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好义家风扬 奋发图强精神振西区街道樟浦村干群团结一心打造美丽文明富裕新农村
老樟树老荔枝树见证着樟浦村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摄
樟树参天萌后人发奋图强当立凌云志,浦河润地忆先祖慎终追远常怀滴水恩”。在大亚湾西区街道樟浦村,2017年冬落成的严氏宗祠祠堂中厅高高的柱子上这副对联,述说着樟浦严氏族人修建祠堂的初心。
樟浦村是传统的单一姓氏——严姓村落。400多年来,樟浦严氏族人秉承先人奉公好义、团结自强、重视教育的家风传统,励精图治,不断发展。
进入新时代,在大亚湾区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中,樟浦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将樟浦村打造成全区首屈一指的富裕村。近年来,该村建学校和村庄公园,重塑和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整个村庄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如今,该村干部群众在传承好家风中激发出更强烈的干事创业热情,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奋图强,将樟浦村打造成为更加美丽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奉公好义
好家风源远流长 “大义”品格代代传
“严奉公先朝聚族东平,万历三年捐通族祖居为县署地……不受公家之直,义矣!”
樟浦旧称樟树埔,顾名思义,是一个因樟树而得名的村庄,位于大亚湾区西区街道,与深圳市坪山新区相邻,辖区内有工业园以及敏华控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樟浦村“两委”不等不靠,迅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进村的主要道路设置了防控卡口,160多位村民主动报名参加值守,其中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风雨无阻义务守了3个多月,许多没有参加卡口值守的村民则自发捐助口罩等防疫物资。“不要钱!守护自己的家园和家人要什么钱?给钱我就不去了。”参加值守的村民们说。
近些年来,樟浦村经济发展快速,周边有许多工厂,村里租住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村委会主任严田生介绍,本村村民只有1200多人,但去年村里租住了3000多外来务工人员。疫情发生之初,许多企业遭受重创,外来务工人员也无法正常开工。“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些年来,我们对村民和租客是一视同仁的,企业做不好,员工不能上班,村子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严田生说,为此,复工复产期间,在村“两委”的号召下,村里经营出租屋的村民们集体主动为租客减租2个月,96栋出租屋共减租200多万元。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樟浦村默默施行的“义举”,在周边企业和租客间流传。但对于本村村民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传承和践行家族"好义"家风,不足挂齿”。
樟浦村人的“好义”家风非今日才有,也非偶然之举,而是承袭自樟浦严氏先祖的家风传统,融入于族人的血脉中代代传承。
樟浦村是传统的单一姓氏——严姓村落。樟浦严氏与惠州各地严氏一样,都尊严奉公为始祖。
据《严氏奉公宗谱》记载,严氏入粤始祖为严秀良,居南雄府始兴县。严秀良之子严与敬是归善严氏的开基祖,即严奉公。元大德四年(1300年),严与敬由始兴县迁居惠州府归善县东平坊立籍。
明万历三年(1575年),归善县署重新选址白鹤峰之侧。当时这块地皮为严、利两姓所有。为此,归善县偿还利氏500缗钱,但严氏对政府的“给价”“不愿赴领”,只求“免子孙人丁杂派”而已。这桩400多年前的义举带头人是谁如今已无法考究,但严氏族人是以严奉公的名义捐献的。对此,雍正年代《归善县志》的修志者叶适赞叹道:“严奉公先朝聚族东平,万历三年捐通族祖居为县署地……不受公家之直,义矣!”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时任归善知县严思濬在县署前竖立“奉公义碑”,还批准了严氏子孙关于将严奉公祀奉于忠义孝弟祠的建议。
归善严氏捐家族祖居地给公家修建县署,体现了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利、一心为公的“大义”品格。县署竖“奉公义碑”,可以说是对严氏家族“奉公好义”家风的官方肯定。自此后,随着归善严氏不断发展、分支迁居,这种“奉公好义”的品格也被提炼成一种家风在各家族中代代相传。
“作为严氏族人,都知道先祖"奉公好义"的故事,也都以此为荣并克己效行。”樟浦村严氏祠堂理事会会长严海波认为,“奉公好义”在当今社会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体现了鲜明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乐善好施的品行。如今,樟浦严氏族人已将“奉公好义”通俗地演化成“共同致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并一以贯之。
崇文重教
尊师重教成优良传统
“樟浦严氏信奉庄子思想,历来只求默默助学、讲学,确实很少人追求个人功名。”
