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均大幅增长 超千亿固投彰显惠州大项目后劲
随着大批项目落户建设和发展壮大,惠州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在惠东县白花镇,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征地和规划编制,总投资预计50亿元的珠江投资大数据中心项目近日签约落户。这是最近4个月内,这里迎来的第4个大项目。此前,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的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总投资45亿元的云宏数据中心、首期投资约60亿元的润泽(惠东)国际信息港先后签约落户,力争年内动工建设。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7月27日,惠州市发改局透露,1—6月,惠州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09.8亿元,同比去年增加61.7亿元。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正在为惠州打响“产业突围战”注入新动能。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惠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惠州主要经济指标延续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投资回暖,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尽管外贸、消费等形势仍然严峻,经济要弥补疫情带来的影响仍需时日,但惠州正努力化危为机。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投资大幅增长固投增速位居全省第5珠三角第3
从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产业园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从大亚湾石化区到惠东稔平半岛,从中韩(惠州)产业园到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放眼惠州,各大园区内一批批项目新签约落户或动工建设。
今年4月以来,惠州迎来“巨无霸”项目扎堆落户。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开工,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动工,总投资额约56亿美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惠州湾产业新城项目签约……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大,惠州上半年GDP实现1882.84亿元,同比下降4.3%,但在大项目带动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快速上升。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惠州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78.62亿元,增长10.4%,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珠三角第3位,增幅比一季度上升19.9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7.7%、32.5%和0.9%,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升19个、34个和15.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7%和69.1%。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8.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3.9%。
投资大幅增加的背后,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惠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重点项目252项,年度计划投资879.8亿元。1-6月完成投资409.8亿元,同比去年增加6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6.6%。其中,投产项目57项,完成投资111.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7.0%;续建项目106项,完成投资215.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8.6%;新开工项目89项,完成投资82.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1.4%,开工建设43项,新开工率为48.3%。更值得一提的是,列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5.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6.8%。
工业逐步复苏28个行业相比一季度增速提升
在大亚湾区,光弘科技(惠州)三期智能生产建设项目工地上,多栋建筑拔地而起。这个斥资近20亿元的惠州市重点项目,是港资企业光弘科技在惠州建设的第三工业园。这家5G概念股上市公司,依托与华为、OPPO、小米等厂商合作,已开始生产5G手机、5G基站配件等产品,并不断增加5G产品出货比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疫情等特殊背景下,该公司逆市飘红,今年5月创下20年来单月出货量新高。
像这样,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惠州越来越多企业逐渐走出阴霾,加快实现复苏。
“工业生产逐步复苏好转,现代产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惠州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5.93亿元,下降6.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5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与一季度相比,全市28个行业增速提升。其中,电子行业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4个百分点;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下降4.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惠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4%,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5.3个、2.1个百分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多个重点项目动工或落户,将有利于惠州稳外资、稳投资、稳增长,并完善产业链和加快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对外贸易形势有所改善。惠州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1011.8亿元,下降26.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6.9亿元,增长0.1%,比一季度上升48.9个百分点。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抓工业抓基建为惠州产业升级赋能
7月27日,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疫情背景下,出口和消费都受到较大影响,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一批大项目签约落户和加快建设,将很好地支撑惠州经济稳增长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项目落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在当前全球疫情造成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林江: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项——出口和消费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出口方面,全球疫情导致国外对中国的产品出口需求下降;在消费方面,疫情期间,很多消费场所有开放限制,不少民众只能待在家里,消费自然下降。因此,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也只能指望“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从上半年惠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来看,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惠州经济增长率下滑的速度。其实,从全国其他城市的数据来分析,都可以找到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半年经济增长中大显身手的影子。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惠州动工建设或新签约落户一大批项目。稳外资、稳投资,对惠州接下来的稳增长会带来怎样的利好?
林江:惠州多个重点项目动工或签约落户,的确为惠州带来了稳外资、稳投资的积极效应。由于预期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出口形势依然处于较大的不确定状态,而拉动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惠州还要继续倚重大型投资项目。可以预期,这些大型投资项目可带来以下利好:
其一,大型项目落户惠州预示国际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看好惠州的营商环境,将继续吸引海内外的投资商、运营商进入惠州。
其二,相当数量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也将跟随上述大型项目来到惠州,从而有助于惠州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管理、咨询、专利等行业的发展。
其三,大型项目落户惠州,将推动惠州尽快形成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链。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基地,惠州依托这两个产业,并向精细化工、人工智能等产业转型升级,将可以尽快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新老基建齐发力补基础设施短板
南方日报:从投资来看,惠州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很快。抓工业、抓基础设施的重大意义何在?
林江:抓工业、抓基础设施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新思维:
首先,如何强调工业制造业都不为过。因为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惠州是一个制造业城市,制造业是惠州的城市基因,也是惠州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
其次,惠州在制造业领域已经拥有雄厚的基础,无论是石油化工还是电子信息都是惠州工业制造的代表性产业,惠州重视工业投资,也意味着惠州可以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依托这些工业基础,让外界更加看好惠州的未来。
最后,基础设施曾经是惠州的短板,现在又增加了新基建项目,如何补足传统基建的短板,并为新基建打下基础,需要惠州重视。更重要的是,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惠州抓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既包含传统基建,也包含了新基建。如果惠州能够在信息高速公路、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领域有重大新进展,也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惠州投资于传统基建项目,让惠州更快更好地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南方日报:惠州经济发展接下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林江: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的平稳增长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并非万能灵药。惠州需要探讨如何让投资项目在落成之后能够持续对惠州经济产生效益,如何让投资项目与惠州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惠州并非一线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可能是跟随投资项目而来,当项目落成后有一些很有可能又会离开,除非惠州能够让这些人才有进一步发挥才干的空间和机会。因此,惠州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各类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会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的经济发展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合作,包括相邻的深圳、广州、东莞等。应当认真探索惠州与相邻城市在经济、产业上的互补性,并积极与相关城市的政府、企业沟通交流,让惠州在更有效地融入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走,到惠州去!快,到惠州去!国企外企民企巨头纷纷抢滩惠州,合生-珠江国际智慧冷链交易基地、珠江投资大数据中心两大项目落户再次释放“湾区时代看惠州”强烈信号
岭东雄郡掀巨浪,湾区时代看惠州。昨日,惠东县举行合生-珠江国际智慧冷链交易基地项目、珠江投资大数据中心项目合作框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