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用行动为全国文明城市添彩 甘当“水上活雷锋” 义务救捞不停歇

惠州日报 2020-07-25 10:24

近日,一场生动的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在惠东县白花镇联进中学举行,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现场讲解防溺水知识,演示溺水时的施救方法,深受孩子们欢迎。

年逾花甲的赵喜昌,在坚持义务救捞的同时到处开展防溺水宣讲,帮青少年系上游泳“安全绳”。

救人捞尸不收钱还倒贴钱

1955年出生的赵喜昌是“雷锋团”退伍老兵,2004年,他从东北来惠州同女儿一起生活。

2008年夏的一天,赵喜昌在家附近的东江游泳,在东江沙公园段突然有两个小孩落水,其中一个孩子被一名游泳爱好者救起,另一名却沉入水里。赵喜昌立即加入搜救,但未能找到落水孩子的踪迹。这时,孩子家属叫来一艘停靠在岸边的渔船加入搜救,渔船的主人以忌讳尸体上船为借口索要报酬。最终,孩子被打捞上来,但已没了呼吸。这件事激发了他组织义务救捞队的想法。

2008年秋季,“惠州志愿者救捞队”一成立就主动与110接警中心联系,请求如有水上警情第一时间通知救捞队。自此,哪里出现溺情,出警的时候必有赵喜昌和他队友的身影。

水里捞尸既辛苦又险象环生。在水里拉捞尸网时,常常被水下锋利的石头割伤脚板和腿。有一次赵喜昌潜入水底拉网,脚被网缠住,心里一紧张呛了几口水,险些溺水。赵喜昌和他的队友救人、捞尸,不但不收钱,经常还倒贴钱。他自掏腰包购买渔网、钩子等救捞工具。

“我的手是救人的手”

惠州风俗中,碰触死尸是晦气和不吉利的,即便是渔民打捞尸体,也都是用绳子牵着尸体,从不直接接触尸身。而赵喜昌却经常拉着溺亡者的手或者背着溺亡者,把他们带到岸边。赵喜昌的“异常”行为受到一些人的讽刺,有的人说他出风头,捞名誉;有的人认为他与尸体打交道有晦气,见了他绕道走;甚至有朋友不愿与他握手。

2012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记者采访赵喜昌,面对镜头,在谈起误解时,他先是乐呵呵的,然后流泪了——五级伤残没有压倒他,拼体力和智力救捞的艰难没有让他退却,溺水者家属的误解没有让他气愤,但朋友和熟人的不理解,让这位东北汉子潸然泪下……

经过赵喜昌和队员的坚持,近年来,周围人对他的看法有了改观。在一场模范人物巡回报告会上,赵喜昌上台后激动地说:“我的手是救人的手,也是捞尸并给逝者洗脸、穿衣的手,我传递的是正能量,无怨无悔。”报告会后,参会人员争先恐后与赵喜昌握手,他感动地落下了眼泪。

编著《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

2008年至今,赵喜昌不顾自身五级伤残和右脚骨折,挽救90多名溺水者的生命,无偿打捞600多具溺水者尸体,义务开展防溺水宣传100余场,受益人数50万人……

赵喜昌先后荣获“感动惠州”人物、“广东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全国“最美家庭”、“惠州慈善人物”、“南粤楷模”、“惠州市最美志愿者”、2013年第四届和2015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类)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淡泊名利的赵喜昌,把荣誉证书和奖杯统统锁进抽屉,继续投入他的义务救捞事业中,不分昼夜,有警必出,风雨无阻。

赵喜昌在救捞的同时,也加大了防溺水的宣传教育。

2013年夏天,为提高群众的防溺水意识,赵喜昌自制30米长的防溺水宣传画,到学校、厂矿和滨水公园巡回宣讲,为4万多名学生和企业员工讲解预防溺水的常识和技能。

2016年,赵喜昌编著的《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汇集了惠州志愿者救捞队从2008年至今的实践经验,将救捞队经历的不同溺水个案分成32个片段,将安全知识与朗朗上口的歌谣、三字经、漫画巧妙结合,深入浅出,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全面讲解防溺水的自救、救人原则和方法的中小学科普读物,广受师生们欢迎。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中国好人”马相华坚持交通安全公益宣讲13年 宣讲不止,只愿天下再无车祸

在路口进行交通劝导,对新驾驶员进行授课,录制交通安全宣讲视频……开启交通安全公益宣讲13年后,“中国好人”“中国职业交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