除了奉公好义,樟浦严氏还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严维翰是归善严氏第七代孙。樟浦严氏族人推断,严维翰从惠城区河南岸迁居至樟浦村的时间约为明朝中期。
严维翰也是入列《惠州府志》《归善县志》人物传的地方名绅。据史志记载,严维翰“性聪慧,九岁入邑庠,十六食饩,隐居讲学,九旬寿终,诏赐镪帛”。“镪帛”本指以绳串之成贯的钱币,后来专指银纸、金纸等冥钱。纵观整个惠州府地区,逝世后能获得“诏赐镪帛”隆恩的惠州人,仅严维翰一人。
严维翰虽然没取得贡生以上的科举功名,但毕竟是一个16岁就成为能够享受廪膳补贴的秀才,且一直隐居讲学到九旬寿终的宿儒,这在偏居海边的小村庄里已是了不起的人物。
清道光二年(1822年),樟树埔迎来村里的第一位举人——严光祖。严光祖在仕途上没有太大作为,在地方教育上却有光彩一笔。清道光六年(1826年),归善县筹建宾兴馆,通过租赁生息的方式来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建成后的宾兴馆聘请6名德高望重的名士任总理首事,严光祖即其中一员。
去年1月30日,修缮一新、被作为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的宾兴馆正式对外开放。馆里有一通历经近200年风雨的石碑——《宾兴馆碑记》,镌刻着严光祖的名字,见证着樟浦严氏对地方教育事业的默默奉献。
在现有资料中,除了严光祖,樟浦村再未出现有大功名的人物。对此,严海波分析:“樟浦严氏信奉庄子思想,历来只求默默助学、讲学,确实很少人追求个人功名。”不过,位于村庄公园旁的90多年历史老樟浦小学以及新建的新樟浦小学,有力地述说着樟浦严氏尊师重教的家风传承。
团结自强
抓住机遇大步发展
曾经闭塞落后的村庄如今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工厂聚集,商业繁华;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购置了小车,人人享有分红,成为全区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樟浦村里的百年老樟树见证着樟浦村历经风云变幻,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愈加枝繁叶茂。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和大亚湾其他许多村子一样,村里不少人远渡重洋到香港或海外创业求生。樟浦村老人们说,当年在港澳和海外创业非常艰苦,同村人靠抱团取暖、互相帮助才得以生存、发展。村里有的人发达后,回村建起了气派的“望楼”。如今在樟浦村大元背村民小组、禾塘村民小组仍散落有几栋保存较完好的望楼,几年前已被当地有关部门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糅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望楼,彰显着创业者的成功,也见证着他们当年在海外创业的艰辛。
如今的樟浦村共有村民1200多人,但在香港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严氏族人就有1000多人。这些年来,随着家乡建设越来越好,海内外族人频繁回乡探望、祭祖。
2002年,随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落户,大亚湾成为开发的热土,临近深圳的樟浦村也迎来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潮。难能可贵的是,在早年土地开发热时,樟浦村“两委”班子守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初心,没有急于变卖土地,而是用长远眼光将村里的零散土地进行置换、规整,通过村企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同时引进收益持久的商业项目。
十年励精图治,使得樟浦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闭塞落后的村庄如今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工厂聚集,商业繁华;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购置了小车,人人享有分红,成为全区首屈一指的富裕村。樟浦村村委会副主任严建煌说,去年,全村村民人均分红1万多元,多的达2万多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特色精品村
被数十棵古树环绕的村庄公园是樟浦村人一张引以为豪的生态名片。公园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5万元,2015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近年来,樟浦村“两委”不仅想方设法发展产业提高村民收入,还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发展经济得先修路,有了宽敞的村道才能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满足村民日常出行的需求。”严田生说,随着樟浦村车流和人流的大幅度增长,修建村道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2015年,该村全长约5公里、宽约3.5米的村道修建完成。这条村道与大亚湾主干道——石化大道相接,通往大亚湾、深圳更加快捷。
近年来,富裕后的樟浦村土地寸土寸金,但樟浦村人对兴建学校和公园毫不含糊。
