著,吸引了不少当地和周边乡镇的群众前来治疗。
在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以长宁镇卫生院中医馆为代表,凭借基层中医人才的不断补充,惠州已有一批基层中医馆正在加速提质升级。
然而,基层中医馆的人才配备不足仍是普遍现象。在博罗县龙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名执业医师中,仅有10名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占比20%。
在惠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师往往不仅服务于中医馆,还要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龙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的中医馆设有2间中医诊室,配备了4名中医师和1名护士。除去1名休假中的医生和另一名兼任急诊科医师的医生以外,常驻中医馆的医生只有2名。按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配备标准,每间中医诊室需配备2名中医师,该中心中医馆的人员配备显然不足。
苏世明是其中1位常驻中医馆的医生。他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近年来他的工作量逐渐增大。加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全民预防健康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推进,如今苏世明除了原本负责的中医诊疗和理疗服务以外,还负责为辖区内近9万名常住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等中医服务。“工作量大增,人员又暂时没有增加,现在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苏世明说。
中医人才的配备不足是惠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短缺的缩影。据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惠州每千名常住人口对应的基层卫生人员数为3.37人。按照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计算,距离到2020年达到3.5人以上的要求,仍有1054人的缺额。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基层中医人才的紧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待遇、编制限制等因素息息相关。
以惠城区为例,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平均每人每月实发工资约5300元,与教师及其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工资福利待遇差距较大。
而这些具有执业资质的中医医师一旦被民营的中医诊所或养生馆聘用,月收入超过万元。相较之下,收入差距更为明显。
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升的难题,惠州在全省率先在基层建立“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出台了市级名中医工作室指导意见,探索适合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专家会诊、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今年5月15日,“惠州市名中医谭志宏传承工作室在长宁镇卫生院”首次开诊。当天一早,诊室就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多为有慢性病的老人,常年深受疾病困扰,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或是多方求医效果不佳。
惠州市名中医、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二区主任谭志宏到达现场后,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查看片子,进行详细询问,给出诊断。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病症,指导患者家属用药和康复护理。
截至6月底,惠州已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名中医工作室30间,培养传承人212人。这些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设立,让基层居民及时获得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和居家康复的简便快捷的优质医疗服务,规避来回奔波的劳累,大大降低了就医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基层设立,可以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手把手”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
除了师承模式,近年来惠州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进学习等方式,提高基层中医人员岗位技能。从2018年开始,惠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非中医临床医生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合格46人,培训合格者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平均增长7.8%。目前,仍有62人在训,70人即将参训。
为了加强在职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从2019年起,惠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累计招收中医大专全日制学员180人,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水平。这些人才的培养,也将为惠州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注入一针强心剂。
国医大师“加盟”校地融合引进高端人才
截至2019年底,惠州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924人,即便面临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依然保持了7.32%的年增长率。
然而,中医人才尤其是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学历和职称偏低,文化程度、中医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力偏低仍是普遍现象。
在人才数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惠州开始探索更加长效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中医发展离不开传承。师承,是中医诊疗理念和技术传承的主要方式,当下国医大师多半出于师承模式培养。目前,惠州已建设了吕景山、李佃贵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共培养了5名弟子,其中4名已出师。
如今,校地融合已成为惠州引进和储备中医人才,搭建中医师承桥梁的重要途径。2019年8月14日,惠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约,在原惠州市中医医院的基础上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参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运营和管理,推进政校开展共建医院深度合作,为惠州及周边区域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
记者从惠州市中医医院了解到,为进一步发挥院校共建在人才建设方面的积极效应,该院正谋划通过临时派驻专家的柔性引进方式,引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药剂学研究、心血管、肿瘤、内科、内分泌、针灸推拿、外科、护理、妇科、骨科共10个专业团队,入驻该院进行业务指导,参与科室建设,提供医疗、科研、教学方面业务技术支持,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通过师承和培训等方式,惠州培育了一批省市名中医。2019年7月,惠州第四批名中医诞生,再有6人入选市级名中医。至此,惠州已有6位省名中医,20位市名中医。
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是制约惠州当前发展中医药服务的瓶颈。在校地融合共建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师承教育的模式受到关注。今年7月高考结束后,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转发《关于做好2020年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惠州将面向应届高考生,订单定向招录培养176名农村卫生人才,其中,中医学方向招募18名本科人才和33名专科人才。与2019年相比,中医学方向的招生比例从2019年的22.7%,增长到30%。
从2019年起,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首个国控专业中医学开始招生,首次招生86人,实现了基层中医药人才本地培养。在博罗县,依托珠江学院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中医药、医学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也将陆续走向社会。
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培养,以需求为导向的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成为惠州本土中医力量的有效补充来源。
■他山之石
佛山
打造中医药人才
聚集高地
佛山的中医药产业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百年的积淀,经典成药众多。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已成为佛山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也催生了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佛山市中医药产业维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总产值超过百亿元。
当前,佛山聚焦重点领域,突出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
中医院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此前,佛山市中医院设立了省内首批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合作共建国内首家中医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建设中医药人才培育的“孵化器”。
为了培育出更多市、省乃至国家级名中医,佛山还将探索灵活多样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和提升师承教育,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比如,探索建立佛山医疗卫生机构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科研合作机制,与相关大学举办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制定出台《佛山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方案》《佛山市中医高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等。
除了与高校合作外,以中医重点专科为平台培养更多高层次名医,打造更多优秀的中医临床团队。创新培养模式,比如以跨地区拜师的方式,实施“师带徒”工程,探索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把中医药的精髓和火种一代一代传下去。
深圳宝安
以柔性机制
引进名中医
人才共享是发挥人才最大创造力的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方式。
2019年3月,作为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正式开业。这个公立医院,是深圳市宝安区开展中医药综合改革的一个载体。
该医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建立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名家“一对一”沟通渠道,引进了一批高端中医药人才——拥有省级及以上名中医7人。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定向猎聘,重点网罗”方式,全职引进博导、硕导10人,以及博士后2人、博士10人、硕士54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29人。学科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的纷纷落户,显著提升了该医院的医疗水平。
除了引进人才,该医院也建立了内部培养机制。比如建立分类分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由高年资医师“一对一”帮扶青年住院医师的举措,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育;建立深圳市中医师承学院,邀请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授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以学科带头人为牵引力量,创办相关科室、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科团队。医院的针灸康复科就在学科带头人牵头、主任医师及住院医师为主要力量下,组建了集门诊、住院、治疗为一体的34人学科团队;而药学部则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力量,规划构建药剂科、临床药学科等组织架构。
笔者了解到,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还将继续引进名医团队,特别是引进住院部骨伤科、内科、肿瘤科、妇科学科带头人,制定并实行优才计划。
比如,在成立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引进多位港澳台专家的基础上,面向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引进名中医;继续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知名中医药院校开展合作,推动人才、技术交流。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泽云报道:2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通告称,经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9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江苏吴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