被数十棵古树环绕的村庄公园是樟浦村人一张引以为豪的生态名片。公园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5万元,2015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这里曾是5个村民小组的集体留用地,种满了果树。后来一说要建村庄公园,大家都很支持,村里便将地空了出来。”严田生说,公园周边的数十棵荔枝树、樟树都是古树,有的已有两三百年历史。公园建好后,成为村民和附近工厂员工最喜爱的休闲娱乐好去处。每天傍晚,租客与村民都会在公园内一起跳广场舞、打篮球、闲聊,其乐融融。
位于村庄公园旁的老樟浦小学始建于1929年,是一座已有91年历史的老校。随着樟浦村的发展,村里及周边工厂兴起,返乡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老旧的樟浦小学已无法满足需求。2016年,樟浦小学择地重建,村里毫不犹豫拿出2.7万多平方米土地建新学校。2017年9月,新校完工并投入使用。
这所宽敞整洁、美观大方的新樟浦小学与村里的严氏宗祠毗邻,都是樟浦村民引以为傲的建筑物,也是村中的一大人文标志。新樟浦小学不仅满足本村孩童上学,如今在校学生中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炎炎夏日走进樟浦村村庄公园,高大古树浓荫如盖遮天蔽日,旁边老樟浦小学老校舍正在装修。不久后,老校舍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新身份,承载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新使命,为樟浦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内涵。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樟浦村迎来新一轮发展。去年,樟浦村列入大亚湾区特色精品村,村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靓丽。
村干部告诉记者,樟浦村打造特色精品村的村庄规划正在编制,村“两委”班子踌躇满志,将继续发扬严氏先人精神,发奋图强,带领村民创造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古村劲吹文明风
宗祠修好后,村民对同宗同族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了,村风民风更好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物质富裕了,村容村貌更加美丽了,樟浦村人的精神也同样“富有”起来。
今年端午节前夕,樟浦村社工站在西区街道办、樟浦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粽情樟浦 香飘十里”端午送温暖活动,村里8名巾帼志愿者和社工一起亲手包粽子、做香包,送给村里17位高龄长者和3名特殊儿童青少年。逢年过节,村民志愿者在社工的组织下走村入户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送温暖,已经成为樟浦村一道靓丽风景线。樟浦村社工站社工何红苑说,接下来社工站准备组织村里热心公益的妇女们成立一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女性优势,积极为村民服务。
为了挖掘和传承传统好家风,2012年,樟浦村开始修编族谱和重建祠堂。2017年冬,新的樟浦严氏宗祠落成;截至目前,樟浦严氏族谱也已基本完成。村民们说,宗祠修好后,村民对同宗同族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了,村风民风更好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樟浦村禾塘村民小组村民严伟忠从2002年开始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村里的瘫痪孤寡老人严兆珠的事迹,一直被村民津津乐道。严兆珠老人自母亲和妻子离世后,3个智障儿子也相继失踪,让老人精神大受打击,身体也每况愈下。2002年,老人因患白内障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又没有亲人,村里便找到了严伟忠这位村里公认好脾气的好人来照顾他。严伟忠二话不说就担起了这份责任。“我答应村里要伺候好老人,就把他当成亲人养,要说话算话。”严伟忠说。十几年里,严伟忠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悉心照顾,直至2017年冬老人寿终正寝。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近年来,樟浦村“两委”还大力支持村民参加惠州市乡村男子篮球联赛、大亚湾区广场舞比赛、樟浦村社工站系列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村里还组织开展国画、毛笔字培训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乡村文明焕发时代新风尚。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德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严艺超 匡湘鄂
实习生戴琳
新闻推荐
惠城区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这是哈工大机器人智谷项目效果图。新项目赋能新未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昨日上午,惠城区...